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卫霞
【摘 要】 生活化教学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即在学生阅读文本时充分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和经验,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把教学的内容转化为学生的需求,使学生在轻松、自然、活跃的教学过程中获得原汁原味的语文知识,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课堂体验;生活化教学;能力提高
现行教材中的绝大多数课文都来自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近年来,我尝试着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社会背景中,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与共鸣,激发出了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使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在教学当中有效实施这一举措呢?
一、利用文中问叹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现行教材中有许多问叹句,或表示疑问,或表示质问,抑或是表示感叹、惊讶。这样的句子往往饱含丰富的内涵,或直抒胸臆,或含蓄委婉。实践表明,教师利用教材中的问叹句设计问题情境,再让学生通过积极思维来解决问叹句背后的深意,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青海高原一株柳》一课时,我引導学生抓住课文中的两个问句:“青海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为保存生命要付出怎样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远?”提出:同是一种柳树,分别是指哪儿的柳树?它们的生活或道路和命运有何差别?青海高原一株柳为了生活到底付出了怎样的努力?这一连串的问题在学生们脑海里留有大大的问号,强烈的求知欲望驱使他们认真阅读课文。通过思考讨论,学生们发现家乡灞河的柳树生活安逸滋润,长得风情万种,婀娜多姿,而青海高原柳为了生存,却要经历无数次虐杀生灵的雷轰电击,从而让学生自然感悟到了青海高原一株柳坚忍不拔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
教材中强烈的对比也是学生产生求知欲的主要因素。如《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一文,聂荣臻将军像慈父般无微不至地照顾两个失去父母的日本小姑娘,这让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他们义愤填膺,因为日本鬼子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他们认为聂将军不应该这样做。所以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辩论“你是否认同聂将军的做法?他是不是敌我不分、是非不明?”面对这样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问题,学生的思维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亢奋状态,然后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去辨析质疑,帮助他们分清是非、全面思考,深刻理解和把握问题的本质及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通过文章中聂将军说的两段话,学生能深刻领悟到聂将军的恩怨分明,感受他的慈善心肠和宽广的胸襟以及他的国际主义精神和至仁至义的品质。
如上所述,利用学生生活感悟和教材中的问叹对比,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能自然地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使学生与作者心灵相通。
二、引导学生问答质疑,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贵有疑。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索、大胆质疑、主动发问,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小草和大树》一课时,老师出示课题后,问:同学们,在你们心目中,小草和大树分别是什么样的?如果把小草和大树分别比作生活中的人,你觉得它们各自代表哪一类人?在学生畅谈后,接着继续追问:“你希望做‘小草还是‘大树呢?”你认为‘小草能不能成长为‘大树?”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学会质疑、敢于质疑、善于质疑,让他们在质疑中去探索、去创新,从而获得认知,发展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调动学生情感体验,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任何认知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情感诱发下产生的。如《理想的风筝》一文中,当刘老师幽默风趣地以女娲造人的故事来讲述自己的腿疾时,教室里立刻腾起一阵笑声,但笑过之后,学生们更多的是酸涩和尊敬。先让学生画出表现学生情感变化的词语,学生很快找出“笑——酸涩——尊敬”这三个词,再理解“泛”这个动词的用词准确,通过让学生与“冒”、“涌”等字的对比感悟,体会文中学生微妙的情感变化,再问文中的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情变化,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很快理解出孩子们由于刘老师的幽默风趣而大笑,但笑声之后,又产生了对刘老师腿疾的同情和理解,刘老师的乐观坚强的人格魅力折服了每一位学生。接着,我因势利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朗读把作者的情感体现出来,收效良好。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托教材,挖掘文本中内蕴的情感因素,让学生用心灵亲近文本,调动学生已有的情体验。
四、联系生活积累,培养学生健康的志向
我们的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多姿多彩的课堂,在教学中把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教学效果很好。例如,《爱之链》一课,课文本身就是一首爱的赞歌,文章中串联着三个爱的故事,赞扬了人间的真情互助,省略号的结尾,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我让学生以“乔依醒来……”为开头,展开想象写一段话,并且要紧扣“爱”的主题。由于故事情节温馨感人,文中主人公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孩子们也希望好人有好报。因此,学生写作积极性高,想象奇特,感情细腻。在他们的续文中,大都能延续文章主旨,写出新意。有的写到乔依找到工作的老板正是曾帮助过的老妇人;还有的学生写到勤劳善良的乔依夫妇用老妇人留下的钱把小店装饰一新,经营得越来越好……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无不诉说着爱,也让人感受到人世间的温暖,也正是通过这样的延伸拓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心灵得到了熏陶与净化。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就是学习语文的源头活水,我们要积极让学生感悟生活,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还孩子们一个生活化的语文课堂,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构建充满魅力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董湘淑.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探微[J].学周刊,2015(02):207.
[2]刘彦丽.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J].学周刊,2014(16):9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