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视角下的教育改革路径探究

2017-12-07 00:19王亮
江苏教育研究 2017年30期
关键词:路径探索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

王亮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尽管创新创业教育在长期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一定成果,但与国家要求、人民期盼和教学现状相比,仍然存在教学理念落后、师资力量不足、逻辑定位不准等问题,急需寻找到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和出发点,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和手段,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方式方法,改变当前教学的现状和问题,为国家输送更多高质量的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10C-0025-05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1]创新创业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备受教育界的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他在2014年考察河南时提出:“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2]2015年,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同年,国务院办公厅又发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确定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目标和任务[3],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但目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现状还不尽如人意,较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当前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必须要找准定位、明确目标、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改革,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大学生投入到创业之中,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高质量和较好就业。

一、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际意义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为高校的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按照国家的战略部署,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全面改革,这不仅对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推动国家战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促进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没有创新意识,一切发展都将成为空谈。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创新驱动使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4]高职院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摇篮,是国家创新发展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创新驱动最实质的内涵就是人才驱动。高职院校当前的第一要务就是要为国家输送创新创业型人才,而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基本依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其实教学改革的重大意义就是能够促进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养出一大批创新创业型人才,推进国家经济发展腾飞。

(二)促进大学生自我提高

当代大学生渴望获得人生的成功,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创业的大军之中,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最终实现人生的价值。当前,高职院校教育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千篇一律,而创新创业教育尊重差异化教学需求,满足创新型人才的发展需要,追求个性化的教育方法,能够使具有首创精神的大学生鹤立鸡群、脱颖而出,实现人生的自我突破,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抱负和人生的理想。创新创业教学的开展,给大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更多的应该是一种精神的塑造,这极大地鼓舞了大学生实现梦想成就自我的勇气,能够让更多的大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为,不虚度年华,不荒废青春,树立成就自我的勇气。

(三)促进高职院校加快教育改革步伐

当前,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必须提上日程,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和桎梏,转变人才培养的方式和方法,用更新的目标、强有力的手段,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使人才的能力实现从专业型向实践型的转变,这必将带来人力資源更加合理有效的配置,从而给经济社会发展添加活力,激发人才流动的速度,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在高职院校当中加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力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对于提升学校的品位和吸引力,建立更适合国家需要的人才培养机制,把高职院校打造成人才培养的“孵化器”,为国家创新型的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撑,为我国经济增长增添无限的活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促进大学生实现高质量创业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据人社部发布的消息,2016年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达到765万人,较上年相比增长16万人,就业人数为历年来最高,就业形势复杂而且非常严峻,很多大学生将面临无业可就的地步。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其根源在于他们动手能力较弱,纸上谈兵现象严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多元化,就业选择也日趋多元化,毕业生的观念更加开放,而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对个人能力的提升,拓宽大学生就业的渠道和方向,转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以创业带动就业,解决了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促进较好就业和高质量就业的实现。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虽然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5],但在近几年国家政策环境的影响下,各高职院校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创新创业教育较前几年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已经形成一定的声势,具有一定的成果,但是在具体推进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我们对包括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在内的江苏省10所高职院校创业现状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创新创业教育逻辑定位不够准确

有79%的学生认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无法满足学生的创业需求。他们认为,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注重社会经济效益的教学,忽略了对学生人格培养以及职业品格的塑造。在调查的10所高职院校中,虽然全部都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学校在认识上也高度统一,但在创新创业教育开展上存在目的不明确,急功近利,跟风心理和盲目心态。68.89%的教师认为创新创业教育目的就是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创业,31.1%的教师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与当前素质教育结合起来,致使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路和目的不清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看似搞得轰轰烈烈,但是没有起到实际应有的效果,发挥的作用不明显、不突出,0.01%的学生认为创新创业教学内容与实际脱离,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endprint

