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全多
摘要:本文简要探讨了调动农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希望能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帮助。
关键词:农村学生;历史学习;调动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0-0043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哲理性的话语告诉我们并强调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其实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在学校、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是人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现代教育理论指出,让学生对获得知识本身产生兴趣是教育的一项主要任务。而历史的最大特点是具有真实性,在文字上偏重于叙述,加上初中生年龄小,认识和思维还在感性和形象阶段,这就决定了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如果照本宣科,就会显得索然寡味。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介绍笔者作为农村教师在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方式,旨在与大家共勉。
一、教师激情导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面对着充满青春活力的初中生,教师的教学必须要有激情,才可以使学生充满活力地融入历史学习中。导语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它的作用十分关键。“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教师通常随意地采用一言半语导入新课,使学生听起来十分枯燥,以致难以集中注意力。笔者在教学中采用富有激情的方式导入新课,从而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忱,获得不错的成效。在学习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这一课时,笔者没有直接导入新课,而是播放中国庆祝世界反法西斯胜利七十周年阅兵仪式上的轰动场景片段视频作为导入,斗志昂扬、英姿飒爽的队伍,高技能的武器车队,使学生的内心体悟到极大程度的震撼。此时,点燃了学生内心的热情,笔者再对学生进行提问:“为何1840年英国敢对我国发动鸦片战争?请大家阅读《鸦片战争》这篇课文,并找出答案。”学生都认真地阅读课文,并积极地发表各自的观点。然后,笔者再和学生一起分析鸦片战争的起因及根本原因、经过、结果、失败原因以及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这一节课下来,学生注意力都很集中,都积极地融入歷史的学习中。显而易见,用富有激情的方式导入新课,使课堂充满活力,可以从上课之前就吸引学生的心,使他们热爱历史学习,调动他们探究历史知识的欲望,此是搭建兴趣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对导入新课这一方面进行分析研究,逐步推进、环环紧扣,从而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巧设“悬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刺激程度大,变化性大,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重要知识的无意注意。通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抓住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可以在教材的过渡中设计悬念,或者在重难点上设置悬念,使学生在这些关键时刻更具有积极性和参与性。首先,在教材过渡时设置“悬念”。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是由一些内容相关的知识点有机结合而成的,要使学生的学习由一个知识点顺畅地过渡到另一个知识点,悬念的设置就起到承上启下、理顺教学结构的作用。其次,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处精设悬念。要使学生满节课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是很难的。因此,悬念设在重点、难点处,既可引起学生的重视,又可消除因被动思维带来的疲劳感觉。如讲《美国的诞生》这一课时,笔者讲到:“新航路开辟以后,17世纪初,英国殖民者在北美开辟了第一个殖民地,100多年后他们在北美的殖民地已经拥有13个,英国采取高压的政策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北美人民面对英国殖民者的高压政策又怎样反抗呢?”这样,既自然过渡到了下一环节,又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当然,课堂上有很多设置悬念的机会,我们可以多设置一些悬念,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通过解读悬念来认真学习历史知识。
三、利用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是对过去的重大事件和人物活动的记述,其中也蕴含着无数有趣的小故事。在讲授历史课中,为了提高课堂活跃度,可以考虑将一些历史故事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大多喜欢听有趣的故事讲述,用故事作导入,可立即激起学生的兴趣,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将之顺利导入全课正常讲述之中,如在讲《大变革的时代》一课时,可引用商鞅“南门扛木”的故事,待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于教师的讲述之时,话锋一转,引入本课主题:“商鞅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要取信于民,从而在秦国进行一次彻底的变法,这场变法不仅对秦国的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在中国历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样,一位著名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便活生生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几千年的历史时空距离消失了,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了他,这就为学习以他为中心的全课内容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又如在学习《三国鼎立》时,先讲解一段大家都熟悉的三国故事,之后问学生哪一时期都有哪些政治集团?你支持哪一方?为什么?提出适合的问题,既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拓展视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及文化内涵,包含着人类的智慧及精神,是一门非常值得学生学习的科目。但是个别教师由于受旧的教学观念影响,通常是让学生靠死记硬背的方法来记一连串的历史事件及历史数字,使有意义的历史课程变得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此会直接制约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抑或是名人轶事来拓展学生的视野,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诱发学生的兴致及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历史课堂学习中。例如学习《海峡两岸的交往》这一课时,笔者在导入新课时,先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述当前南海中业岛纠纷事件,再告诉学生中业岛原本是我国的国土,但由于历史原因原来由国民党驻军把守,后来国民党军队撤出由菲律宾偷占并建有大量的建筑物而引发现在的争端,如果我们不积极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就会引发如南海等问题的危机。此时,学生的注意力被极大程度地吸引过来了,从而引起他们继续探究《海峡两岸的交往》这一课的兴趣。接着,再引导学生针对海峡两岸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背景、中国当前的国内情况及海峡两岸交往的情况等方面展开深入分析研究,因而使学生深刻领悟到唯有振兴民族、提升综合国力,才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维护主权及领土的完整,如此不但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且更深层次地让学生懂得要认真学习,树立自己长大后建设祖国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整节课下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达到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预期目的。
五、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传统的室内历史课让学生很疲惫,不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的是死读书的学生,使学生不能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解释周围的事件和现象,更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在这种形势下,新的《历史新课程标准》实施,要求历史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历史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扩大学生的历史知识领域,开阔学生的视野,深化课堂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所以,在农村初中历史授课过程中,教师需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需把历史和生活紧密联系,让历史融入生活中。基于此,教师可以从多方面着手,进行课外实践活动。1.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本地的德育教育实践基地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了解历史的过去;2.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博物馆,从观赏古物中认知每个历史时段的文化特点,体验中国历史文化的底蕴和悠久;3. 教师亦可组织历史知识竞赛,使学生在比赛答题中学习历史知识,扩展见识;4. 教师亦可组织学生参观周边的企业或厂房,从观察机器的运转了解中国工业的发展史,从了解工人的打工状况体会劳动的价值及艰辛;5. 教师还可以举办唱红歌的活动,让学生经过演唱如《松花江上》《团结就是力量》《保卫黄河》等,使他们领悟新中国成立的艰苦及伟大意义。这些灵活多变的课外实践活动,体现了学生主人翁的地位,有益于调动学生参与了解历史的积极性,培育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致。课外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教师需努力开拓此类课堂,注重激发学生的参与和兴趣。
总之,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兴趣是开启智慧的大门,兴趣是引导学生步入知识海洋的导航。农村初中历史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明确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并努力探求和使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效率,为培养具有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单位:广东省恩平市大槐中学 5294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