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贝贝+姚春
性别刻板印象是不同文化、不同政治体制的社会或国家对两性不同的角色期待。性别刻板印象在儿童的社会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常在儿童对玩具或活动的选择中体现出来。本研究将儿童对自身、女性角色及男性角色的刻板印象作为要研究的组内变量,儿童年级和性别作为组间变量,综合考察以上各种因素儿童刻板印象的影响。不仅为已有的前人的理论与研究提供论证证据,同时也为刻板印象理论的实际应用提供措施与方法。
一、被试
以116名小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男孩54人,女孩62人。按照年级分为六组,具体情况如表一。
二、材料
自行设计的问卷一份。问卷由三套题组成,每套15道题。第一套题测试被试对自己的刻板印象,第二套题测试被试对女孩的刻板印象,第三套题用来测试被试对男孩的刻板印象。在每套题中又分为三部分,分别是思维、运动和交际。根据在小学中的问卷调查及园访谈结果,按照多数儿童(大于70 %) 的选择,分别确定每道题的男性化选项、女性化选项及中性选项。
三、计分方式
若被试选择了性别刻板化的图片,则记1分,否则0分.例如:在以下玩具中你最喜欢哪一个?A芭比娃娃 B积木 C变形金刚 在这道题中,如果被试是女孩,她若选A则得1分,否则0分。如果被试是男孩,他若选C 则得1分,否则0分。
四、实验结果
1. 平均数与标准差
2. 相关关系
运用SPSS15.0软件,由研究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方法采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显著性水平为P=0.05、α=0.01。简单分析了儿童性别刻板印象15个方面之间的关系,具体结果见如下几个表。从表中可以看出思维、运动与交际,自我思维、自我运动与自我交际,女刻板思维、女刻板运动与女刻板交际,男刻板思维、男刻板运动与男刻板交际,两两之间几乎都存在显著正相关。这就是说从儿童所具有的某一领域的刻板印象知识就可能推测儿童会具有其他领域的知识,如果儿童在性别刻板印象某一领域的刻板化程度较高,那对其他领域的认识的刻板程度也会比较高;如果儿童对性别刻板印象某一方面的认识趋于中性化,及没有刻板化认识,那在其他领域的刻板印象水平也比较低。即如果儿童在思维上有较高的刻板印象,那么其在交际和运动上也具有较高的刻板印象。
(1)思维、运动与交际的相关。思维、运动与交际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说明可以由儿童对思维的刻板印象推断儿童对运动与交际的刻板印象。
(2)自我思维、自我运动与自我交际的相关。自我思维、自我运动与自我交际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说明可以由儿童对自我思维的刻板印象推断儿童对自我运动与自我交际的刻板印象。
(3)女刻板思维、女刻板运动与女刻板交际的相关。女刻板思维、女刻板运动与女刻板交际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说明可以由儿童对女刻板思维的刻板印象推断儿童对女刻板运动与女刻板交际的刻板印象。
(4)男刻板思维、男刻板运动与男刻板交际的相关
男刻板思维、男刻板运动与男刻板交际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说明可以由儿童对男刻板思维的刻板印象推断儿童对男刻板运动与男刻板交际的刻板印象。
3.性别与年级的差异检验
运用SPSS15.0软件,由研究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方法采用卡方检验,显著性水平为α=0.05、α=0.01
由表可知:性别卡方检验的p值0.859> 值0.05,年级卡方检验的p值0.458> 值0.05,表明男女及各年级之间实际值与理论值的比率差异不显著。
四、讨论
虽然实验结果表明儿童性别刻板印象在男女之间及年级之间并无显著差异,说明男女儿童及各个年龄段的儿童对思维、运动及交际的刻板印象没有区别。同时从各项的相关统计结果可看出儿童对思维、运动及交际的刻板印象存在正相关,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影响儿童对思维的刻板印象来影响儿童对运动及交际的刻板印象,而对思维的影响又可以通过对其日常行为习惯的影响来获得。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要培养一个完全没有刻板印象的人,其可能性是极低甚至为零的。但通过积极的干预。可以有效地减少其发生的可能性。
为使儿童的人格得到良好的发展,应从社会到学校、家庭各层面努力对儿童实施双性化教育,首先应有相应政策推动学校性别平等教育的实施,教师及抚养者也要提高性别平等意识,在环境创设、自身行为及儿童活动引导等方面提高性别教育行为水平。同时还要关注其人际交往,朋辈促进是最有利于儿童心理成长的方式,在人际交往中,儿童会发现不同的观点和态度,这有利于儿童增加对他人印象的灵活性,成人要帮助儿童接触多元化的异質性交往对象,积极有效地防止刻板印象的发生。
此外,本研究进一步对每套题性别差异采用独立T检验,对于男女生对同性及异性刻板印象的比较用配对T检验。结果如下:(1)女孩的自我刻板印象比男孩更强,且这种现象在整个小学期间稳定存在;(2)在对他人的刻板印象方面,男孩对女孩的刻板印象的灵活性更高,对男孩的刻板印象不存在性别差别;(3)女孩对同性别刻板印象的灵活性低于对异性的刻板印象,且这种趋势随着年龄的升高而降低;(4)男孩对同性刻板印象的灵活性高于对异性的刻板印象,这种趋势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降低。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孩的性别刻板印象逐渐缓解,而男孩的性别刻板印象逐渐增强。这可能与现代社会中女孩的自由性比男孩更多有关,家长及社会对于女孩的“假小子”行为的包容性更高,而对于男孩的女性化行为大多比较排斥,大多会采取相应措施来纠正男孩的不符合其社会角色的行为,这就导致男孩的性别刻板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强。但我们也应看到由于多元文化的冲击、现代家庭的不稳定性、学前教育男教师缺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许多男孩出现女性化行为,有些甚至认同女性角色,进而在青春期表现出同性恋行为。后续研究将以恐惧管理理论为出发点探求可以遏制这种现象的新思路,恐惧管理理论的逻辑思维是:人类潜意识中对死亡的恐惧深深地影响着人类一系列的态度与行为,然而人们又通过这些态度与行为来“管理”其对死亡的焦虑或恐惧,自理论提出到目前为止相关研究发现了三种防御机制,即自尊防御机制、世界观防御机制和亲密关系防御机制,后续研究将探究这三种防御机制对促进青少年正确认识自己性取向的影响。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贵州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建模分析及干预路径探究——以黔南地区为例”(项目编号:2016qn63)endprint
学子·上半月2017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