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文体特点 提升语文素养

2018-03-06 19:43解维丽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语文素养

解维丽

【摘要】说理文的教学对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表達能力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说理文教学中,必须要依据文体特点、紧扣课标、把握学情,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和遴选,引导学生立足文体、聚焦事例、关注语言形式、注重情感实践,让学生经历语文学习的真实过程,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说理文 文体特点 语文素养

新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又富有创新活力的,纵观我们的语文教课书,每篇课文都承载着语文知识学习、语言积累、语文能力锻炼、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的改进,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提升等多方面的重任。如果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地挖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会探寻出许多教学价值和教学元素,直接指向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然而,“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作饮。”为防止出现教学过程中面面俱到、什么都教的现象,教师要立足文体特点、紧扣课标、把握学情,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和遴选,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为目标,让语文教学真正发生。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说理文教学中,怎样让学生领会说理文语言朴实凝练、层次清楚、思路明晰的写作特点,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表达观点、证明观点的能力,是教者必须深入思索和探寻的。笔者以《说勤奋》一文为例进行阐述。

《说勤奋》是学生遇到的第一篇说理文。那么,本课该教什么?如何教?学生学习起点在哪里?初识说理文,教到什么程度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播下该类文体的种子,又为后面同类课文学习做好铺垫?……带着这些思考解读文本,就会不断发现文本的表达秘妙:深刻的道理、典型的事例、精妙的表达、多维的角度,都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带来了可能。基于此,笔者从以下几点入手,带领学生走进了说理文的奇妙王国。

一、立足文本特点,明课文之理

说理文的观点是魂,是作者思想观点、见解主张的集中体现,整篇课文都是围绕这个观点来展开叙说的。所以,“明确课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是教学这类课文时的一项目标。《说勤奋》这篇文章旗帜鲜明地提出一个观点,然后通过列举典型事例加以证明,最后得出结论,可谓观点鲜明、首尾呼应,结构严谨。为了让学生能从整体上对文体进行把握,笔者在开课伊始就告知学生本课的文体——说理文,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以此为线索,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了归总,直接找出观点,明白课文说了什么理,在脑海中初步建构文章框架。

从整体切入,引导学生把握说理的要点,读懂并清楚课文所要表达的理,教给学生从整体上看一篇文章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概括文章中心的能力。对初次接触说理文的学生来说,这是一大收获。学一篇而会一类,以后再遇到说理文这一类型的文章时,学生就会知道先学什么,怎样去学。

二、聚焦典型事例,知举例之法

在小学的说理文中,最重要的说理方法就是事例的选择与运用,以增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再者,说理文所选择的事例又不同于记叙文,因此教说理文,要把重点放在学习作者如何“说”理上。为防止陷入课文内容分析的泥潭,笔者果断摒弃对两个事例内容的分析解读环节,将“引导学生在对比阅读中发现两个事例的异同点”作为教学内容,放手让学生去体会作者“如何用具体的事例来说理”,学习其独特的表达方法,深刻感受事例的典型性、代表性。

教学片断如下。

师:从古至今,勤奋成才的故事有很多。在这篇课文中,作者为什么要选择他们两个人的例子呢?下面我们来把司马光和童第周的例子放在一起,对比一下,这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生:他们都很勤奋,并且取得了成功。

师:对,两个人通过勤奋成才,说明作者的观点是对的。

生:他们都是名人,一个是著名的史学家,一个是著名的生物学家。

师:两个领域的代表人物,让我们更加相信作者的观点。

生:司马光从小很聪明,但是童第周从小基础薄弱,学习成绩很差。

师:这说明,无论是天资聪颖还是基础薄弱,想要成功,都必须勤奋。

生:司马光是古代人,童第周是现代人。

师:你这个发现真好!一古一今,这让我想到了第一自然段的一个词——

生:古今中外!

师:文中作者列举了古代、现代的两个例子,那外国人就没有这样的例子吗?

生:有!爱迪生啊、爱因斯坦啊都是。

师:那我们可以在文中加一个外国人勤奋成才的故事吗?

生:可以!

