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不适宜行为的教师指导策略探讨*

2018-02-25 00:11霍艳芳韩丕国刘传进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41期
关键词:体罚言语幼儿教师

霍艳芳 韩丕国 刘传进

(菏泽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山东菏泽 274000)

教师的有效指导有助于预防和减少幼儿的不适宜行为,对幼儿园教学实践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和价值,提供一定的参考。 本研究采用为非参与性观察,以大班幼儿及幼儿教师为观察对象,所选班级为西南大学实验幼儿园和济宁市直机关幼儿园的两个大班,共计九名幼儿教师与七十二名幼儿。观察情景为幼儿园日常活动,观察内容为幼儿做出典型不适宜行为时,教师所做出的反应即指导策略,以及幼儿接受教师指导反馈后的行为表现。本研究采用事件取样法,运用实录式记录方法。

一、无效指导策略

纵观教师针对幼儿不适宜兴为做出的指导策略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无效策略的比重竟高达70%,其平均积极反馈率却只有14.5%。

无效策略一:体罚,体罚对于提高幼儿的自尊、学会自我控制、发展和谐师生关系起不到任何作用,教师这样做仅仅是为了满足承认的活的控制权和释放挫折感的需要,而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却是有害的,体罚再本观察中仅在幼儿违反纪律行为中出现了一次,这也说明了我们的教师已经对体罚的危害性达成了比较一致的认识。

无效策略二:忽略法,彻里(1983)认为,教师应忽视幼儿为引起注意而做出的不适宜行为,把此视为一种“表演”,忽略意味着不给他们任何强化,也就是指导幼儿做出适宜行为。但在本研究中也发现了与彻里的理论相背离的地方,忽略法中五次有四次是针对幼儿的寻求关注行为作出的,但仅有一次为积极反馈,绝大多数告状,乱嚷、拉扯老师行为中,幼儿只是想让老师安慰一下他们的情绪,我们认为老师哪怕是对幼儿微笑或爱抚一下,都能使幼儿渴望的情绪平稳下来,效果要远好于忽略,观察之余询问了此些幼儿,他们大都对老师的忽略表示表现出不满的情绪,忽略法由于老师的运用不当没有对幼儿的不适宜行为起到积极的效果。

无效策略三:坐和看,又叫暂停策略,克韦特(1988)认为在针对幼儿攻击性、破坏性行为时是十分有效的,教师在让幼儿离开和返回活动时都要向幼儿简短解释“坐和看”的原因,平静幼儿的情绪,返回后当其做出适宜性行为时,要对其鼓励,维护了幼儿的自尊。而在我们的观察中发现,四次暂停策略中,积极反馈仅有一次,教师歪用了此策略,暂停前后大都是纯批评性语言,幼儿表现良好时也忽略了积极强化,忽略了幼儿的感受,让幼儿把此误理解为惩罚,故而效果欠佳。

无效策略四:言语批评,言语批评为教师运用最为普遍的策略,占到40%,可见它在本研究中的重要程度,但它也是运用最为欠妥的一种策略,积极接受率仅占12.5%,仅次于体罚,而幼儿消极反抗率仅高达一半以上,说明教师的此策略做的大多为无用功。言语批评运用得当也能起到积极效果,关键在于教师批评幼儿时要针对幼儿不适宜行为本身,而不是幼儿本身,要是用正确的字眼,不能伤害幼儿的自尊。而我们的幼儿教师恰恰犯的是关键性错误,让幼儿总是处于较低自我评价之中。

无效策略五:身体语言暗示占到20%的比例,和言语批评一样多用于幼儿违反纪律行为之中,而且消极反抗率也占一半以上,本研究认为如果运用得当,身体语言暗示将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指导策略,因为它比言语批评还要简洁,比忽略法更能给幼儿安慰,又不向体罚那样伤及幼儿自尊,能让幼儿及时理解自己行为的不当,促使幼儿做出适宜行为。

二、有效指导策略

教师针对幼儿不适宜行为做出的指导策略中有效指导策略只占到30%的比例,不足三分之一,但其平均积极接受率却高达73.1%,效果是极其明显的。这也说明了我们的幼儿教师急需提高有效指导策略在幼儿不适宜行为指导中的利用率。

有效策略一:鼓励法,鼓励提高了幼儿的自我概念,促进了幼儿主动性和独立性的发展,激发了幼儿的动机,指导幼儿做出适宜行为(希茨和德里斯科尔,1988)。在本研究中,鼓励法一共运用了五次,幼儿反馈全部为积极接受,这也说明了这种指导方法有效性十分显著,教师运用也比较恰当,但是运用频率过低,在一些幼儿的出错行为、寻求关注行为和退缩行为中极宜适合运用此策略,远比言语批评要有效。

有效策略二:改变幼儿活动方式,教师运用改变幼儿活动方式是提供意见,让幼儿意识到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做出适宜的选择,而不是命令和禁止(霍尼格1985)。同时有利于幼儿做出适宜行为,并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发展他们独立性和作决策能力的机会(克莱门斯1983)。本研究结果显示,此种策略积极有效率为55%,刚过一半,且主要用于幼儿违反纪律行为之中,究其效果不像我们预期中的原因主要是,幼儿教师在使用此策略时,所用语言有些是命令性的,没有加入尊重幼儿的感情成分,只是说某某你去玩积木吧,而没有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机会,相信老师在使用时稍微注意一下细节,此种策略的有效性必将得到大幅提高。

有效策略三、四:讨论后果和让幼儿学会解决方式,这两种策略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很少单独使用。与幼儿讨论他的不适宜行为引起的后果,应当以一种平静的、支持性的和鼓励性的方式来进行。首先应当先询问幼儿,听取他的解释和看法,而不应当直接就告诉他这种不适宜行为引起的不良后果,然后怎么解决,应当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冲突的方式,让幼儿自己做出决策。此过程可以帮助幼儿学习冲突解决的技能,帮助幼儿成为有效的交流者和有创造性地问题解决者。本研究中,这两种策略一共运用了11次,仅有一次引起幼儿的消极反抗,具体情景为当时该老师没有听取幼儿的解释就说明了事情引起的后果和应该怎么办,老师指导过程中该幼儿厥着嘴,事后询问该幼儿,她表示对老师的解决非常不满。但两者平均积极反反馈率达71.4%,总体效果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猜你喜欢
体罚言语幼儿教师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难忘的体罚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美国教育体罚的渊源,现状与前景
福建省教练员对未成年运动员体罚现象研究
全球第25个儿童权利日:何时告别暴力和体罚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