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2018-02-07 19:33徐利娟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教学思考

徐利娟

摘 要:在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主要是对数学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而不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和学生最在意的是数学成绩,而不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问题导学法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笔者从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并就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1B-0063-02

问题导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在上课前适当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从而能够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到学习状态。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

一、问题分析

(一)不重视知识的推导过程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所有教学活动都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后,再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但是,很多教师对此却没有充分的认识,习惯将自己作为教学的主体。并且,教师比较重视的是将每个知识点传授给学生,但却不对传授效果作出评价。加上每节课的教学时间比较少,教师对于课本上的数学史学知识总是直接忽略。比如,在学习《角》的概念时,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直接引出角的概念,没有在引出概念前做一些铺垫工作,导致学生对角的概念存在误解。学生在解题时,会误以为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有关。如果教师能在课前对学生进行一些引导,并详细地讲解概念的推导过程,就会加深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印象,从而使学生在实际解题时少犯错误。

(二)问题导学法的运用不恰当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许多教师已经意识到传统数学教学方式的不足,开始采用问题导学法。但是,部分教师对问题的质量和数量把握不准,为提问而提问,没有对问题进行有效的设计,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只有质量比较好的问题,才能引导学生认真地去思考,达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不具有实际价值的问题,只会让学生觉得反感,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相似三角形》的教学中,有些教师提出一系列与三角形有关的问题,但是跟相似三角形没有多大关系,让学生摸不着头脑,还容易让学生产生混淆,不能真正地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含义和相关定理。

(三)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比较深

应试教育使教师和学生眼中只有成绩,题海战术能让学生见识更多的题型,了解相同知识点的不同考查方法。所以,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学生们很热衷于做练习题,但是练题的目标都不明确,具有盲目性,也没有对题目的质量进行斟酌。由于练题太多,学生还容易形成思维惯性,反而会阻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导致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此外,不断地机械练习,也会让学生认为数学枯燥乏味,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对学生的成长十分不利。比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中,学生反复的练习诸如2x+1=7、5x-2=8、3x+3=3x+7、x+5=3x-7一类的题目。在经过大量的练习后,学生会认为这些题目已经很熟悉很简单,在考试的时候就不注意审题,没发现其中的细节差异,从而导致解题错误。

二、应用策略

(一)合理设计问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问题导学法,最重要的就是问题要合理,质量要高,既要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又要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得到提升。所以,教师要对问题进行合理的设计,利用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新知识点上。教师提出的问题难度要适中,要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问题数量要把握好,不能提出太多的问题让学生应接不暇,也不能只提一两个特别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一看就知道答案。比如,在《平行线及其判定》的教学中,教师可在上课前提出以下问题:请同学们在自己的本子上任意地画出两条直线,并观察他们有什么位置关系?在学生随意的画出两条直线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这时,学生可能会发现相同平面内的两条直线,要么相交、要么平行、要么既不平行又不相交。对于第三种情况,教师让学生对两条直线进行无限延伸,再观察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这时,学生会发现,经过延伸后,两条直线会相交。最后,教师再引出平行线的相关知识,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更加容易。

(二)创设情境提问

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很强,教师需要通过比较直观的方式,让学生去认识数学知识,体会其中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所以,在采用问题导学法开展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利用一些实物性的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这样可以让教学过程更加直观。然后,借助辅助工具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适当地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比如,在《勾股定理》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在一个由大小相同的小方格组成的网状平面中,勾画出两个正方形标成黄色,标记为A、B,这两个正方形有一个共同的顶点,并将这个顶点作为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两个正方形相邻的两条边作为三角形的两边,勾画出一个蓝色的三角形,再以三角形的另外一条边作为正方形的一边,勾画出一个白色的正方形,标记为C。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每个正方形的面积为多少?三个正方形的面积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再逐步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用三角形的边长表示正方形的面积,以及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勾股定理。学生在学习完推导过程后,会对勾股定理有更好的理解,对推导过程的印象也会比较深刻,所以课堂教学效率会提高。

(三)启发学生思考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问题导学法时,最重要的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进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对重难点知识时,可能短时间内无法形成有效的解题思路,找不到正确的解决方法,如果教师能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就会让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在学生的思维受到启发后,问题也会迎刃而解。比如,在《反函数》的教学中,教师可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某汽车匀速前行,速度为vkm/h,汽车行驶时间为t小时,行驶路程为50km,你能用含v的代数式表示t吗?第二,某中学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000平方米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度为y米,宽为x米,你能用含x的式子表示y吗?第三,已知某城市的土地总面积为1108平方公里,人均占有土地面积为S,S随全市人口n的变化而变化,请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S。在学生给出相应的表达式以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总结出一般的表示形式,从而引出反函数的概念和相关知识。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需要给予学生相应的提示、帮助,从而使学生对反函数的形式有更形象的认识,即在教师提出反函数的概念后,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更加清晰,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有着重要影响。由此可见,在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知识点时,教师通过问题导学法进行教学,可以结合多个知识点,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论思考

综上所述,随着初中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多种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推广与应用,对于促进初中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想要合理運用问题导学发,需要教师合理设计数学问题,创设相符的情境提问,并利用问题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引导学生勤思考,逐渐提升分析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取得数学成绩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蔡俊.问题导学,构建高效数学课堂[J].数学教学通讯,2016,(6).

[2]吴兆波.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12).

[3]章建潮.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2).

[4]黄河清.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中学教学参考,2015,(1).

[5]尹士月.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9).endprint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教学思考
高二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探讨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问题导学法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探究初中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方法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