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校初中物理新教材中明盲两用触摸图的设计

2018-03-15 07:23:31张伟
现代特殊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凸点盲生盲校

● 张伟

2016版《盲校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发展盲生“会摸识触摸图”的能力,使其能够利用“通过触摸图”“在触摸图帮助下”“结合触摸图”学习相关物理知识;教材编写建议也指出,“必须呈现的图形,教材要制作成触摸图”。在盲校物理课堂教学中,不光全盲生需要用到触摸图,从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实施等角度看,低视生也同样需要应用触摸图展开学习。传统的盲用触摸图通过由凸点或突出的线段所构成的易于摸读和理解的触摸符号来传达图形的概念和内容。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在没有教师适当的语言引导与手把手帮助的情况下,全盲生有时很难将这些触摸符号与其表示的内容联系起来,阻碍了信息的有效获取。低视力学生能分辨简单的几何图形与颜色,如果给传统的盲用触摸图上加上与原图对应的色彩、明暗对比度明显的圆点、线条与色块,让他们利用残余视力来辅助识图,将大大提高这部分盲生从触摸图中获取信息的效率。

因此,制作同时供低视生观察和全盲生触摸的明盲两用触摸图教学辅具,有助于显著提升初中物理教学实效。然而在盲校物理新教材中(含起始年级正在使用以及其他年级正在研制中的教材),大字版教材往往是对普校最新版教材在保持内容整体一致性基础上的放大处理,盲文版则是适当做了一些凸图处理,其中很多看起来不适合盲生学习理解的图都删去了。

笔者基于多年盲校物理教学实践和盲生学习需要,补上了新教材中删去的一些图片内容,制成明盲两用触摸图并分发给每一位学生,可以有效帮助盲生学习、掌握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重新设计样式,易于学生理解

通常在制作触摸图时,首先使用油墨打印普通图形,再在有图形(汉字除外)的位置上刻印相应的凸点。盲文文本字符是使用ASCII码输入的符号,也会被打上相应的凸点。这样的制作方式并非“所见即所得”,教师看得清不代表学生摸得出。因此教师应从低视生和全盲生实际能力出发,寻找适合他们的设计方案。

例如,物理新教材八年级下册第57页图10.3-1(如图1),描述物体的浮沉状态存在三种情况。[1]原图中标出了三个处于水中的物体,配以相应的所处状态的文字以及表示其运动趋势的箭头,教材中要求学生画出图中物体所处三种状况下的受力示意图。盲校新教材将此图作放大处理。尝试将其直接转化为触摸图后,由于盲生无法在卡纸上画线,只能通过语言描述其受力情况。教学中,有盲生对箭头表示的含义产生了疑问,而不是像明眼人那样理解为运动趋势。

图1

因此,笔者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原图进行了重新设计(如图2):让低视生通过视觉观察、全盲生通过触觉感知“根据物体受力情况判断其所处状态”,并增加了物体处于漂浮状态的情况说明,从而完善了这个知识点。图中只用了一条水平线和“水面”文字标注,就将物体所处位置明确表示出来,从而突出了主体内容,让低视生观察更清晰,全盲生触摸起来无干扰。

图2

要注意的是,明盲两用触摸图设计中,除了对图形整体尺寸放大外,还可以在遵循原图所表达含义的基础上,以突出显示主体内容和让盲生能够触觉感知为前提,对图中局部适当进行放大处理。触摸图的尺寸并非越大越好,过大尺寸无法在纸张上呈现,也不利于全盲生的摸读和视野缺失的低视生进行观察。

二、增加汉盲文对照的标题与注释,丰富图形内涵

物理教材中许多插图的设计运用了视知觉的概括性,将实物的某个特征明显的剖面的关键线条提炼出来,作为实物的图形符号来表示。明盲两用触摸图的设计者往往是明眼人,也会不自觉地运用相同的方式,将实物图形转化为盲生可以识别的二维点阵符号。盲生能够将两者联系起来,说明“触觉”也具有“简化”的倾向。然而,这些符号与盲生生活中所接触的实物有着不小的差距,能否被盲生识别出来与其视力情况、原有触摸体验以及知识储备等因素有关。因此,在制作明盲两用触摸图时,需要提供给盲生一定的引导与提示信息,帮助盲生更加有效地获取信息。汉盲对照的标题与注释成了明盲两用触摸图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图3

