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古谚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幼儿期是人生熏陶渐染化的开始,人的许多基本能力是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等,性格也在逐步形成,当然,关于学生的文学底蕴也可以从小学阶段入手。本文笔者就简要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文学底蕴,为以后的学习奠基基础。
关键词:小学生;文学底蕴;经典;阅读;写作
一、 在文学鉴赏中培养学生的文学意识
(一) 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进行文学鉴赏时,首先需要对作者及其作品的背景有所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才能更容易理解作品内容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例如:在《赠汪伦》一课的鉴赏中,学生首先需要理解李白作此诗的背景。当时李白在今安徽省泾县游历,受到了汪伦的热情款待,两人谈诗论事相处融洽,成为好朋友。在李白离开的时候,汪伦踏歌送行,李白感受到了他的深情厚谊,有感而发写下了《赠汪伦》这一千古名篇。在了解了作者背景和写作背景后,学生对于诗中“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真挚情感就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通过情感的触动进一步引导学生对诗中的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进行鉴赏,进而形成“由意而形、由形及意”的文学鉴赏模式,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文学鉴赏技巧。
(二) 丰富文学鉴赏活动形式
以往的小学文学鉴赏活动,主要以“阅读+讨论”形式为主,教师带领学生阅读相关文学作品后,提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并组织学生讨论阅读感想,这样的文学鉴赏形式不利于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度理解,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鉴赏习惯。教师需要丰富文学鉴赏活动形式,体现出文学鉴赏的趣味性、生动性、拓展性,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文学鉴赏活动中。以文学绘画比赛形式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学作品当中的意境创作绘画,进一步引导学生领会文学作品当中的“诗情画意”。通过绘画有利于将抽象的文学形象具象化,从而使学生更直观地去理解和体会。
二、 在阅读教学中丰富学生的文学内涵
(一) 拓展课外阅读范围
文学能力的形成需要充足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阅读经验,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展开课外阅读,使学生接触更多的优秀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新课标中,规定了一些小学生必读书目,这些书目对于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有很大的帮助。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国外文学作品,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视野更加开阔。这些文学作品不但趣味性强,而且有丰富的精神内涵,经得起学生的咀嚼和揣摩。当然,阅读也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的,对此,笔者以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做到阅读书目的由易到难,具体地说,应该先推荐那些浅显易懂的文学作品,再推荐那些有一定难度的文学作品。比如从阅读童话、神话、寓言故事开始,发展到阅读散文、小说、剧本等。因为童话、神话、寓言故事大多浅显易懂,较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些文体比较适合小学低年级阶段的阅读。在此基础上,扩展为广泛地阅读散文,再扩展到优秀的小说,甚而尝试阅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剧作。尽管小说进入小学课本的并不多,而剧本进入小学课本的篇目则为零,但是,作为课外阅读,完全应该弥补这些方面的不足。因为这是培育有文学素养的人的必由之路。
其次是由小到大的原则,是由接受主体的能力决定的。学生认识事物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对童话、神话、寓言、散文、小说、剧本的阅读,大体上遵循了从小到大的顺序。而对小说的阅读,应该从阅读短篇、中篇到阅读长篇。对剧本的阅读应该从阅读小品、独幕剧开始,然后再去阅读多幕剧。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遵循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的原则,学生的兴趣培养起来了,同时,高雅的情操也就陶冶出来了。
(二) 用文学滋养心灵
教师除了要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以及引导学生赏读经典之外,还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文学氛围,让学生浸润在文学的世界里。优秀的儿童作品是最好的精神食粮,孩子的心灵需要这些优秀文学作品的滋养。文学的滋养需要教师颇具匠心的营造,我们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室的各个角落来创设书香氛围:图书窗、自办读书报、读书墙报、图书超市、跳蚤街等等,积极开展阅读,活动时时刻刻都在进行……无意的自然中透露出教师的精心。
三、 在写作教学中拔高学生的文学底蕴
要提升一个人的品位,关键在于创造。学生的作文是浅层次的创造,创作是高层次的创造。所以,对文学作品进行赏析之后,创作是完全必要的。但不管是小说、剧本,还是诗词,只有经过正式的创作实践活动,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学生文学意识的作用。对此,笔者认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一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要通过参赛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砥砺学生的文学才华。比如重庆举行的:“树人杯”小学生阅读之星、“今日教育杯”新课程文化作文、“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征文比赛……学生一旦获奖,其欣喜将是难以言表的。纵然未得奖,也没有什么损失。贵在參与,积极参与了就是进步。即便把它看成失败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因为失败教育也是一种教育。人生不可能事事顺利,失败是成功之母啊!
二是要持之以恒。要让学生养成勤练笔的习惯。练笔的形式通常有三种:每天写一则日记;每周写一篇周记;每半月至少写一篇作文。
三是要有展示作品的平台。平台的打造应该多种多样。班上可创办班刊、墙报,以之作为学生发表作品的永久性阵地。另外,还可以通过创建博客等形式,从更加广阔的角度展示学生的作品。对于优秀作品,通过指导学生修改后,可以推荐给报社或杂志社。学生的作品能够上报刊,是教师作文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志;能够获奖,是学生人生旅程中的一大辉煌,也是教师的一大业绩。
四、 小结
“万紫千红,入目为景,入心为春。”再美的风景也需要看在眼里、看到心上才能有所欣赏、有所感受,小学生文学底蕴的培养就是一个从“入目”到“入心”的过程,需要教师的引导。只有教师引导到位,学生才能在学习活动中真正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丁海东.论儿童的自我中心主义[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2).
[2]倪文锦,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
[3]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7.
作者简介:
姚燕芳,重庆市,秀山县中和街道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