(二)学生普遍缺乏创新创业教育意识

在开放、多元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作为一种社会资源,拥有就业和创业的双重自主权。在调查过程中有46.93%的学生表示很少接触创业,对未来人生的选择缺乏判断,不知道从什么方向创业,课外实践活动参加得甚少,没有创业的想法。他们单纯认为创业距离自己很遥远,形成了“只就业、不创业”的定式思维。有5.23%的学生表示,自己从小生活在欠发达地区,思想普遍保守和落后,创业还没有在他们之中形成共识,仅仅把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作为自己的业余课程,只是为了修学分,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有28.57%的学生表示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自己的专业课程上,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过客”。有18.54%的学生表示经受不住挫折和压力,对家庭依赖程度较高,无法独立完成自己的事业,在面对创业失败的时候,往往心理承受能力有限。整个调查中,仅有0.73%的学生拥有自主创业意识并表示希望或者能够完全按照自我主观意愿去尝试进行创业。

(三)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严重缺乏

在创新创业的教育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西方国家高校对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十分重视,创业教师中有76%的教师是具有创业经验的企业家和管理者。例如:美国斯坦福大学就要求担任创业课程的教师必须拥有相关创业经历或者指导过相关创业,否则不能录用作为创业教师。而在我国由于创业还处于发展初期,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师资力量无法满足学生创业的指导需要,各高职院校的创业教师大多数是临战磨枪,部分教师还充当兼职角色,缺乏相关的创业或者创业指导经验,虽然具有很强的理论功底,但是只照本宣科,无法使创业实践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在调查中有77.4%的教师表示自己并没有创业的经验,由于教师在创业实践上的相对欠缺,不能够激发学生对创业课程的积极性,无法提高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长此以往学生对于创业的激情将大大减弱。虽然有的学校也聘请了创业专家、教授来学校指导创业,但是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若想提升本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就必须要培养一大批优秀的创业教育教师。

(四)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有效的体系支撑

由于高职院校课程安排比较紧凑,学生所学知识都是围绕基础课程开展的,造成有20%的高职院校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学校的重要教学日程,没有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规划,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评价考核机制。虽然有的学校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仅仅是开设了几门创业的课程,没有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角落。有40%的学校缺乏对特色教学内容的研究,创新创业基地设施设备陈旧,教学内容和方法沿用以往经验,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与外界交流的程度不够,创业项目与市场脱节,缺乏比较成熟的创业成果,多数处于“闭门造车”的尴尬境地。

上述问题说明,我国高职教育在创业创新教育的改革力度仍不大,还处于发展阶段,没有成熟的经验,缺乏指导的前瞻性,急需要通过采取措施进行改革,以期满足高职学生日益增长的创业需求。

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现路径

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为大学生创业带来了空前的机遇,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

(一)树立超前的创业理念,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目前,大学生对于创业教育的开展有片面的认识,单纯认为自己不想开公司、办企业,不需要学习这部分知识,殊不知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教会学生创业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开拓思维的精神,无论今后是否创业,都将是人生当中宝贵的财富。因此,高职院校要坚持“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改革导向,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意愿。只有形成了良好的意愿,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创业大潮之中,才能有勇氣、有动力、有能力坚持创新创业。学校要善于引导学生树立创业意愿,打破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思维定式,改变大学生传统的就业观念,倡导创新创业的正确导向。要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知识储备,下大力气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开拓精神和创业能力,用过硬的专业知识、敏捷的观察能力、灵活的思维能力,激发起创新创业的激情,打牢创业的思想基础。

(二)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亟待强化创业教育的专业性和衔接性,要针对不同类型的高校建立符合实际的创业教育分类指导模式。当前不少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意愿非常强烈,却无从下手,往往借鉴起步较早的重点院校做法,但是实际上并不存在一种适合所有学校的创业模式。因此,学校应该因校而异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本校的大学生创业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推进,由相关专业的负责人具体负责落实,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规划,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学体系,按照计划要求逐步深入推进。要扎扎实实抓好创新创业教育,不能急功近利,做表面文章,要立足校情,探索特色的做法,利用现有平台和方法,开展创新创业沙龙、创业竞赛、创业讲座、创业实践等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创业的行为,教会大学生如何创业,要落实好创业引领计划,促进多渠道创业。

