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交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黑龙江大庆 163311)
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其他教育的先导,是我们教育者打造出来“产品”优劣的决定因素。然而在学生思想教育问题日趋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敏感化、现代化、互异化的特点的今天,我们的思想教育效果不论从宏观上,还是微观上来看,还不能令人满意。职业学校的学生基本上是高中招生剩下的一部分学生,他们的压力比较大,感觉自己到职业学校读书是比别人矮一截。这就更需要教师在思想上给予引导。如何提高思想教育的有效性,我个人认为应重点把握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人的思想问题说到底无非是社会现实的可能性与主体需要之间的矛盾。如果我们的思想教育能与学生的人生追求和需要结合起来,帮助他们理性地分析什么是正确的人生追求、什么是合理的需要,我们的思想教育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个学生的内在需要和价值追求是各不相同的,有的需要更新鲜的施教信息,有的需要内涵深刻的施教信息。因此,我们对施教信息会随着受教育者的需求而弃取,对施教信息的理解,也会受到其需求的制约,对施教信息的行为反应,也会随着其需要而强弱不同。所以思想教育要提高有效性,就要注意中学生的不同需要,激发他们接受思想教育的兴趣,这便是延伸自己的意志,以转化为受教育者意志的前提。
说思想工作光靠纪律、制度约束是不够的,还得要有人情味,要互相尊重、平等待人,不断的提高是以生的含情量,以促进纪律的含铁量,最终达到思想教育的含金量的飙升。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期;由封闭性和半封闭性向开放性社会;由单一主体向多元利益主体的转变过程中。传统的师道尊严、居高临下的教师说教、学生聆听的思想教育方式方法在中学生思想日趋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敏感化、现代化、互异化的今天越来越不适应了。因此那些持有传统观念和方式的感到当今中学生变得越来越难以理解、控制、把握。而我们的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在工作中坚持尊重、理解、关心学生的原则。
只有情感产生共鸣,才能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灵的交流和信息沟通。在学生的思想教育活动中,遇到的往往不是认知障碍,而是情绪障碍,甚至有时出现认知接受而情绪抵触,或者认知不接受而从情感上顺从。可见,教育得和受教育者之间如果没有情感的交融与共鸣,思想教育就很难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总之,不同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各自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专长,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内心世界,因而每一个学生的情感“共鸣点”是不同的。我们每一个教育者要将自己全部的情感融入学生群体之中,用心去体会他们心灵上的酸、甜、苦、辣,从而去寻找每个学生各自情感的“共鸣点”。在思想教育活动中,一定要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思想障碍,采取有效的措施用真情实感来消除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的心理沟壑。
首先,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情感关系在思想教育中的正负作用十分明显,特别是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人格形象和智能水平的评价。这种评价会产生信任度的差异,从而对思想教育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应该在工作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非权力因素在教育教学中的无形作用。
其次,思想教育活动中,受教育者的临场情感体验,也会直接影响思想教育的效果。如果受教育者在接受思想教育时心境良好,则会提高其认知水平,强化其逆向承受能力,因此,教育者可以借助一定的团体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引导,这样问题就可以在无形中得到内化,同时全员参与的团体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思想问题可以在活动中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得到外化的解决,最终达到满足其宣泄,消解其怨尤,抚慰其愤懑,净化其焦躁,使其心境良好而后教。
学生的思想教育是一项艰巨、复杂、而长期性的工作,仅靠学校印几份简报;举办几次讲座;搞几次展览;开几场班会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全力调动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生存息息相关的一切因素,让家庭和社会成为学生思想教育的第二场所,构建一个以学校为主、家庭和社会为辅的立体化思想教育平台,创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家长和更多的社会群体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思想教育体系,我相信这是今后思想教育的主旋律,是我们思想教育的一个延伸与拓展。我们的教育者(包括教师、家长、社会群体)应该用科学的理论去武装正在日趋成熟的学生;用身边先进典型的高尚精神塑造一个健康而有纯洁的心灵,我们生活的空间应该给学生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正确的舆论导向去引导他们、去潜移默化的感悟他们,要让他们处处生活在思想教育的沃土中,时时享受思想教育的温和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