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祥
摘 要:逻辑思维就是“理性精神”这个政治学科素养的重要体现,也是教师引导学生发展自身核心素养的着手点。高中阶段强化逻辑思维引导,与学生学习思维形成高度匹配,符合教学基本规律。教师促进学生展开多元对比、实施层层推理、适时展开归结,都能够帮助学生对学习认知进行科学梳理,成功搭建高中政治知识体系,全面提升学生政治学力品质。
关键词:政治学科素养;逻辑思维;理性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7)32-0042-02
高中政治学科以逻辑思维展开教学引导,并非是什么教学创新。笔者在此希望强调的是从生本角度展开关于逻辑思维的针对性设计,促进学生发展政治学科素养中的“理性精神”——“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理智、自主、反思等思维品质和行为特征”——让学生今后面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问题,作出理性的解释、判断和选择,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文化自信,以负责任的态度和行动促进社会和谐。逻辑思维就是理性精神的重要体现,是教师引导学生发展自身核心素养的着手点。
课堂教學需要遵循学科教学规律,引导学生利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探寻不同层次的知识,运用逻辑思维展开对比、推理、归结,实现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这应该是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最本质的追求。启动逻辑思维,促使学生快速进入到知识体系构建的轨道,完成对学科认知的梳理、整合、优化、归结,最终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成功发展。
一、多元对比,理清思维认知脉络
在逻辑思维中,对比是最为常见的思维方法,从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展开实践运用,可以发现知识的存在形式,并从中延伸到普遍现象,这些普遍现象就是知识构建的基础。不仅是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是对比;相似事物之间也可以比较,这便是类比——推测类似的事物之间具共同属性的推理方法。不管是对比还是类比,都属于逻辑思维的基本方式,对政治知识梳理都发挥重要作用。引导学生适时展开多元对比,可以理清思维认知的清晰脉络,对相关知识也会有更为系统的认识。
如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②《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师在讲解“君主专制的强化”内容时,让学生对丞相制和内阁制进行比较,找出其不同点。每个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学习,很快就可以得出个人认知。有学生认为,宰相位高权重,具有一定决策权,其地位仅次于皇帝,一旦拥权自重,很可能会威胁到皇帝的地位,形成严重的君臣矛盾;而内阁制取代丞相制,有诸多近臣组成的内阁,只是皇帝的智囊团,自身没有决策权,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一个人——内阁首辅的影响力大多来自个人威信,而不是制度。这样看来,专制时代废除丞相制,应该是最为重要的制度改革。另有学生表示,丞相制废除之后,君臣矛盾得到一定缓解,这是可以看得见的效果,但也会产生一些弊端。所有国家大事都由皇帝一个人承担,自然也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内阁制实行之后,分权势在必行,相互制约成为问题,如何形成完善国家机器,需要展开进一步的改革。
二、实施推理,探索知识延伸途径
推理是综合思维运动——面对一般知识,需要通过认知过渡、迁移、验证等多个思维过程,以完成对知识的确认、推广和应用——是典型的逻辑思维。在高中政治学习中,教师利用具体课例,引导学生展开演绎性推理,学生从知识记忆到推理验证,进而实现学习认知的提炼和创造。通过推理实践,理例结合对知识进行解读,能促使学生从根本上发展自身核心素养。推理运用是重要的实践验证,学生提高自身推理能力,甚至可以达到"一通百通"的学习效果。
如《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内容主要涉及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和义和团抗击等方面,笔者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怎样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什么说中国近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学生经过自读教材对相关知识有了一定印象后,笔者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之所以会遭受这么多外部势力的欺凌的主要原因”。学生往往得到的答案是:“落后就要挨打”——长期的闭国锁关政策,政府腐败无能,综合国力孱弱,自然要受到列强的欺负。也有学生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对中国现实的最概括性定义,因为软弱,国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个领域,已经处于瘫痪状态,引发民众不满是自然结果,农民揭竿起义不仅是针对国外势力,也是对腐败政治的挑战。
三、适时归结,搭建知识框架体系
归结是将零散的、点状的知识进行整合、分析、编排和总结,根据知识内质关系进行趋同性梳理,逐渐形成完整知识体系。归纳总结是逻辑思维的重要环节,需要有一定知识基础,对多种层次知识进行思考——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度挖掘,理顺知识点;对学习认知短板展开批评性审核,实现知识的查补缺漏;理清知识的层次结构——这都属于归结逻辑思维的操作范畴。教师给出具体问题,让学生以逻辑思维展开解读并得出结论,这个思维的过程就是知识梳理的过程。
高中学生对《伟大的抗日战争》相关内容有一些直观性了解,因为相关影视作品众多,其知识积累有一定基础。在具体教学实践时,笔者给出一些思考问题,让学生利用归结思维方式,对相关问题展开深度解析。如为“什么说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学生的答案不尽相同,但其逻辑框架都非常明显。有学生说: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中国已经彻底摆脱帝国主义列强的控制,收复了大量失地,废止了丧权辱国的各种条约。中华民族已经完全觉醒,展示出强大生命力。也有学生说: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全面抵抗的战争,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标志中华民族的斗争精神的战无不胜。从学生归结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学习认知已经得到初步挖掘,知识整合意识明显,长期发展一定会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高中学生有比较成熟的思维基础,教师以逻辑思维为教学重要突破点,能够有效激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促使学生展开卓有成效的学习探究。endprint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17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