(三)搭建创新创业平台,解决学生的创业难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资金是创业者存活的关键所在,没有资金的支持,任何创意都难以转化为现实。因此,高职院校要拓宽创业者融资的渠道,制定并落实资金扶持政策,为大学生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在校内设立大学生创业引导基金,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开展创业,让他们度过初期的资金难关,为大学生进行创业奠定坚实基础。要为学生打造创业实践平台,加大创业基本设施建设,借助社会力量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投入专项资金改善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的软硬件条件,建立大学科技园和创业孵化基地,并充分运用战略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邀请相应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培训机会,邀请企业专业人员对大学生进行实地指导,与企业进行交流,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需求产品,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高职院校科技转换率。要建立完备的毕业生服务体系,支持毕业生创业,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校园课堂、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主动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好相关优惠政策。学校要鼓励大学生创业,允许大学生在创业期间休学,对于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还可以通过帮助其分析论证创业方案的可行性,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优惠条件。endprint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学生的创业指导

高职院校要加强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在薪酬待遇上给创新创业教师一定倾斜,经常性开展创业教师培训工作,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体系。一方面,要采取走出去的方式,使教师在具有深厚理论功底的同时,多渠道参加创业实践活动,让教师切身感受到创新创业的整体过程,学习企业创新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指导教学的能力和水平。要选择接受过系统理论学习,更有真实创业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充实到学校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当中,提升整体教学水平和能力,进一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另一方面,要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邀请社会上有丰富创业经验的企业家、投资者、创业指导专家、技术创新专家、YBC导师等人员,邀请一些有创业经验或者创业成功的大学生开展培训交流和就业指导。不仅要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还要基于目前的产业发展状况,结合创业的前瞻性,考虑到未来新设备、新技能的发展趋势,更好地指导就业。学校还要为创新创业教师搭建交流的平台,以创业项目作为桥梁,使他们相互交流,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五)加强课程内容建设,重构学校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和保证。[6]课程的设置直接影响学生的创业思维能力,能够改变学生的认知结构和价值观念。学校要依托课程作为教育的有效载体,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相结合,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提升。采取多种方式构建开放式实践课程,使创新创业课程向不同课程领域延伸和拓展,重新构建完善的、科学的、有效的教学课程体系。目前,高职院校创业课程总体上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实践课程,所以在教学课程的选择上,高职院校要围绕提升创新思维、掌握前沿市场及创业方式方法等方面设定课程,多选择具有典型说服力的创业案例,多选择具有前沿性的科技转化成果,以此给创业学生带来创业的启发和思路。要实现创业课与专业课相结合,跳出创业论创业、创业与专业两张皮的窠臼,使大学生对创业可望又可及,发挥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和合作性,把学生引导到课堂之外的创业环境之中,培养他们的技能知识,增强心理素质,树立创业信心,掌握创业技能,提升创业综合管理能力。

(六)培育创新创业文化,形成浓厚的创业氛围

要发挥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牢固树立“尊重知识、尊重创新、尊重创业”的良好风气。在新形势下应摒弃成王败寇、急功近利的观念,积极倡导敢为人先、敢于面对失败的创新精神,加大普及宣传力度,逐渐强化和提高学生对新事物、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树立崇尚创新创业光荣、百折不挠、虽败犹荣、创业致富的价值导向。政府要进一步扩大创新创业发展空间,完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包括及时公布创新创业动态、完善相关激励机制、进行技术指导等。同时,社会、学校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电视、广播、条幅、宣传栏等形式,将国家、省、市关于创新创业的有关政策文件及时发布,让更多的大学生关注创业,参与到创业之中,在全校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氛围。

四、结论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担负着为国家输送优秀人才的重任,而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引擎,符合国家发展的大趋势和大潮流。高职院校必须转变观念,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抓好、抓实、抓出成效,用教育激发动力,用创新促进创业,用创业带动就业,让更多优秀的大学生能够脱颖而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鲜血液,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增添无穷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华春革,王晶晶.浅析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由大学生就业难引发的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S3).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3]张雅光.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路径[J].中国国情国力,2016(2).

[4]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6(15).

[5]宋建军,吴凤彬.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6).

[6]邢娣鳳.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

责任编辑:冯志军endprint

猜你喜欢
路径探索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
高校语文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路径探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试论标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路径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警务监督对警民关系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