例如,物理新教材九年级全一册第172页图22.2-5(如图3),描述了氘核、氚核合成氦核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2]盲校新教材此处删去了示意图。但笔者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认为适当改编成触摸图后,有助于盲生更好地掌握有关知识点,因此尝试将这幅图转化为明盲两用触摸图,其过程不是简单地在原图加上凸点,而是在不改变原图所表达含义的基础上,依据全盲生的摸读规律、低视生的用眼能力以及他们原有的认知水平来进行重新设计(如图4)。

图4

转化过程中,首先对原图中各元素的位置进行了重新布局,原图中氘核在上,氚核在右,氦核在左,正好与盲生由左及右、由上及下的摸读习惯相反,不利于盲生对核聚变反应过程的理解。依据盲生摸读规律来重新设计后,氘核和氚核在左,氦核与被释放的中子在右,便于盲生的摸读。按照“文先于图”的原则,通过摸读标题与简述文字,盲生可以对触摸图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与预期。按照“注伴于形”的原则,通过在图形旁加标注,原本没有意义的几何符号被赋予了一定的意义,便于盲生理解触摸符号所表达的信息。由于图形周围面积较小,容纳不了所需标注的内容,笔者便使用引线来指引盲生摸读。将原图中的箭头换成了盲生易于识别的大小适中、封闭式三角形箭头。接着,对图形整体尺寸进行了适当放大,同时适当增大标题、注释文字的字号,增强了图中各元素的颜色、明暗对比度,让低视生观察起来很舒服,更乐于去读图获取信息。

三、化繁为简,降低触摸难度

细节复杂的图形,会给低视生的观察与全盲生的摸读带来很大的障碍。特别是触觉认知受限于手指的大小与触觉阈值的精度,导致摸读过程缓慢而不连续。触觉感知是一系列断续的过程,很难对复杂图形做出准确的全局感知。[3]设计过程中应尽可能简化图形,减少影响观察者有效识图的干扰因素。笔者将实物图改为线条图、立体图改为剖面图,去除多余的修饰,力求简化。

例如,物理新教材九年级全一册第174页图22.3-1(如图5),描述了太阳的结构(示意图)。[4]该图在盲校新教材中也作删除处理。为了帮助盲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相关知识点,笔者在教学时专门制作了明盲两用触摸图教具。考虑到使用二维点阵表示三维物体会给盲生造成不小的困扰,因此笔者采用了将立体图改为剖面图的方法,降低了图形的维度,制作了一幅太阳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如图6)。图中太阳各部分使用的色彩、明暗对比度较高,刻印在上面的凸点高度不同,便于盲生辨别太阳结构的各部分。由于注释的引线需要穿越有凸点的区域,于是在它的两旁适当留白,避免了与其他内容混淆。

图5

图6

使用明盲两用触摸图能够将很多原本无法或难以在盲文教材中呈现的示意图展现出来,使盲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相关物理现象和规律,激发了盲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了盲生课堂活动的参与度,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同时,保持了全盲生和低视生教学内容的一致性,有利于同步开展教学,丰富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学习效率。目前,我国还没有关于明盲两用触摸图设计、制作的国家标准,研究中还存在着不少困惑与难题有待解决。使用明盲两用触摸图来辅助盲校物理教学的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能有更多同仁参与进来,共同为视障教育质量的提升奉献力量。

[1]彭前程.物理八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57.

[2][4]彭前程.物理九年级全一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172, 174.

[3]卢纯福.盲人触觉图形显示设计方法研究[J].设计,2017(7):126.

猜你喜欢
凸点盲生盲校
不同I/O 端数金凸点倒装焊的预倒装工艺研究
菊花链互连电迁移多物理场模拟仿真∗
网络时代盲生德育工作策略探究
7.5 μm小间距铟凸点阵列制备的研究
激光与红外(2021年6期)2021-07-23 09:27:28
六个维度提升盲校德育一体化工作实效——以山东省潍坊盲童学校为例
基于盲校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质疑意识培养
盲校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6:32
直观教学法在盲校词语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6:26
富阳“五老”文艺团关爱盲校孩子
中国火炬(2013年11期)2013-07-25 09:50:26
金丝球焊制作焊接凸点的工艺参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