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敏+丁恩安
摘要:针对中职学生数学基础薄弱,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教学质量不高之现状,笔者通过对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调查研究的结果分析,追溯全市中职学校数学课堂低效、乏味的根源,提出需从学生学习力、教师教学力、教学条件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寻求提高数学课堂活力的方法。
关键词:中职学校;数学教学;活力课堂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10C-0042-05
一、调查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直以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数学基础差、害怕数学的现象普遍存在,数学教学渐入困境,成为文化课教学中的短板。为了解中职校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剖析课堂低效根源,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中职数学活力课堂的实践研究,笔者利用问卷网对扬州市14所中等职业学校全体数学教师以及所有年级部分学生分别进行了网上问卷调查。问卷围绕活力课堂主要特征进行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整合、教学过程质态、知识能力生成、科学人文精神融合、教学效果等六个部分。从调查情况来看,参与教师问卷的数学教师人数达到了158人,参与学生人数达到了8781人,调查样本做到了全市职业学校的全覆盖和各年级学生的广覆盖,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二、调查数据统计及分析
本次问卷包括三种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和问答题。问卷统计具体情况如下:
(一)教学目标设计分析
教师卷中,始终与经常关注三维目标的占89.9%,说明教师重视三维目标。设计目标时服务于专业的只占31.3%,说明教师注意到以学生为主体、依纲据本进行教学目标设计,但对服务于专业欠考虑,主要因为:一是对中职数学教学功能定位不准;二是数学教师都来源于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在校学习及实习不涉及专业。总是按照学情分层设计教学目标的占58.2%,说明大部分老师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教学。学生卷中,喜欢与比较喜欢数学课的不到45%,作业始终与经常分层布置的近70%。教师经常与总是布置预习任务的近60%。说明虽然作业有分层,学习任务明确,但是学生整体对数学学习兴趣不浓。
(二)教学资源整合分析
由于师生对情境的理解不同,使得教师卷显示93%的教师都能进行情境创设,但学生卷中则只占24.8%。情境也多从实际问题或典故出发,与专业相关的问题占47.5%,实验、游戏占31%,表明在“做中学”的情况比较少。教学资源开发互联网占82.3%,教材教辅占83.5%,自主开发占30.4%,专有平台占23.4%,说明资源开发多渠道,但自主创新欠缺。学生卷中教学资源类型多、使用多只占21.9%,信息技术始终使用占21.9%,说明除了学生原因外,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资源未能合理整合,充分利用。
(三)教学过程质态分析
教师卷中显示,经常使用的教学方式精讲多练比例占55.7%,学生合作学习的占20.9%。学生问卷中,精讲多练比例占45%,合作学习占18.5%。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时间在10分钟以内的教师卷显示占79.5%,学生卷显示占86.6%。主要是由于教师认为新知的探索和例题的教学都计算在内,而学生只认为讨论是关于新知的学习。教师卷中教师认为课堂上经常开展“做中学,做中教”的占64.6%。组织学生探究学习情况教师卷和学生卷中都显示偶尔占的比例超过40%。这些都说明教师很少为学生学习设计有序有效的活动板块。
(四)知识能力生成分析
教师认为课堂教学气氛愉悦的占54.4%,学生卷中愉悦的占39.2%,说明师生对课堂的教学氛围整体认识有差异,对愉悦度的要求不同。教师认为对学生关爱度达85.4%,学生认为教师对自己关爱的只占49.5%,说明师生情感沟通不畅,导致学生对教师的关爱认同度不高。教师卷中教师经常组织师生互动的占86.1%,而学生卷中认为教师经常鼓励学生互动的只占53.2%。主要是由于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在教师组织互动时没能参与。教师卷中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始终与经常注重合计达92.4%,学生问卷中合计只占64.4%。教师卷中显示对学生自主生成性资源不重视的只占0.6%,学生卷中不重视的占10%,说明师生对课堂的教学情况整体认同感有差距,教师在进行学法指导时没有考虑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教师需要更多地站在学生学的角度考虑如何教学,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积极性高的僅占27.8%。说明课堂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活力不足。
(五)科学人文精神融合分析
教师始终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占41.1%,且在教学中最注重逻辑思维与空间思维的培养,对于批判思维关注度较低。日常教学中教师会经常使用批判性思维,数据这样低可能与受访者对批判性思维了解不够有关。学生认为进入职校后数学思维能力有很大提升只占37.2%,说明教师对学生思维培养的维度不够全面与深刻。教师在教学中始终与经常关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能力的合计占89.3%,学生认为老师上课时经常联系实际生活或专业知识只占43.9%,偶尔联系的也占43.9%。表明教师虽有数学应用的教学意识但践行力度不够。教师对美育等文化元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关注度达到73.4%,且学生卷中显示在课堂中渗透情况较好。
(六)教学效果分析
教师认为其课堂活力不足比例超过60%,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一般占58.9%,课后作业只有40%能完成,对自己数学学习效果满意的不到30%,说明目前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欠缺。教师在课堂中主要采用教师评价。在问卷调查中,教师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障碍指向生源基础薄弱,其次是理念、方法滞后,信息技术能力不强和教学资源欠缺,最后是经验不足和缺乏动力耐心。认为数学课堂缺乏活力主要因为教学设计脱离学生生活,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和教学方法传统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其次是教学素材单薄、陈旧,难以激发学生共鸣。部分教师认为是课堂问题设计随意,缺乏探究性和启发性,教师缺乏教学魅力和专业素养不够。说明教师也客观地认识到自身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陈旧,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学生卷中显示喜欢的习得数学知识能力的方式除专心听讲外,还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动手实验,因此教学中可采取更多有效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并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endprint
三、问题成因分析
综合问卷数据统计分析可见,目前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整体活力不足,教学效果较低,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学习力欠缺
一是学习动力不足。主要体现在学习需求不强烈、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厚,从而导致支配和维持学习活动的内在驱动力不够,学习不积极;二是学习毅力不强。大部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不够,通过对自身行为的监控及调节,来达到既定目标的毅力不足,学习行为难以持久;三是学习能力较弱。学生入学时数学基础不牢,直接影响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也导致学习兴趣的缺乏,学习主动性不足。
(二)教师素养不足
一是职业道德有待提升。当前,中职数学教师的思想道德素养整体状况良好,但也存在些问题,如学生认为教师对自己关爱的只占49.5%,与教师卷中相差甚大。因此存在着师爱缺失,也必然影响师生情感交流,难以使学生化情感为学习的动力,不利于发挥其学习主动性。二是专业素养欠缺。专业素养包括专业知识素养和专业能力素养,结果显示,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滞后,对数学教学大纲及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认识不透,对本学科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缺乏研究。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认识不清,教学的流程中较多的从“教”的角度去设计并实施,忽视学生自身潜能的调动和发挥。教师信息化意识欠缺,信息化教学能力较弱。三是身心需要陶冶。身心素养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调查发现,中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偏低,各方压力使得教师身心俱疲,难以潜心研究教学,上课欠缺激情,导致课堂缺乏活力。
