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中让学生经历“真学习”

2018-02-18 01:29王芹娟
关键词:学习能力

王芹娟

摘 要:学生的学习历程是当今教育界尤为关注的教学重点问题,其主要目的是要求教师为学生构建真正的学习历程,让每个学生都经历“真学习”。因此,教师要通过采用“整合资源、融入情境、营造‘生态”等策略,让学生经历思维和过程体验,经历“真学习”,进而发展学生的“学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习历程;学习能力;真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4-054-1

在生本课堂的建构中,教师要注重教学设计的过程和方法,课堂问题的设计要能够让学生有自主探讨、相互质疑、相互补充、相互评价的时间,对于文本的解读也要遵循学生的实际。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经历学习的过程,提升课堂的整体效率。

一、先学后教,简教精学,激起学生探究交流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有效指导学生进行预习,这是先学后教的基本前提。所以,教师要提供给学生具体的预习要求,引导学生运用正确合理的预习方法,才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北大荒的秋天》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如下预习作业:(1)朗读课文,读准内容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或长句多读几遍。(2)读准生字词,并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3)通读课文,试着按课文叙述顺序给课文分段,用小标题形式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4)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通过这样的预习先“学”,学生就会产生自己对于文章的一些想法和疑问,学生在课堂中的状态就会表现出不同,对于课堂交流也更有兴趣参加,教师的“教”就可着力在学生的需求点上,发力也就更精准,能腾出更多时间给学生来精读、品悟、交流,课堂的效率也就提高了。

二、不教而教,生生互教,促进学生学习互动

所谓“不教而教”,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充分地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积极思考之后得到相应的结论,从而获得自己独特的感受。如在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文章时,在带着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之后,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究竟是什么?让学生结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发表自己的看法。之后有学生提出,文中写了谈迁“二编《国榷》”(即两次编写《国榷》),可以分解成两步来学习理解:(1)第一次谈迁是怎样编的,编的《国榷》怎样?(2)第二次谈迁又是怎样编的,编的《国榷》与第一次有什么不同?之后学生在学习共同体中和小组成员展开积极讨论,围绕着自己对于文本的理解交流着自己的感悟,从而加深了对文本及主人公品质的理解。通过这样的学习历程和交流方式,学生在“不教”中也对文本进行了逐层深入的学习,在“生生互教”中,提升了学习的效果。

三、教学分享,学习增值,引发学生思辨感悟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于知识的兴趣、对于问题的思考方式、提出的问题以及小组之间交流合作的能力,亦或是表述出來的错误观点,都是在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是一种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因此,知识的获取都需要学习主体——学生进行主观的思维活动,教师的教不能替代学生的学,教师必须走下“神坛”,走到学生中间,引领和启发学生学习。

例如,在教学《轮椅上的霍金》这篇文章的时候,文中有这样承上启下的一段话: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感动了大众。那霍金的魅力究竟在哪儿?有些学生不能联系上下文深入理解。教师就可以组织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启发学生将自己的困惑以及见解统统都说出来,并且层层推进,让学生在一步步的质疑中前行,在文本语言的来回穿行及漫溯中获得思辨能力的有效提升。这也是说在生本课堂之中,教师必须要重视课堂的权利分享,让学生尽可能多发表自己见解,让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不断增值,使得学生的内在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

四、教学延展,以教促学,丰富学生知识积累

真正的学习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之内,它应该向课堂外延展。课内的教学应该为课外的学习导引方法。比如在小学低年段教学中,为了增加学生的识字量,结合生活情境识字必不可少。课内学习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到商店、广场、花园、景区搜集一些诗句、广告等,丰富学生的识字资源和积累。

又如在教学《最大的麦穗》时,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教师可以让学生查询苏格拉底的资料,拓宽了解。此外,由于文章主题是讲要把握当下,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后要求学生搜集相关的名言警句或诗词,并且在课堂上进行适当的交流。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主动设计并参与相应的活动,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摄取更丰富的知识,学生还能在教学延展中丰富积累,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真正的学习未必仅仅是在听的过程中发生的,而是在学生在亲身经历中“绽放火花”的。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整合资源,让学生体验“过程”,形成“学力”;引导学生融入情境,亲历“过程”,生长“学力”;牢记以生为本,营造‘生态,巧妙构建“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和发展学生的“学力”。也只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学生之间的自主合作,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经历“真学习”,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学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毕延威.让学生经历真正的学习.现代课堂·问题.中国教师报,2017.

[2]王蓉.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7(04).

[3]张丰.课程建设的价值在于促进学习方式转变.中国教师报,2017(05).

猜你喜欢
学习能力
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存在的几个偏差
等待·自主·探究
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