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文教学中的诵读法

2018-01-19 20:03李红军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12期
关键词:范读文言古诗文

李红军

【摘 要】诵读法是语文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据中职学生基础差、学习能力较弱的实际情况,在古诗文教学中采取诵读法,能够使学生直击文本,加深学生的直接体验。本文就古诗文教学中诵读法的必要性、意义及作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诵读法;古诗文教学

现行的中职语文教材分3个模块,侧重于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基础模块中古诗文的比例有所增加,这些古诗文是几千年来我国传统文化、进步思想的精华,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价值取向,闪烁着哲理的光芒,张扬着民族精神。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古诗文教学中应重视诵读法的重要作用。

一、运用诵读法是古诗文教学的必然要求

诵读法原本就是我国传统而有效的教学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提倡学生要多读,在诵读中理解文字含义、增强语感、把握文章的主旨。古代的诸多先贤圣人,都是从诵读起步。白居易读至“口舌生疮”;欧阳修“昼夜废寝食,唯读书是务”;韩愈“口不绝于六艺之文”。诵读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它可以使学生识字正音、明辨句读、把握句式特点、积累经典语言。

长期以来,我们的古诗文教学,可以用一個“讲”字来概括其特点,一般都是先逐字逐句解释,然后疏通大意分析一下主题及写作特点,最后要求学生背诵了事。这种教法有点“死”,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古诗文的能力,更谈不上欣赏其中的妙处了,学生永远只能依靠老师的“浇灌”,成为死记硬背的工具。

因此,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诵读、细细品味,如此方能体会音韵之美,步入作者的感情世界,与作者达成情感共鸣。“熟读深思子自知”说的就是读赏结合便可渐入佳境的意思。所以,古诗文教学应该从“诵读”入手,以顺利达到解读鉴赏之目的。

二、运用诵读法是提高古诗文教学效果的关键

“诵读”是学习古诗文入门的途径。所谓“诵读”,朱自清先生曾说“诵读是一种教学过程,教学的时候先由教师范读,然后由学生跟着读,再由学生练着读,有时还得背诵,除背诵以外,都可以看着书。”由此可见,诵读法是古诗文教学中必须采取的一种方法。关于“范读”,朱自清在《诵读教学与文学的国语》说到:如果从小学到初高中一直注重诵读,教师时常范读,学生时常练习,就养成了好的习惯。通俗讲,“范读”就是示范朗读。“范读”在诵读教学中举足轻重,教师“范读”能否起到真正意义上的示范作用,主要的还是取决于教师在备课这一环节中对“读”的重视程度,只有教师自己注重“读”,而且在备课中认真备“读”,课堂上的诵读效果才能有保证,“范读”才能成功,学生才能通过“范读”捕捉到对文章的腔调、感情、气势、停顿、轻重缓急等方面的最直接的印象和认识,从而激发起学生诵读的强烈欲望。

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诵读时只要求做到洪亮、整齐与准确,但这只是诵读的初步阶段。中职学生在此基础上要加强训练,教师在学生诵读前,要向学生讲清诵读的技巧及要求:一是准确清楚,即吐字发音准确,句读分明,节奏合理;二是自然流畅,即语句流利,音韵铿锵;三是表情达意,即能用抑扬顿挫的声调传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内涵。当然做到这些,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这样,有利于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朗读时的情感。

三、运用诵读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能够很快将文章熟读成诵,烂熟于心。这样,他们不仅能积累大量的古诗词,而且通过诵读也能逐渐理解、掌握和领悟古诗文中的一些文言现象、文言知识以及蕴含的深刻哲理,形成以读促说,以读促写的良好局面。

以读促说。学生将古诗文熟读成诵后,日积月累,通过这些优美古诗文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能有所提高,像“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文言名句经常出现在学生的口头上,给人以启迪与感悟。

以读促写。2014年江苏省高考的一篇满分作文《绿色生活》,一名考生就以通篇骈体古文的方式完成。阅卷老师在评价这名学生时,他表示:事实上光会用文言,会写古字还不算什么,这毕竟是高考作文,切题才是第一要务。而这篇文章,熟练运用“恰到好处”的古文,紧扣“绿色生活”的主题,“古为今用,十分切题。”探究原因,就是这位考生平时就对古诗文感兴趣,先后买了《史记》和《尚书》,还把《资治通鉴》翻烂,此前在多次考试中还尝试写过武侠小说、文言文小故事等。

可见,诵读对写作能力的提高多么重要。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古诗文,既能培养很强的语感和思维,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又能吸取古文在篇章结构、选材立意等方面的技巧。在不断的背诵与积累中,学生在作文中就能学以致用、引经据典,不会再感到无话可说,而是可以使作文表达更加充实、更具文采,这样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也得到了提高。

四、结语

实践证明,古诗文教学要遵循以诵读为本的原则,强化学生的诵读训练,注重经典古诗文的积累,能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促进语文素养得以提高。但教无定法,以上观点仅仅只是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摸索总结出来的一己之见,对于古诗文教学来说实乃冰山一角。愿跟所有同仁一道,探索古诗文教学,传承古典文化,共享诗意人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2009.1.6.

[2]刘阳.浅析诵读法在中职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中的运用[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5,(10).

[3]江渝,袁兵.诵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4,(2).endprint

猜你喜欢
范读文言古诗文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活用课外资料 助力文言教学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文言之美美不胜收
熟读精思 寻求规律
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
漫谈范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回归本真
对《文言是母语吗?——解读内地〈课程标准〉一思》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