师:完全可以!这就是说理文中所举例子中的奥秘。

学生通过品读、讨论,发现本文中的两个事例,都是写通过勤奋成才的正面事例,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不仅如此,还可以从“古今中外”的角度用其他名人勤奋成才的事例。这样,学生对作者的说理方法,对文体特点把握就会更深。考虑到学生初次接触说理文,教学中“加一个外国名人勤奋成才的故事”这一环节只是一带而过,并没有让学生落实到写。有了这样的基础,当学生到五年级再接触说理文时,教师就可提高要求,引导学生去创作,适当进行提升。

三、关注语言形式,悟表达之道

说理文虽然以论说道理为主,但在说理的过程中还注重理趣与情感的交融,使文章更富可读性,更能促进学生情感目标的形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文本的道理,更要让学生感受语言表达的精妙,不断积累,学会运用。在《说勤奋》的教学中,笔者基于学生缺乏关注作者语言文字表达方式的意识,大胆地迈开了语言文字学习与运用的步伐,引导学生深入语言文字之中,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表达之道及其精妙。

在研读教材中,笔者发现作者用了几处对比,让文章更为鲜活和生动。一处是在表述司马光事例中,通过“哥哥弟弟的表现”和司马光进行对比,突出他的勤奋。另一处是在描述司马光和童第周事例的不同的结尾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童第周的故事之后,作者还加上了小结和引用的名言,但是司马光的故事后面没有这样写。这里,是学生发现的难点。那要不要作为教学内容教给学生呢?笔者认为可以进行尝试。因为这里极好地体现了作者语言表达中的精妙。endprint

教学片断如下。

师:老师也有一个发现,在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后面有一个词——“由此可见”。你知道这里的“此”指什么吗?

生:童第周的故事。

师:由童第周的故事可见什么呢?

生:引读:即使基础差……(句子画横线)

师:这句话,就是对童第周故事的小结。司马光故事结尾有没有这样写?

师:还有不一样的地方吗?

生:这段的结尾还有一句名言。

师: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童第周的故事就能说明这句话。所以作者加了一个词“正如”。

师:请你也用这样的样式,为司马光的故事写个小结。可以用上我们课前搜集到的名言警句。

……

语文教学中语言的学习、理解和运用,是提高语文素养的一大着力点。这样陌生化的处理方式,学生从未经历过,他们在对比发现时、在模仿运用中,眼中露出了惊奇,表现出了对学习的期待,对语文知识的认识有了新高度。在这样教学内容的引领下,学生不仅学到了作者精妙的表達,他们的情感、意志价值观目标也自然水到渠成地实现,说理能力自然也得到了提升。

四、注重情感实践,练说理之功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学习说理文也是一样,其中“说”的方法和策略,仅仅学习是不够的,还需要去进行实践,获得能力。在教学中,笔者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劝说他人,学说勤奋,更能引起学生的直观体验和感受,也是语文实践一个很好的点。这一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实施,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语文实践的机会,和生活紧密联系,进而领会了说理的智慧,训练了说理的能力,语文学习在课堂上真的发生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不同程度地提升。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实用文教学应该在培养学生“聚焦思维”,即能够从文章的写作章法理解文本,然后用这种写作章法去进行日常阅读和写作学习。经过多次的研读教材和磨课经历,笔者愈发意识到,紧扣课标,基于儿童,循着文本自身特点去研究说理文教学的价值与意义,遴选适切的教学内容,就会探寻到核心的教学价值,让语文学习真的发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知识、习得能力,提升素养。

【参考文献】

[1]胡修喜.说理文:“教什么”与“怎么教”[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5(03).

[2]杨文华.说理文重在教怎样说理[J].小学语文教师,2016(05).

[3]金立义. 说理文的教学路径探析[J]. 小学教学研究,2015(34).

[4]许岚.探寻说理文的核心教学价值——以《谈礼貌》为例谈说理文的教学内容与策略[J]. 基础教育论坛,2015(25).

[5]秦美华.把握好“度”,让说理文教学更高效[J].《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 2015(31).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文素养
写作教学不应被“边缘化”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生活化的几点思考
如何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感情
中职语文教学如何开展综合性活动
素质教育下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探究农村中学语文素养的提升方法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为小语课堂“瘦身”,为学生语文素养增“肥”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