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化”取向的聋校职高“沟通与交往”课程教学实践

2018-02-24 22:57:34谭园
现代特殊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四化聋生职高

● 谭园

《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明确提出“沟通与交往”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2014年初,笔者所在学校在对本校职高毕业生做职业追踪时发现,学生在工作之后,因为不擅长与人沟通,造成人际关系紧张,无法适应工作环境,进而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因此,聋生交往能力的培养、沟通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职高阶段,更是有必要设置“沟通与交往”课程,学校对聋校职高“沟通与交往”课做了“四化”取向的探索。

一、教学目标“分层化”

职高“沟通与交往”课程设置的总体目标是“帮助聋生掌握多元的沟通交往技能和方法,培养他们大胆和人沟通的意识,以适应正常生活,适应职业需要,融入社会。”围绕这个总体目标,根据聋生的具体情况,给他们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

职高学生个体间差异较大,部分学生还是多重残疾,不能对他们有统一的要求。因此,教师应根据每个聋生的具体情况分层设置教学目标,充分考虑聋生个体间的差异,要符合每个聋生的现实情况和未来成长。[1]

笔者在教学中,首先对班级每个聋生现有的听力辅助效果、语言水平、沟通交往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估分析。在此基础上,将班里的学生分层,做到训练目标的差异性,提高训练的针对性。

以《请您……》为例,笔者针对学生的个体情况,制定出了本课的分层教学目标。

A层学生能大胆地、有礼貌地和别人沟通,可以具体表达出自己的请求、疑惑,并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采用适合自己的沟通方法。(2位学生无残余听力,但理解力强,语句通顺,可采用写出来的方法和人沟通。)

B层学生愿意和别人沟通,大致可以表达出自己的请求、疑惑,基本懂得在工作生活中和人沟通有哪些方法,并知道有礼貌地表达。

C层学生懂得遇到问题,要有礼貌地和别人沟通,并能用画一画、求助他人等方法完成沟通。

二、教学内容“职业化”

职高“沟通与交往”课没有现成可用的教材,教师只能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的需求自主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必须基于学生的工作生活,教学目的就是要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因此,首先就要提出问题,通过问题唤醒学生的沟通意识。

学校职高“沟通与交往”课的教学内容基本源于他们在实习或者找工作时碰到的事情,教师在对职高学生进行追踪、帮助时,把经典的案例记录下来,然后把它们作为上课的素材,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也确实对学生日后的工作生活有帮助。

《请您……》这节课的起源就是L导师和张同学联系时,发现张同学已经离开了单位,原因是室友喜欢在宿舍抽烟,他很烦,不去和室友沟通,就出去租房子,可房租很贵,最后他就离职了。L导师问张同学:“你可以请室友不要在宿舍抽烟呀?”张同学说:“他们肯定不会睬我的。”这是聋生一个典型的思维,认为自己和健听人是两个世界的人,所以尽量减少沟通。因此导师去访问了张同学的三个室友,室友表示如果知道他介意抽烟,他们肯定不会在宿舍抽烟,通过视频,三个室友也表达了歉意。把这些作为资料给在校学生看,一是让学生去思考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张同学,二是告诉同学们,健听人不是想象中那么难相处,有问题可以好好和他们沟通。

调查发现,已毕业的聋生会和健听人出现一些沟通上的问题,交往礼仪方面的因素影响较大。聋人说话很直白,问人时会直接说“喂……”,喜欢询问隐私,表现得好像没有礼貌,这些感受都是源于聋、听文化差异。聋、听人群在交流的过程中难免因文化差异产生误会和矛盾。所以聋生要融入主流社会,需要了解一些主流社会的文化。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训练学生使用一些礼貌用语,也要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倾听。

《请您……》这节课就是给学生一个句式“请您……”,向别人表达请求或疑问时,可以说“请您说慢一点好吗?”“请您不要在宿舍抽烟,好吗?”等。通过创设情境训练礼貌用语的使用,并多次在课堂上予以强调,让聋生知晓要主动地、有礼貌地和人沟通。明白只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健听人也是愿意和聋生沟通的。

三、教学组织“个性化”

(一)构建课内外实践性课堂

在教学实践中创设有益于激发聋生参与训练的情境,在特设的情境中,聋生的认知活动、交流欲望便会被激活,他们会情不自禁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自然、真切地进行交往活动。[2]

当然,再多的课堂模拟演练都抵不过真正的实战训练,聋生课内形成的沟通与交往能力,必须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和提升。因此,这两年,学校在这一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在校外,学校和浙江理工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开展“手拉手”活动,大学生定期来学校与学生一起活动;凯越宾馆等单位也是我们的联谊单位,每年举行圣诞节点灯、植树节种植绿植等活动;职高部的学生也常常去社区、商店销售自己的作品,在具体的交往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一学期一次的实习更是为聋生创设了直接和人沟通的好时机。

