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数学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2018-01-02 22:41杨响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有效学习学习方式小学数学

杨响

摘 要:传统教学更多地把教师作为知识的持有者,学生被看成是知识的接受者,将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给学生。学生学习数学应当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一个个性化的主动建构过程。因此,教师应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确定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潜能,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寻求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之间新的平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方式;有效学习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与认知取向,其与学生的学习策略、方法相关,但又有所不同。有课程专家在阐述课程改革的时候指出,在课程改革中,努力的方向不是不看原来的大纲而看现在的课程标准,而应当将教学的重心放在学习方式的改变上。有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无论是接受学习,还是自主、合作、探究等形式的发现式学习,都存在各自的利弊,两种相对的学习方式都离不开教师有意义的创造、设计、组织,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以及关注学生的发展,合理选择和交替运用,使其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一、改善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意义

数学教师最权威的指导性资料《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习方式的合理选择、运用在当前课改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中,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活动,主动建构数学的“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高自身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求,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改善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势在必行!

二、改善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设计理念

(一)问题化设计理念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教学设计力求做到让学生想学、会学,以让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能够更好地体现。而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将需要教学的内容改编成一个个科学的问题,那学生就可以因为这些问题进入思考的状态,学生自觉地带着问题,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积极、主动地独立观察、实验、推理、反思,与他人互动,分享思想方法,批判性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断调整自己的看法,最终形成结论。通过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所学内容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系统之中。

问题化设计理念是不仅要问得精、提得巧,而且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好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有序性思考,发现教学内容的本质,促进学生三维目标的达成。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之前,学生能熟练进行整数加减计算,明白只有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的道理,会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学习了小数的性质。因此,笔者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先通过知识回顾,在新授环节提出这样几个问题:①除了一位小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还有哪些新情况?举例写一写你想到的新情况(为便于研究,写出的小数位数不超过三位)。②每种新情况新在哪里?你会竖式计算吗?试一试。③你这样计算的理由是什么?讲一讲。④当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的小数位数少时,你用了什么技巧?你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⑤计算结果末尾有“0”时,你是怎么处理的?你这样处理的根据是什么?

(二)活动化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因此,教学设计时我们将静态的教学内容,通过创造设计成动态的过程;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设计成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将传统意义上的“纸笔方式”创造性地设计成学生动手操作方式,使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活动化,以活动促发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合作、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主动发现、主动创造。通过活动学生能说、会说,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再创造与再发现,从而让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在活动化设计理念下,教师要了解活动前学生的知识、方法和经验储备,紧紧围绕课堂目标,设计成有针对性、探索性、趣味性、挑战性、开放性和有思考价值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比较、猜测、验证、交流、矫正中“做数学”。如教学“圆的认识”,可以设计以下几个活动:活动一,触摸圆的面和边感知圆;活动二,描圆和用圆规画圆,体会画圆所需要的步骤,知道所画的圆的大小取决于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活动三,利用圆形纸片,动手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并通过小组内相互交流、讨论,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获得圆的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会探究方法。

(三)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理念

无论选择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其目的都是为学生“学”服务的,有效学习离不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主动建构。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是课堂设计的重中之重。问题化设计和活动化设计有利于学生主体发挥,除此之外,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呢?(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2)提供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素材,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正如布鲁纳所说:“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3)结合身边的人、事、物进行旁征博引,促进学生主动、自然地内化。(4)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师不用计算就能快速、准确地判断哪些数能被3整除,通过这一悬念的设置,学生很想知道“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5)运用现代化手段刺激学生的感官和大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6)建立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展示机会、有效评价和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学科学习的积极性。

三、学习方式的合理选择

(一)两种相对的学习方式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是两种相对的学习方式,接受学习对现成知识的掌握比较重视,而发现学习则对探究过程比较重视。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接受学习具有使学生高效地、系统地掌握现成知识的功能,但对于让学生掌握探究方法,形成较好的思维品质与创造精神等,其作用则明显不如发现学习。

在接受学习中,接受的知识是直接的,无须独立发现,学生只需直接把现成的知识加以内化,纳入认知结构中,教师起主导和控制的作用。发现学习具有间接性,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归纳结论,再把结论重新建构到认知结构之中,教师起指导、组织、参与的作用。

(二)改善学习方式的实质

学习方式的改善离不开教师对教学内容、学习素材、学习环节有意义的创造、设计、组织。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方法促进学生对数学信息的提取和加工,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内化和数学化思维,关注学生的发展。

(三)两种学习方式相互融合

接受学习方式和发现学习方式各有利弊,任何学习方式走向极端都会产生负面效应,我们要在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之间寻求新的平衡,提升每一种学习方式内在的品质,并让两种学习方式交替进行,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作为教师,要读懂教材意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组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合理选择学习方式。一般来讲,如果学习核心概念、公式、法则、定律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等,学生能够自己去发现的,就应尽可能引导学生去发现、体验学习的过程,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如果学习陈述性的、事实性的知识,没有必要让学生亲自去发现的(如“質数”“合数”的概念),当学生探究吃力的时候,教师需要采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方式来干预,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水平,运用精确、易懂、生动且具有启发性的语言向学生介绍新知,将现成的知识内化到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

猜你喜欢
有效学习学习方式小学数学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高中文综学科学习方法的中学生视角分析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试论如何有效进行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管理
数据库课程微课设计及应用
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有效学习的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