(三)教学条件匮乏
一是基础条件不好。许多学校教师少、工作量大,往往同时担任多课头教学和学校管理等多方面工作,难以有充足的精力研究和实施教学。二是信息化基础薄弱。有的学校未建立数字化教学平台,录播教室少,缺少实物投影,无法运用平台实现翻转课堂教学。三是资源整合运用不善。教师不善于多方整合各种教学资源,网络资源利用不充分,缺少跨学科结合专业及生活实际的资源。
(四)教学方法陈旧
首先,教师的教法落后。教师的教学方法传统保守,仍采用传统的满堂灌传授知识,传授的技能也只是知识形态的技能,不传授学法,不让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不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学生难以体会数学美和数学魅力。教学评价多是教师评价,疏于过程性评价,不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师通过评价适时调整教学。其次,学生的学法单一。学生习得数学知识能力的主要方式是专心听讲,少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动手实验。学生独立进行开拓创新性学习和研究很少,认识能力锻炼不足。而学习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因此要让学生主动构建新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活力的对策
活力课堂是指教学活动自始至终伴随着师生的行为、思维和情感多向交互而开展的课堂,同时也是追求教学效益最大化的课堂。根据以上归因分析,我们需从学生学习力、教师教学力、教学条件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寻求提高数学课堂活力的方法。
(一)聚焦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人本主义教学思想认为,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更要关注学生情感、兴趣、动机的发展规律。因此,首先要着力形成“内部动力系统”,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通过成功教育培养竞争意识,通过感恩教育培养责任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激发理想志向和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进入自主发展的快车道。其次要改善心智系统,促进学生发展。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力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培养专注力,训练记忆力,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再次是完善自我管理系统,提高自我控制力。学习任务的完成需要很强的自我管理能力。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业规划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反思能力、意志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最后是夯实能力基础,增强学习兴趣。能力是学习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要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和表达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加强教师队伍培养,提升教师的教学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师不单是知识的呈现者,不应是知识权威的象征,而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时下的看法,思考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据,引导学生完善自己的观点。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教师教学力的高低决定着学生知识、能力建构水平的高下,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厘清在教学中的使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力。教学力是教师能力结构的最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教学动力、教学能力、教学研究与转化力、教学创新力等要素。因此,首先要加强价值引领,激发教师发展内趋力。学校可通过各类活动引领教师认识到专业发展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激发教师职业使命感和荣誉感,唤醒其对职业尊严和幸福的追求,提高自身发展的自觉性。其次要开展校本研修,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教师在专业成长中要经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过程。因此需采用有效方式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如通过专家引领和开展专题研究及竞赛等活动,来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和教科研能力。第三要加强组织和制度建设,提供经费保障。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考核方案等举措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学科组建设,使教科研扎實有效。保证经费,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提升教学力。
(三)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条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就是根据一定的知识观和学习理论,针对不同的知识类型为学习者的学习、形成和获得相应的知识创设恰当的外部条件,亦即为促进学习者的有效学习创设适当的外部条件。因此,我们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挖掘教材文本,整合课程资源,设计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案。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尽量让学生独立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共同解决。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和目标成立各个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建立数字化教学平台,开发、整合、运用相关信息化教学资源,倡导学生开展数字化学习(E-Learning)与混合式学习(Blending Learning),为实现师生在教学过程中行为、思维和情感方面的交互提供条件。
(四)改进教学方法,注重探究合作
爱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认为,学生通过多器官感知、体验学习,要比单一地听讲效果好,如果学会之后马上运用,使学生教别人,学生在两周后对学习材料的保持率仍然高达90%。学生的多器官感知、体验学习以及学生小组间的互帮互学,正体现了师生教学行为、思维和情感的多向交互,而这正是活力课堂的要义所在。因此,我们要改进教学方法,创造以生为本的教学课堂,着力于学生知识、能力的自我构建。积极采取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加强做中学、做中教,促进学生体验学习,以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大脑,发掘学生的智慧与潜能。此外,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功能,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建构新知,鼓励组内互帮互学,组外互相竞争,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在充满活力的气氛中实现教学目标。
总之,在当今社会倡导工匠精神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的新形势下,我们数学教师只有更新教学理念,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改革课堂教学,秉承“做学教合一”理念,持之以恒地探索中职数学活力课堂的内涵、表征、策略和范式,我们的数学课堂才会变得越加精彩纷呈,师生才会得到越来越好的发展。
责任编辑:章跃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