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班制”背景下高中班集体建设的实践探索

2017-12-20 19:02严淑华
文教资料 2017年25期
关键词:走班制实践探索班级管理

严淑华

摘 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了“走班制”教学的实施,“走班制”背景下的班级管理与传统行政班的管理有很大区别。本文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走班制”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探索如何强化集体主义教育,创设具有明显“虚拟”特征的班级管理与建设方案。

关键词: 走班制 班级管理 实践探索

一、提出问题

班级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集体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走班教学打破了过去以固定行政班级为核心的集体教学,为满足高中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走班制”背景下的班级呈现虚拟化的特点,行政班的集体主义教育面临挑战。

1.行政班的班级管理功能弱化。

教学“走班制”的出现大大削弱了行政班的管理功能,影响了班集体的建设,限制了班级教育功能的发挥。对于班主任而言,部分学生不在所教的教学班中,班主任对其思想和学习情况存在认知延后或片面等问题,既很难及时进行个别教育,又不能准确地了解群体在某一时间内较为普遍出现的思想情绪波动情况,更难以有效地组织集体教育活动。

2.行政班与教学班的凝聚力面临挑战。

班主任与其所管理的学生、教学班导师与学生、班级同学之间都没有较稳定的交往空间和较为充足的接触时间,造成师生和生生关系较以往有微妙的变化,怎样创造良好的小环境和大环境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面临新挑战。

3.学生自主规划和管理面临新问题。

高中学生性格迥异,各有所长,正处于有主见、渴望被关注和展示自我的成长期,常会有不同的困惑和期望。在“走班制”全新教学模式下,班主任应该怎样把握好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怎样更好地创造机会帮助学生发挥所长从而提高素养,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

新课改对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要求更直观,它要求学生尽可能早地了解自己的兴趣、优势和职业倾向,部分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定位稍显懵懂。在相对松散的走班学习模式下,学生在准确认识自身、调适人生目标、提高适应社会、融入集体生活的能力等方面将面临新挑战。

二、实践探索——建立与“走班制”教学相适应的班级管理策略

1.引导学生规划未来,以明确的目标凝聚力量。

教育家加里宁曾说:“只有向自己提出伟大的目标并以自己的全部力量为之奋斗的人,才是幸福的人。”班主任或是任课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其充分了解现有的学习水平、学习兴趣和发展潜力等,辅助其选择适合自己的套餐课程,明确自己的学考、选考科目,规划未来发展方向,从而设定目标。比尔·盖茨拥有今日的财富和境界,与他从中学起就对计算机产生一种无法抗拒的熱情并义无反顾地坚持自己的理想追求分不开。理想目标的设定,能很好地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内在力量,使整个班级积极向上。

在每一天的课程学习中,由于学生的课程都是私人订制的,一人一课表,同一个行政班的人员基本“散落”在不同教学班学习,只有在课余、早晚自修和班会课这三个时间段内,虚拟班集体才是客观存在的。实践表明,班会课是创设班级凝聚力的主阵地,通过精心设定的主题班会可以为班级凝聚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尝试在高一时进行主题演讲,四位学生一期,选定具体的主题内容和主持人,演讲人员提前确定演讲顺序,搜集整理资料、做好充分准备,经班主任审核,在班会课上集中展示。既有消费观、心情故事、留学文化、enjoylife、骄傲的“90后”等人文类讲述,又有国产动画、恐怖片thriller、美国动漫、意大利文艺三杰等艺术类展现,还有理性美、未来科技、奇异的世界、有趣的悖论等科学类探索,班会课的演讲舞台精彩纷呈;由班级学生负责提问、评价、总结并评选出每一组的优秀演讲者,学生对演讲活动的热情空前高涨。班会活动不仅仅让学生锻炼了能力,开阔了眼界,更让平时忙于走班的他们加快熟悉、了解彼此,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班会课成了学生展示、合作、交流的平台,借此他们看到了大千世界赋予自身的无限可能性,未来的理想目标不经意间在心中悄悄萌芽,同时分享过程中的愉悦感和成就感让他们感受到班集体家一般的温暖和归属,从而大大促进班级凝聚力的形成。

高二、高三时我们侧重帮助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搭建现实和理想的桥梁。通过特定软件测试他们喜欢和适合的职业,邀请优秀学长、家长来参与班会课,给学生呈现出不同的大学、专业及不同职业的收获和困惑。寒暑假时,我们动员全年级家长为学生提供各种岗位资源,学生依据兴趣爱好组成职业体验小组,亲身实践,撰写“工作日志”,总结心得体会;开学后先进行班内交流,推选优胜小组,再进行年级交流,评比优秀团队。在多种职业体验的分享中,学生不断积累信息,逐步明确发展方向,认定目标大学。在明确目标的指引下,班级向学气氛愈加浓厚,为了一个共同目标的奋斗性让集体凝聚力日益强化。正如《大学》所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2.激励学生合作参与,以良好小环境促成和谐大环境。

走班后,班主任要从细节管理工作入手,抓集体主义教育。例如班主任可以和教学班导师协商,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公平合理地调整教学班教室的学生座位,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良好的学习小环境和大环境,学生会感知到班主任的体贴与关心,更加热爱虚拟班级,从而促进班级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行政班的座位安排首先要考虑的是怎样促进班内学生的良性互动和提高晚自修的学习效率。笔者的实践是,先确立四个具有领导能力的大组长,由四位组长分别选定本组在班级的位置,同时抽签选定组员,组内成员再根据选科情况、性格特点等确定最佳搭配方案,学生之间可做临时微调,同时规定每两周按一定方案互换位置。通过具体实施并不断完善,在“走班制”形势下,学生对虚拟班集体里同桌和座位的要求已经和以往有所不同,学生更在意同桌及附近区域同学科目的互补或生活中共同的兴趣。学生在讨论及实施过程中有更多的互动,希望通过组内同学之间的合作参与,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他们明显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乐于以小环境内团队的形式完成各项班级活动。由此出发,我们尝试在各教学班中组建自己的学习小分队,以课代表为核心,做好作业收发、周考试卷分配等常规工作,同时发掘小队内更多具有学霸潜质的学生、最暖心的学生等,更注重引领该小分队在教学班中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同一支小分队内部有合作,不同的小分队之间则有竞争,自觉地为创建和谐班级大环境而努力。endprint

