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体育运动学校 王亚明
纵观当今羽毛球赛事,我国羽毛球成绩名列前茅,而且整体水平也非常稳定。但是世界男双项目冠军得主一直在变,世界羽毛球男子双打成为最具有观赏性的项目之一。其出球线路、落点角度以及杀球力度都成为观赛的重要内容。羽毛球双打对羽毛球运动员的发球和接球的技术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作为一名羽毛球运动员,必须能够运用发球和接球技术准确判断球的落点,提高发球质量,进而赢得比赛。
羽毛球双打对于运动员的技能要求普遍高于羽毛球单打,在双打项目中更考验两名运动的相互配合度和稳定度。羽毛球运动员必须根据对方的情况分析,制定战术,做好攻防准备,掌握发球技能,才能赢得比赛。在比赛过程中,发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一旦一方发球失误,很可能另一方就掌控局面,进而失掉了整个比赛。所以,在比赛中羽毛球双打运动员必须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仔细观察对手情况,利用发球技术,利用球的落点变化打乱对手思维,从而避免对手掌握自己的套路。在比赛中,球的落点变化对比赛影响很大,甚至可以决定一场比赛的胜负。下面通过录像观察法对一些国际赛事中的羽毛球落点进行分析,从而更透彻了解发球技术。
在羽毛球双打项目中,场地一般分为前场和后场两个部分。其中前场包括1号区、2号区和5号区。1号区在前场中线位置,2号区在前场边界处,5号区在1号区和2号区之间。后场区包括3号区、4号区和6号区。3号区处在后场中线,4号区处在后场边界,6号区处在3号区与4号区之间。
通过对20场的国际男子羽毛球双打赛事录像的回放,并统计世界优秀男子双打发球在各个区域落点得知,在1号区,拍数为632,占41.6%,2号区、3号区、4号区、6号区拍数分别为112、105、136和125所占比例分别为7.5%、6.9%、9.0%和8.6%,5号区拍数为406,所占比例为26.8%。
根据统计数据可知,发球点大部分集中在1号区,占41.6%,其次是在5号区,所占比例为26.8%。这主要是因为1号区和5号区线路相对较短,逼迫对手在短时间内做出反应,给比赛对手施加压力。如果对手1号和5号区接球,由于回击时间长的原因使得第二拍威胁小,对于第三拍的进攻也是非常有利的。所以,发球落点主要集中在这两个区域。在比赛时,运动员要有意识地多发1号区的球,且发1号区时站在前面的人要封住5号区,站在后面的人要有接2号区的心理准备。4号区和6号区发球落点所占比例分别为9.0%和8.6%,这是后场的两个落点区域,这两个区域的落点相对较少,主要是因为只有在发球变化时才会使用这两个落点区域,用来打乱对手接球的方式。但是在比赛中,双方球员都有很高的专业素养,能够及时反应过来。所以,发球方在发球之后要立刻调整发球落点。如果不及时调整,可能被对方占据主动权。所以,4号和6号区域只是偶尔使用,以免被对手抓住套路。2号和3号区所占比例分别为7.5%和6.9%,是羽毛球落点最少的两个区域。这主要是因为球在2号区和3号区落点,如果发球质量不高,容易被扑到,这会导致局面被动。这说明在羽毛球男子双打比赛中,比赛争夺的焦点主要在中前场,在接球的时候力争减少自己一方起高球,利用接球去压制对方,迫使对方起高球,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进攻机会。
无论是接球,还是发球都要贯彻“快、准、狠”的原则。在比赛中,双发运动员都是经过专业训练,有着过人的专业素养,所以,一旦速度跟不上,很难占优势。发球方要牢牢把握好发球的落点,同时根据自身优势,结合自己所处位置发高质量的球,从而保持稳定的水平。对于接发球方,也要能够准确判断球的落点,理性地接球,避免自身处于被动状态。如果对方发球质量高,就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减少对方下一拍的力度,如果对方发球质量不高,也采取一定的措施干扰对方策略,以赢得主动权。接发球方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战术:第一,可以根据自身特长或者地理位置优势去处理,而不考虑对手第三拍怎么打。第二,根据对手发球质量的好坏来处理,当对手发球质量高时,我们不要勉强,而要采取过渡处理,然后争取封住对方下一拍回球线路,争取获得主动权。第三,根据对手缺点来处理接发球。我们在处理接发球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对方发球时存在的缺点,比如反手位差、半场差等,以自己优点来抓住对方的缺点,并获得主动权。在比赛中,虽然场地很大,但是与羽毛球单打相比,在双打项目中两人控制的范围要小很多。所以,两名运动员要有效配合,合理利用技术,准确把握球的落点,并制定多种变换的策略,提高发球和接发球的成功率,最终赢得比赛。
羽毛球比赛不光要求运动员有良好的体力,更要求有比赛的技巧和战术。平时训练中,要注意落点的训练,因为落点的训练有助于提高运动员基本技术。虽然训练很重要,作为一名运动员更要注重积累实战经验,同时还要深入研究对手,结合自身优势,制定策略。以己之长,攻彼之短,方可赢得比赛。
[1]黄慧,周志辉.世界优秀羽毛球混合双打运动员发球技战术运用特征的研究[J].吉林体育院学报,2006(3):47 一 48.
[2]饶宝健,孙庆艘.关于羽毛球双打发球落点变化及稳定性的技术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5(5).
[3]李森在.中国羽毛球男双与国外优秀选手发接发技战术的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