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探讨

2018-02-22 12:02李丹郝子强
职业技术教育 2018年29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高等职业教育

李丹 郝子强

摘 要 加强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职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在高等职业教育建设与改革进程中,应密切关注国内外人文素质教育的经验成果,努力分析我国人文素质教育滞后的主要原因,深入开展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调查分析,在高等职业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品牌课程、教学团队、实践教学和校园文化等方面大胆探索和实践,持续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水平。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人文素质教育;职业技术技能人才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8)29-0064-04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职业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专业(技术技能)教育和人文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体两翼”,只有“技术技能传授”与“人文素质培养”相互融合,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1]。本文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文素质滞后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吉林省部分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结合吉林省部分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实践经验,提出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策略。

一、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其在专业建设、教育理念、教学体系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国内高等职业教育还存在“重理轻文”“技能本位”等现象,人文素质教育也存在被边缘化的问题。

(一)受传统教育思想惯性影响,存在重技能、轻人文现象

人文素质培养与技术技能专业素质培养需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片面地突出、弱化或割裂某一个方面都是错误的,也都有悖于现代高等职业教育规律。我国高等教育始于50年代,“建设新中国、赶超发达国家”的时代背景决定了当时教育倾向于培养具有先进工程、科研能力的工程型人才,受这一思想影响,高等职业院校也往往偏重于专业建设、专业教育、技术培训等工作,素质教育、人文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国际教育发达国家不仅对学生进行专业基础知识教育以及专业技能训练,同时也会开设政治、经济、哲学、社会、管理以及艺术等相关课程,十分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我国提出“立德树人”,正是人文素质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途径。

(二)高等职业教育定位不清晰,导致忽视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两个现象:一方面是“低端化”,传统专科职业院校以“一技之长”“成功就业”为导向,专业和课程设置主要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机会,功利化地重视适应市场的短期需求,不重视长远规划,忽视了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将人文素质培养的通识教育边缘化。另一方面是“升本科”,通过专科院校的合并、扩建等模式升为本科院校,认为本科教育“高人一等”,不重视职业教育,忽略了现代职业教育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2]。虽然,我国在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出臺了若干政策和措施,但是,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还远远没有得到高等职业院校应有的重视。

(三)高等职业院校投入不足,导致人文素质教育滞后

我国部分高等职业院校是由大专或中专等院校合并、扩建或升格而来,学校师资水平、硬件环境、人文环境等各个方面都比较欠缺。历史上,我国职业教育资源投入也严重不足,往往易被教育管理部门忽视。国内重点高校有少则几十年多则近百年的历史,浓郁的校园文化本身对学生就有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众多我国名家大师令人“高山仰止”造诣、高尚人格魅力也影响和感召着一批又一批大学生,而高等职业院校则缺少如此的人文环境。近年来,我国针对职业教育出台了众多政策,办学经费投入力度也在稳步提升。可以预见,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力建设与发展,人文素质教育也会得到极大改善和提升。

二、吉林省高等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抽样调查分析

基于高等职业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问题的理论分析,为了能够得到高等职业院校和高等本科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典型数据,组织了抽样调查研究团队,开展了吉林省部分典型高校的问卷调查和分析[3]。

(一)抽样调查典型数据

对长春职业技术学院(A校)、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B校)、长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C校)、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D校)、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E校)5所院校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78份,收到有效调查样本268份,有效样本回收率为96.4%。A校回收样本54份,B校回收样本52份,C校回收样本72份,D校回收样本42份,E校回收样本48份。共设计调查问题18个,其中6个典型问题统计结果见表1。

“A校、B校、C校、D校、E校”编号旨在方便并简化后文阐述。限于抽样调查样本范围及数量,上述调查结果仅能反映调查分析的一般趋势。但是,通过调查分析,也得到了一些非常“意想不到”或“合理”的数据和结果。

(二)抽样调查结果和分析

1.职业类院校专业技术技能教育较受重视

从第2问题调查结果可看出:D校和E校学生更加重视“专业技术技能”,选择这一选项的学生达到40%左右,远超过其他高校和其他选项。C校学生更加重视“职业道德”,这与该校“师范”性质密切相关。A校和B校学生相对普遍重视专业、技术和技能教育,这个调查结果与前文理论分析基本一致。

2.高等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重视程度尚需提高

从第1、3问题调查结果可看出:学生缺少“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精神”“人文教育”等理性内容的深刻认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质量“一般”,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然而,C校人文素质教育成效或重视程度稍好一些。