3.强化班级规范管理,以师长引导提升学生自治能力。

班级是一个特殊的规范性组织,它需要各种各样的规范维持其正常运转,尤其是在“走班制”教学中,选择适合的管理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1)宽严相济,有序管理。

在“走班制”模式下学生之间的交往不再固定于一个班级,而是拓展到整个年级。这种变化可能带来良性的竞争意识,同时对各个行政班的班风、学风提出更高更统一的要求。在实践探索中,全年级在行为规范方面做到统一、有序、细致,比如早晚自修到班时间、进入教学班时间、作业收发、教师答疑时间地点、对违纪学生的处理等都有严格的操作规范。

实施“走班”教学的最大受益者是学生,但最大的阻力来自学生,建立学生自主管理制度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是班主任着力做的工作,在开学之初由学生讨论制定系列的班级规范及量化考核细则方案,让学生自主管理学习、纪律、活动、卫生等各方面,学生之间互相提醒、互相监督,以保障走班过程中班集体建设的有序进行。

在班级管理中,“宽”指的是适当放手,让学生自治;“严”指的是统一规范,严格落实。走班教学貌似形散,但依然能够高效、有序地开展,得益于行政班的“神”不散,即讲规范、讲自主、讲合作。在宽严相济的班级管理模式下,走班教学取得了预期的成效。

(2)行政班班主任和教学班成长导師“合纵连横”。

走班制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努力满足他们的多方需求,单凭某一个教师的个体力量已很难全面有效地帮助学生成长,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密切合作要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迫切。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我们实行行政班班主任和教学班成长导师双轨制管理,即“合纵”。班主任负责行政班日常管理并通过教学班成长导师及时了解学生课堂现状,成长导师向班主任了解学生的行为常规等情况,双方充分掌握学生在“里面”和“外面”的学习生活情况。班主任要及时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争取做学生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后盾;成长导师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活质量,关注日常学法指导、选课指导,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指引方向。每一个行政班的班主任又兼具教学班成长导师的角色,因此同年级中所有班主任都应该就彼此的教育教学实际互通有无,相互借鉴,即“连横”,更有利于对年级学生的全方位了解和整体规范管理。

(3)家长协同参与。

实行走班教学之后,家长的主动参与管理是双轨制管理的有力补充。借助信息时代的优势,我们建立了家校互动平台,为每位学生建立了个人档案,班主任、教学导师及家长都可以在平台进行实时互动,三方相互交流学生在校、在班、在家的日常学习生活表现,有效地弥补走班教学模式下班主任、教学导师及家长对学生了解不够充分的不足。

三、反思与总结

赫尔巴特说:“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育都是不可能的。”这句话道出了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要在“走班制”背景下更好地实行班级管理,使学生更快地适应新的高中学习模式,那么关注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团队合作,增强学生的凝聚力与集体荣誉感,继续以集体主义教育为抓手,创建优秀班级集体,是极其重要的。

新课改带给我们挑战和动力,使得我们在面对一系列问题和要求时,不断地思索,努力探讨解决的方法,充分引导学生主动应对新的环境。

1.迎接挑战,形成适合自己的模式。

“走班制”在西方国家已有很长历史,形成了丰富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经验,在吸收、学习的同时我们要注意结合自身特点和文化传统,只有在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学校的现有条件等情况下,统筹安排,才能形成最适合的“走班制”模式。在走班教学过程中,班级管理遇到诸多问题,借助于年级组、学校相应的管理部门的力量,做好学生、任课老师及家长之间的联系、沟通工作,一切困难都可以迎刃而解。

2.充分信任学生。

“信”就是赋予学生一种信心,即正强化法则,而“任”在于授权,一旦授权,期待明确,机会合理,评价及时,适时放手。信和任之间,有一条微妙的纽带,它叫自主,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认识到,在看似游离于集体之外的“走班制”模式中,松紧有度的班级管理能帮助学生逐渐体会到团结一致的集体是个人成长的土壤,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参与、策划、组织并收获和成长,他们锻炼了自己,同时通过不断的主动参与增强了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

3.尊重差异,激活潜能。

学生拥有不同的特点和特长,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独立而丰富的世界,走班教学是对人的差异性的尊重,给学生选择权,既是放手,又是对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正处于成长期的学生有想法、有创意、有目标,面对“走班制”这一新事物及随之而来的一系列新变化,他们也会焦虑,会迷茫,他们急需适合的引导。作为师长,如果我们有效利用身边的资源,帮助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家校之间立体交叉式的文化价值传输,激活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及集体中的正能量,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迎接挑战。

参考文献:

[1]房亚萍.走班制教学中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研究[J].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15).

[2]胡中晓,刘秀峰.教学组织形式变革的新探索:走班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5).

[3]黄天中,吴先红.生涯规划——体验式学习[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林格.做有智慧的教育者[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endprint

猜你喜欢
走班制实践探索班级管理
浅谈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物理教学的变化
论走班制的应然追求与实然现状
普通高中走班制背景下书院式管理的有效策略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