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大策略 引导数学探究

2018-01-10 01:18陈国建
名师在线 2017年17期
关键词:平分线内角四边形

陈国建

(江苏省海安县曲塘镇双楼初级中学,江苏海安 226600)

基于三大策略 引导数学探究

陈国建

(江苏省海安县曲塘镇双楼初级中学,江苏海安 226600)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善于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探究情境”“基于数学经验,开展探究活动”“注重拓展延伸,拓展探究空间”这三大策略对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进行培养。

初中数学;数学探究;培养策略

引言

探究能力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初中生数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对他们进行有效引导,以此促进他们数学探究学习的高效化。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探究情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特别强调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探究情境,使学生可以从探究情境中获取更积极的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参与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在教学“圆的定义”这一内容时,我为学生创设了如下情境。师:大家可以充分发挥个人想象,为什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所有的车轮都被设计成为圆形呢?如果做成三角形或者其他的形状,是否可以呢?生:因为只有圆形才可以滚动,其他的形状滚动时会存在障碍。师:如果说滚动的话,是不是椭圆形也可以呀?为什么非得是圆形呢?生:如果车轮被设计成为椭圆形的话,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肯定会发生忽高忽低的现象,这样坐车的人会非常不舒服。师:那倒是,可是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圆形的车轮不会发生忽高忽低的现象呢?现在同学们可以动手尝试画一画,看看你们可以从中获得怎样的结论?

为学生创设的情境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其中涉及的车轮实例是学生生活中比较容易看到的事物,具有一定的熟悉度,这样学生便可以结合已知经验全面激活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一方面激活了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保障了高效的教学成果。

二、基于数学经验,开展探究活动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相关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应对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给予充分的尊重,同时也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对学生形成正确引导,使其能够实现高效的数学探究。

在教学“角平分线”一课时,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师:我们已经掌握的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画法,大家仔细回想一下,一共有几种?生:三种。分别是折纸法、过中点画垂线以及尺规作图法。师:很好,那么在你们看来,角的平分线是否也可以借助这三种方法呢?大家可以先尝试,然后再告诉我结果。(学生在经过尝试之后,向教师反馈具体结果。)生1:折纸法的效果最好,简单便捷,只需要一个用纸张做成的角,整齐对折之后就可以获得角的平分线了。生2: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借助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现在也可以用这个方法先测量,再通过计算确定角的平分线。生3:实际上尺规作图法也是很好的,只是我暂时还没有彻底弄清楚具体的步骤。师:前两个同学已经非常细致地向大家演示了两种简单的测量方法,大家掌握起来也非常容易,下面我们主要针对第三种方法展开探究,也就是生3没有弄明白的尺规作图法。

师:大家可以观察图1,这是一个简易的平分角的仪器,由于OE和OF相等,PE和PF同样相等,在生活中很多工匠都会借助这一仪器绘制角的平分线。大家再观察图2,当角的顶点O和另一定点P对齐,OE和OF分别与另一个角的两边PE和PF对齐之后,连接OP并将其延长至C点,这样就可以获得这个角的平分线。(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进行动态展示)

图1

图2

师:那么,现在大家仔细想一想,为什么OC可以被认为是∠AOB的角平分线呢?生:经过证明我们能够获得以下结论:△EOP和△FOP是全等的,这也就说明这两个三角形所对应的角度数都是一样的,由此可以确定OC是∠AOB的角平分线。师:回答得非常准确,那么既然这一方法是可行的,大家是否可以根据启示发挥想象,通过尺规怎样获得角的平分线呢?(之后学生纷纷展开自主探讨,教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及时对学困生进行引导和点拨,当大部分学生都完成之后,教师可以选取一名代表做方法的阐述,及时纠正其中的错误。)

以上案例中,学生可以立足于已掌握的操作经验,使用尺规完成角平分线的绘制。这一教学目标的完成是学生对知识的正向迁移,也是对其数学探究能力的有效训练。

三、注重拓展延伸,拓展探究空间

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内容有效拓展至课后,使学生可以通过知识的延伸高效地内化探究能力以及探究意愿,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例如,在教学“四边形的内角和”一课时,当学生通过探究找到了四边形的内角和结论以后,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探究的。

图3

师:非常不错,大家一共找到了三种方法来验证四边形的内角和。现在请大家看一看图3,图中AC和BD交于点O,那么这个O点是自由的吗?假如我们移动这个O点,刚刚证明的结论还是对的吗?(在几何画板中打开图3)我们一起来看看移动点O会是什么情况(移动点O,得到更多的图形。)生:还是对的,因为这和图1是一样的情况。生(似乎发现了什么,非常激动):不管O点在四边形内的任何位置,结论都是对的。师:是的,这说明O点可以在四边形内部自由移动,那它到底有多自由呢?请大家想一想它是否可以移动到其他地方?思考过后和同学交流交流。(经过交流和讨论,学生都争着举手)生:点O可以位于四边形的边上,也可以位于四边形的任意一个顶点处。师:很好,大家又对四边形的内角和得出了新的结论。那么O点除了在四边形的内部和边上,还可以跨越四边形的边界,跑到外面去吗?学生们都表现出犹豫的样子。师:大家先仔细想一想,再一起讨论。(学生思考了一会儿并进行讨论)生:根据图我们可以进行计算:把△AOD、△DOC、△COB的内角和全部相加,再减掉△AOB的内角和,同样可以得到四边形ABCD的内角和为360°。生:我们如果把点O移动到DA的延长线上,这时图中就会出现两个三角形,我们可以据此证明出四边形内角和为360°的结论。师:对,你的这种方法非常好,我们先等一下再继续说,给大家一些思考的时间好吗?(学生们经过思考,大部分都争着举手回答)。师:你刚刚最先得出这种新的办法,老师相信你对它的理由非常清楚。现在你可以谦让一下,把解释的机会留给别的同学吗?生:图中△OCD和△OCB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加起来为360°,这部分度数不包括四边形的∠DAB,不过∠AOB与∠ABO也不属于四边形ABCD的内角,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形某个角的外角等于另外两个内角的和”得到∠DAB=∠AOB+∠ABO,从而是四边形内角和为360°这一结论得到证明。师:这个O点真的是非常自由,到处都能“点”成金!那么现在请大家对前面这八种方法进行归纳,找一找它们的共同之处。生众:它们都利用了把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师:这就是数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化未知为已知的研究方法。本节课的关键就在于说明四边形内角和为360°这一结论的原因,通过辅助线进行解决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得以活跃,他们通过自主探究得出了多种证明方法。

结语

高效的初中数学教育应当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将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归还于学生,分别从情境、建模以及巩固这三个角度出发,从而能够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其能力获得显著发展。

[1]邓享裕.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内容选择的适恰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

[2]高文君.中学数学课堂探究水平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陈国建(1972),男,江苏海安人,本科学历,主要从事初中数学教学与研究,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平分线内角四边形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玩转角的平分线
角平分线形成的角
多用角的平分线证题
三角形分割问题
圆锥曲线内接四边形的一个性质
四边形逆袭记
4.4 多边形和特殊四边形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
折叠莫忘角平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