抓住文眼 培养语感

2018-03-06 19:57殷玲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文眼

殷玲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接触文字,与文字发生碰撞,通过生动、扎实的言语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由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学会抓住关键词语——“文眼”,灵活而巧妙地进行设计,提升学生的语感。

【关键词】文眼、语感

语文教学的根本就是语言文字的学习,通过长期的语言实践,使学生形成对语言文字敏锐、丰富的感受和领悟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抓住关键词语——“文眼”,灵活而巧妙地进行设计,使其贯串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咬定文本,扎根文字,语文课就能回归本色,真正培养、提升学生的语感。

一、巧串“文眼”,触摸文本语感

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往往都有内在联系,当我们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时,可以从文本中择选一些重点词语,让学生用上这些词语进行文章的概括,进而整体感知文本,这是一种简化教学、有效教学的手段。

例如,在教学《美丽的丹顶鹤》时,引导学生理解品味语言后,出示“洁白、黑的、鲜红鲜红、引吭高歌、展翅飞翔、高雅”等词语,让学生用出示的词语,描述丹顶鹤的颜色美、姿态美。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让他们较具体地说出丹顶鹤的美丽,颇有难度。可是在这些词语的提示下,学生基本上能按要求有条理地复述这些内容。同时,也再一次巩固了这些重点词语,在复述中完成了词语的积累与应用。

通过巧串词语,把复杂的文本读简单,这是教师简简单单教语文,学生扎扎实实提语感的理想境界。

二、紧扣“文眼”,感知文本语感

紧扣“文眼”,抓住一个关键词选好切入点,牵一发而动全“文”,环节才会简化,板块才会清晰,目标才能明确,操作才会有序。

学习课文《孔繁森》时,在学生理解大意、初步感知人物形象后,我让学生扣住“文眼”——“优秀”。

师:课文中哪里可以看出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生:他对待三个孤儿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

师:再读,看看还有哪里让我们感受到他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生:用獻血所得营养费帮助他们上学。

师:孔繁森是怎样照顾三个孤儿的?(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说爸爸妈妈在生活中是

如何对待自己的)

生:曲尼发高烧了,他放下手中的工作,忙前忙后,端汤送药,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

生:小贡桑尿湿了床,他细心地帮他换被单,给他铺新被单,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

他。

……

师:孔繁森共献血三次,得了900元的营养费。他用这些钱帮助三个孤儿上学读书。藏族同胞们知道了这件事,都感动地流下了热泪。他们会怎么说?

生:孔繁森太伟大了!

师:孔繁森真是位优秀的干部啊!……

师:孔繁森到西藏高原工作10年,与藏族人民同吃苦共患难。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

多(举例说明)。千言万语都难以表达藏族同胞对孔繁森深深的感激和热爱,有一首歌这样唱。(出示歌词)

生:读歌词。

师:孔繁森是汉族人民的儿子,也是藏族人民的儿子,藏族人民深切地怀念他,让我们也带着对孔繁森的崇敬深情地读一读吧!(再一次读歌词)

通过重点词语“优秀”,让学生从词语、补充材料、活实际等方面多方面感受,让这一幕幕画面直接进入学生的心灵。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对文本就会有深度的理解了。

三、聚焦“文眼”,闪耀文本语感

课文中的词语不可能一一进行利用、品悟。因此,巧妙地对文本中的词语加以区分、取舍、整合,从而获得最有价值的词语,围绕他们进行反复品读、推敲,显得十分重要。

在教学《台湾的蝴蝶谷》时,我引导学生对文中第二自然段中出现的“飞过、穿过、越过、赶到”等词进行品味,学生们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受到了美的熏陶。

师:奇怪,老师知道蝴蝶只会飞呀飞,怎么还会“穿、越、赶”呢?不如就将这几个字都换成“飞”(将这些词语改为“飞过”)同学们读一读,比一比,看看可不可以?(出示句子: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飞过树林,飞过小溪,飞到山谷里来聚会)

生:用了几个“飞”就重复了。就不能生动地描写蝴蝶高兴而又急切飞来的情景了。

师:想一想,蝴蝶不远千里到山谷里来干什么?既然是聚会,那一路上心情怎样?都用“飞”能表现它们既高兴又急切的心情吗?

生:不能。

师:你能体会到这些词语的准确吗?

生:因为花丛低矮,它们就飞过花丛。

生:因为树木茂盛,他们就穿过树林。

生:在流淌的小溪面前,他们不能停住飞舞的翅膀,要用力地越过小溪。

生:一想到马上就要见到久别的伙伴和美丽的山谷,它们就高兴而急切地赶过去。

师:是呀,你们体会得多好呀!这几个表示动作的词用得多么生动准确啊!

师: 现在呀,你们就是色彩斑斓的蝴蝶了,请你们一起读这几句话,一边想象,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

聚焦这几个表示动作的词,经过重锤敲打,课文内容的学习显得丰厚,这浓浓的童真童趣,深深的爱意,也在学生的“一唱三叹”中扎根于心。文本的亮度在体验中闪闪发光。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张庆.提倡诵读[J].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09(8).

3.高万同.引导读书感悟的层次和方法[J].江苏教育2001(16).

4.王尚文.语感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7).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眼
乡村小学中段阅读教学中“文眼”统领作用发挥探究
抓住文眼,让文本解读更有效
解答“文眼”鉴赏类试题“六看”“三步”法
紧扣“文眼” 有效提问
“文眼”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初一语文捕捉文眼作用及方法
巧用“文眼”,为阅读教学增效
小学语文“文眼”的特征和作用
紧扣文眼有效实施探究学习
准确捕捉“文眼”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