3.师范类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氛围相对较好

从第1问题调查结果也可看出:C校学生针对人文素质教育等名词,“听说过,且清楚这些概念”选项比例达到41.1%,远超过其他学校。从第3问题调查结果也可看出:C校学生针对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喜欢”“一般”选项比例共达到75.1%,远超过其他高校。从第4问题调查结果也可看出一些师范类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积极性现象。这个调查结果比较“意外”。师范类院校由于培养目标特殊性和学生职业定位,相对更加重视人文素质教育。

4.校园文化未来“期待度”高,现状“满意度”低

从第5问题调查结果可看出:学生十分期待“学校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选择这一选项的学生平均约44.5%,这个调查结果和第4问题调查结果形成“较大反差”,说明人文素质教育、课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要深入融合,改革人文教育的模式和方法,最终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

5. 职业类院校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应该加强

从第6问题调查结果可看出:选择“学习驾驶”学生比例普遍超过40%以上,甚至达到50%以上,这个调查结果比较“意外”,说明寒暑假期间学生课外活动不够丰富。选择“兼职”学生比例也比较高,说明学生积极融入社会并参加社会实践,是一个积极现象。这与第5问题调查结果相对应,学生普遍具有参加课外活动的迫切需求和积极性。

三、加强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策略

(一)突出办学特色,不断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理念

高等职业院校应该广泛借鉴国内外人文教育經验及成果,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理念,重点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大学生除了应该具有专业、实践、学习能力之外,还应该具有创造、沟通、伦理道德和管理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4]。高等职业院校管理者和广大教师要深刻领悟国际、国内先进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自身人文素质和教育能力。如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以职教师资教育为核心功能,以应用型专业教育为主线,形成了职技高师教育、高等工程教育、高等技术教育“三位一体”,职教教师培养与培训“双重支撑”的办学格局。在办学特色上,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双师”型人才,突出创新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使学生既有师能又有技能。由于具有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学校已经成为国家教育部确定的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吉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基地。

(二)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持续加强人文与专业教育融合

高等职业院校应突破文科学生与理工学生的界限,打破学科壁垒,建设文理交叉、人文与专业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交流,不断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和技术技能培训。紧密跟踪现代高等职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整合和创新。

(三)着力打造品牌课程、汇聚教学团队,深入融合人文素质教育内容

高等职业院校应该整合教育资源,重点打造精品课程、优秀课程、教学团队,充分发挥品牌课程、优秀教学团队的示范辐射作用,不断优化课程大纲设置,融合人文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团队协作能力,引导大学生有效沟通、互相配合、共同分析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长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学课程不仅注意人文素质教育内容,更重视如何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与专业课程交叉融合。目前,学校已经建设了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8门吉林省精品课程、48门吉林省优秀课程、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一大批品牌课程、教学团队、教学名师确保了人文素质教育的高水平运行。

(四)搭建高水平创新实践教学平台,强化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相对于理论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大学生批判精神、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5]。如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以服务金融领域为特色,致力于技术技能型金融人才培养,与多家银行、企业合作,建立了百余家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了27个专业实验室,形成了银行、证券、保险、电子商务等专业全覆盖的校内实训基地,全面推进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五)形成多元化学生评价模式,创新人文素质考核方法

考核评价是学生学习和进步的“标杆”和“指挥棒”,不能片面采用期末考试、论文等形式,“不以分数论英雄”,需逐渐形成多元化的、系统的、科学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积极引入企业评价、第三方评价和社会评价模式。制定人文素质考核评价标准,不断提升人文素质教育工作成效。

(六)营造浓郁校园文化,发挥文化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文化是大学的灵魂,文化或精神是一种深厚的人文积淀,展现的是大学之气度。校园文化往往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具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优良的校园文化有利于熏陶大学生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6]。校园文化需要长期的历史积淀,是一个长期而且漫长的建设过程,新建高等职业院校尤其需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参 考 文 献

[1]刘颖.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实践及其优化[J].职业技术教育,2014(20):53-55.

[2]高艺瑗.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模式研究--以YNZJ学院为例[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6:7-20.

[3]陈芬.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调查和分析研究—以G学院为例[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59-62.

[4]高竞男,张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7(35):50-52.

[5]曹扬,邹云龙.创新的性质及其组织[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86-90.

[6]罗苑云.职业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路径探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10):60-62.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教育高等职业教育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SPOC混合教学模式设计探讨
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医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现状与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人文素质教育视角下医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研究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人文素质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凸显人文素质教育理念在高校语文教学中的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