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政治试题看理性精神的培育

2018-01-16 08:36王华宝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理性精神核心素养

王华宝

摘要:2017年高考是课程改革的深度实施之年,考题无论是从命题立意、思维能力考察,还是从试卷结构、答案设置等各个方面来审视,都能发现高考改革在传承中谋求创新的意愿。为了更好地适应教改趋势,政治教师可以通过研究高考试卷,领会核心素养立意的改革方向,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认同,从理性的角度看国家的法治建设,唤起学生的理性精神;通过分析改革命题结构,打破固化的教学思维,在未来教学中渗透“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高考考查要求,并彰显新课程的创新、绿色的特点;通过情境问题探究,层层递进、整合归纳、探究演绎,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关键词:理性精神;学科认同;核心素养

2017年高考已然落下帷幕,如果说2016年的高考是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深化高考内容改革的探索之年,2017年高考则是改革的深度实施之年。今年的考题无论是从命题立意、思维考察角度,还是从试卷结构、考点设置等方面都展现出了在传承中稳步创新的势态。

坚持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高中教育的准绳;笔者认为,在接下来的相当一段时间,高考制度仍将是教学成果测量的重要手段。基于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高考试题通过生活化的情境素材、严密的逻辑推理、创新的问题设置,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调运习得的知识和原理以及自身经验、常识等,冷静分析、归纳演绎、整合加工而得出答案,从而达到展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程度的目的。本文通过分析2017年全国新课标I卷文综政治第39题(以下简称“第39题”),探究高考命题的立意,藉此在未来教学中,探索响应课改号召的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之道。原题如下: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规定,有关公职人员在“就职时必须依法宣誓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2016年10月12日,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立法会新当选议员的宣誓仪式上,个别候任议员在宣誓时擅自篡改誓词或在誓词中增加其他内容,蓄意宣扬“港独”主张,个别候任议员的闹剧引发其宣誓是否有效以及是否应该重新安排宣誓的争议,并由此影响到立法会的正常运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國宪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2016年11月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的解释》,就相关公职人员“就职时必须依法宣誓”作如下解释:宣誓是该条所列公职人员就职的法定条件和必经程序;宣誓必须符合法定的形式和内容要求;宣誓人拒绝宣誓,即丧失就任该条所列相应公职的资格;宣誓必须在法律规定的监誓人面前进行。

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必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作出解释以及这一解释的重要意义。”

一、核心素养立意,培育理性认同

一道完整的高考试题是由立意、情境、设问、答案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其中立意是试题的灵魂,体现了命题的目的。从“知识能力”立意到“核心素养”立意是高考顺应课程改革方向的必然趋势,这也意味着“发展性评价”时代的到来。

具体到第39题以“个别候选议员篡改誓词”的社会热议话题为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对社会不公平、非正义事件的理性批判,从而渗透政治认同和确保学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学生在具体环境中通过客观分析,演绎推理,自觉认同乃至自觉参与到国家法制建设中,主动地信法、学法、用法、护法。

本题涉及的社会背景是“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段时间以来,香港某些人肆无忌惮地鼓吹“港独”,如今甚至出现个别当选议员借宣誓场合公然挑衅国家尊严、侮辱民族,违反宪法和基本法、严重触犯“一国两制”法律底线,企图动摇国家核心利益,性质恶劣。广大青少年学生面对这样严重背离党和人民意愿、违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事件,容易产生情绪上的波动,导致做出某些不理智举动。所以此题的设计,可以让广大青少年学生认清“篡改誓词”的本貌,通过层层分析,理例结合,最终达到理性赞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理表达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得出自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结论。

法律是治国重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面临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要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人类发展的事实证明,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治理,强化法治建设,弘扬法治精神,维护法律秩序。十二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的解释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基本表现,体现了维护宪法和基本法权威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决反对和遏制“港独”,维护“一国两制”方针,维护国家安全。

理性是维持法制的思想基础,法律是理性治国的体现。第39题既是从法治角度看社会现象中的不理性成分,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亦是从理性角度看国家的法治建设,唤起学生理性对待社会现象的观念。

从实质上看,2017年的第39题与2016年全国新课标I卷文综政治第39题如出一辙。高考试题注重引导社会“正能量”的树立,对于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违背基本法治精神、背离优秀传统文化和基本伦理道德等现象就不能坐视不理。对于高考备考而言,教师和学生既要关注世界形势的风云变幻、国家治理的大政方针,也要留意以社会生活为素材,渗透中华民族传统德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采取组织辩论、演讲、对话等丰富多彩的方式,促进学生思辩能力的提升,从而令学生在参与中和互动中,发展“理性精神”这个政治学科素养。

