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锁定
摘要:在我国,写作能力一直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而小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文写作能力息息相关,故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成为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若想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则应科学实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观察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观察能力,故其名义,就是利用好教材这一蓝本,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观察的。进而学会仔细观察和理解周边人情事物的特征变化,从而获取融入情感的写作素材。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心智不成熟,辨别能力较弱,为此,教师在培养其观察能力时,应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特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做出培养策略,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
一、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观察
人各有异,每个学生的观察力水平都不一样,而观察能力的培养需要以大量的实践作为基础。然而,有限的课堂时间并不能满足学生实践量的要求,此时,学生的自主观察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能高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观察,教师可布置观察任务,让学生观察生活中普通事物具有的细微变化,并进行描写,长此以往,在小学生较强好奇心的趋势之下,其会养成自主观察的习惯,不断观察身边难以发觉的细枝末节变化,并以此作为今后的写作素材。
例如,在教师讲解苏教版三年级教材中的《三袋麦子》时,可结合故事情节:小猪将麦子磨成面粉,小牛留作干粮,小猴播种后得到一囤麦子,让学生放学后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如爸爸、妈妈及兄弟姐妹喜欢的食物分别是什么,当自己跟弟弟妹妹同时获得自己喜欢的糖果时,大家会不会立马吃光,等等。通过观察,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描写,并进行点评、鼓励、赞美。通过此类教学引导的实施,学生会意识到生活的有趣之处,并引发其好奇心,进而养成自主观察的好习惯,达到了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目标。
二、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在学生的观察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以提高所描写事物的生动性。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好奇心较强、想象力丰富,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这些特征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产生乐于观察的心态,此环节的观察还有利于学生创新力的培养。此外,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突破思维局限,以突破写作中遇到局限,并使得学生能进一步深刻地认识事物,甚至了解到事物的本质。
例如,在对苏教版中的《蒲公英》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蒲公英的洁白绒球,鼓励学生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结合文章进行蒲公英的续集描写。《蒲公英》一文主要通过拟人手法对蒲公英的旅程进行了描述,教师讲解时应突出人物特点和价值取向,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仔细观察蒲公英的结构,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教材中的蒲公英,然后想象自己可能会遇到什么新的角色,并结合生活实际和自己所了解的其他童话故事对相遇的环节进行详细的描写。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仍处于儿童期,对故事的喜爱度极高,针对此情况,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能让学生通过自己丰富想象力而创作出故事,不但能让学生产生自豪感,还能激发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兴趣,有效达到了学生观察能力培养的写作教学目标。
三、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事物
在广阔的大千世界中,我们身边总会存在着诸多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物,但小学生对世界的认知度较差,仍处于初级接触阶段,不具备多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相应能力。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事物,不同的学生观察的结果会存在差异,教师通过对不同学生的观察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可间接告诉学生:对相同事物的看法会得到不同结果,不存在标准答案,以此激励学生试着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并对不同结果进行描述。如此,不但能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培养,提高其写作能力,还能有效提高学生对世界的认知力,为其未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例如,教师在对苏教版中《变色龙》课程展开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向学生说明什么是生物的保护色,变色龙会应心情、温度及所处环境的背景而发生皮肤的变色。若有条件的学校可向当地花鸟市场借入一只变色龙,让学生观察不同背景、不同温度下变色龙的变化。如此,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的动机,还能让学生认識到不同角度所观察到的事物是存在差异的。又如,在学习《蝉和狐狸》课程时,教师可强调:智慧的蝉因具备了较强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而避免了成为狐狸的肚中餐。教师可让学生分别扮演狐狸和蝉进行对话,从蝉和狐狸的角度思考:如果你是饥饿的狐狸,你该如何把树上的蝉骗到肚里;如果你是蝉,你该如何观察狐狸的动机。通过此次教学活动,教师可突出观察的重要性:只有具备较强的观察力,才能高效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进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意识。
综上所述,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学生写作观察能力的培养,而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又离不开教师科学合理的引导。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观察的作用和魅力是作为重要的,它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真谛,产生热爱生活的心理,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并有效积累了写作素材,进而达到写作教学的培养目标。
学子·上半月2017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