教学《请您……》一课时,笔者请室友和毕业班学生(表演张同学)把事件重新演绎,拍摄了视频,最后张同学搬出了宿舍,室友表达出歉意。以小品的形式呈现生活片断,C层的学生一看就能理解。真实的视频、真实的室友,学生自然被引进了真实的情景中,得知张同学因为此事搬出宿舍,他们很有感悟,会在课上自发地帮张同学想办法,也明白了健听人没有自己想得那么难以沟通。

《请您……》一课最后一个活动是“任务单”,让学生领取各自的任务,销售自己平时制做的产品。陶艺工作室的同学卖自己做的陶艺花盆,手工室的同学卖自己做的手链、项链、发箍等,蛋糕工作室的同学卖自己做的小点心。每个学生都能和客人聊得开心,部分学生带着小本子和客人们沟通。“沟通与交往”课要与各种实践活动相结合,鼓励聋生多交往、敢沟通。

(二)设置辅教

学校职高部多重残疾的孩子越来越多,他们会做蛋糕、手工,但在课堂上却很茫然,所以在课堂上不可能做到“一刀切”,每个学生的程度、目标都不一样,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考虑聋生个体间存在的巨大差异,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训练目标,安排适合的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辅教,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共同学习。

《请您……》这节课就对4名多重障碍的学生单独设置了辅教,在辅教老师的帮助下,他们全程能听懂。在他们注意力分散的时候,辅教老师会提醒他们;在看视频时,辅教老师会用简单的手语告诉他们视频所表达的内容;在活动时,辅教老师陪伴着学生,等待他们求助。辅教老师能完全关注到学生并及时予以帮助。

四、教学评价“多元化”

在评价方法上,坚持从课程特点出发,针对学生情况,采用师评、他评和自评等多种方法开展评价,以提高评价的客观性。

(一)重视师评和他评

聋生的教育环境比较封闭,缺少必要的社会交流,在交际活动中,丧失自信,不愿、不敢交际。因此,在“沟通与交往”课程中,教师对聋生的沟通交往训练的评价要积极、及时。对学生的评价,要多持肯定态度,多运用激励性评价,用欣赏眼光看待学生,并且真诚地赞扬学生的进步。[3]对词不达意的学生,更要精心呵护,帮助他们树立参与交际的信心,让他们敢说。

同时,请和聋生沟通过的人对聋生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能使课程内容得到拓展与延伸,因为交往就是思维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对话能产生共鸣。

《请您……》一课“任务单”活动中设置了他评环节,学生拿着自己亲手做的手工、蛋糕、陶艺等,向客人推销,然后请和学生沟通的客人评价。有一位客人评价与他沟通的孩子一直很有礼貌,还时刻面带微笑。还有个客人大力表扬和她沟通的同学,因为该同学发音特别清楚,很有礼貌,手工作品也特别棒……他们的评价都很客观,也很幽默,朋友似的聊天,让聋生知道自己的优势,逐渐树立自信心。

(二)鼓励学生自评

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在生活中独特的心理体验,并通过这些体验来改善他们的沟通交往行为,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交际观念,培养他们正向的社交情感,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自我评价。[4]

教师把学生在《请您……》这节课上的交易场景制成视频,然后放给聋生看,让他们对自己做出评价。有同学在自评里这样写:“我把我做的手链以20元的价格卖给了穿灰色大衣的客人,她和我拥抱,我感觉很温暖、开心,我也要感谢她,那么喜欢我做的东西。”“到社会上工作了,我们有问题一定要有勇气和健听人说话,那会避免很多麻烦。”“我以后毕业了也要学习朱同学,他随身携带小本子的习惯特别好,他和人沟通的方法很有效,我也一定会做好的。”

在开展职高聋生交往训练时,要始终坚持“分层化”的教学目标、“职业化”的教学内容、“个性化”的教学组织、“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坚持培养他们与人沟通的意识、沟通的习惯和能力,这对他们将来较快适应工作岗位、融入社会有极大帮助。

[1]陈建军.试论聋校沟通与交往课程的实施原则[J].绥化学院学报,2011(6).

[2]丁山燕.聋校课堂教学中交往情境模式的创设[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6(5).

[3]陶永宁.聋校“主题式交际活动课”教学策略[J].现代特殊教育,2011(6).

[4]陈青云.“沟通与交往”课程区域性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特殊教育,2013(9).

猜你喜欢
四化聋生职高
《辽宁职高学报》征稿启事
新课改下的职高物理实验教学初探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7:40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江西教育C(2019年10期)2019-11-26 03:24:37
培养低年级聋生看图写话能力的策略
职高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电子制作(2017年10期)2017-04-18 07:22:57
绍兴柯桥区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维浅析
价值工程(2016年31期)2016-12-03 23:03:14
在数学课堂中对聋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6:52
河南省“四化”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商(2016年33期)2016-11-24 21:59:09
吉林省新型“四化”协调发展水平及对策研究
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四化”建设初探
中国广播(2016年10期)2016-11-18 13:3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