二、试题结构改革。提升分析能力

相信和笔者一样,部分教师和学生面对2017年高考政治试题会产生如下困惑:高考政治主观题不是38、39两大题吗?怎么变成三道主观题了?由于《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没有事先明示,出其不意增加了考生的阅读量,导致本来就紧张的时间更显捉襟见肘。

一段时间以来,高考复习系统被应试教育体系归纳为基本题型、答题模板、考前预测等手段。多数学生致力于题型训练、固化答题模式、猜押时政热点,全然不顾及社会对未来人才储备的需求——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学校的教学成果往往也是形成具有唯一标准的、机械化的应考体系——违背了教育的一般规律,不利于学生的终生成长。基于这种固化备考思维,终于使得考卷仅仅作出一个完全可以充分预见的微小调整,也能令我们教育出的学生措手不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育工作者对当前“发展性评价”的漠视,导致学生在考场上缺乏应变能力。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教育界终于生产了具有拨乱反正功能的新理念——“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教育事业应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工作重心放在提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褚宏启教授认为,21世纪核心素养分为三大类:1.学习与创新素养,包括:批判性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与协作能力、创造与革新能力;2.数字化素养,包括:信息素养、媒体素养、信息与通信技术素养(ICT素养);3.职业和生活技能,包括灵活性与适应能力、主动性与自我导向、社交与跨文化交流能力、高效的生产力、责任感、领导力等。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立意的高考试题(第39题),就是通过创新试题结构,打破固化的教学思维,避免猜题押题等功利化行为,落实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高考考查要求,彰显了新课程的创新、绿色、活力等特点;推动思想品德课堂更加生动活泼,更加富有朝气,使课程改革事业更加富有效率和生命力。本题要求学生在面对突发隋况时能够冷静处理,科学规划时间,主动适应,灵活应对。因此,广大师生无论在日常教学还是紧张备考阶段,都应当更加注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方法论的理解并合理运用,更加注重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注重知识的自然生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三、情境问题探究。培养思维逻辑

对于广大青少年学生而言,理性精神不仅表现在辩证对待自然和社会现象和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更表现在探究事物本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探究并解决问题。2017年高考《考试说明》中指出,“思想政治学科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对于这些问题的全面阐释和评价,第一不能局限于单一知识,还要注重学科中多个知识的综合运用;第二要善于从不同角度、多个侧面进行分析。通过这种知识的综合,使知识体系本身得到充实和扩展,同时培养考生多角度、多侧面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第39题的设问包括两个方面,即“为什么必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作出解释”和“这一解释的重要意义”。对于第一方面,试题单纯考查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记忆,考生只要稍加整理分析即可知这与“人大常委会的地位和权力”有关。而第二方面需要学生能够调用学科知识,运用思维逻辑能力,层层递进、整合归纳、探究演绎,方能得出结论。这就是具体学科素养的充分体现。

回顾第39题材料共三小段,从第一段文字“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规定……”的描述中可推论出“这一解释维护了基本法的尊严”。第二段文字则是在描述全國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作出解释的背景,通过“宣扬‘港独主张”、“影响到立法会的正常运作”等词眼可以归纳出“遏制‘港独”、“维护香港正常的社会秩序”的相关结论。第三段文字介绍了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的解释》的主要具体内容,通过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等相关内容,结合命题立意,演绎出“维护宪法权威和国家的根本利益”以及“维护‘一国两制和法治秩序”的结论。可见,考生只要理性掌握高考命题的规律,科学地分析和汇总,面临创新性情境的试题也可以从容应对。

总之,笔者认为,2017年全国新课标I卷文综政治卷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认知、创新、逻辑、抽象能力和水平,有效检测了学生的学科综合素质。同时,坚持了高中教育“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引导教学”基本立场、落实了将学科能力考查的具体化和精细化、实现了检验学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考核目标。这样的试卷符合素质教育的需求,具有较高的效度和适当的难度,是一套近年来不可多见的优质试卷。

猜你喜欢
理性精神核心素养
基于“韦伯命题”的视角理解“四个全面”战略的实践意义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以知怡情,让数学文化走进数学课堂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小学数学学科育人探微
当代大学生文化认同危机的原因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