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文松 胡卫东
【摘 要】本文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实践为例,针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应建立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标准匹配技能标准的转化机制,建设支持职业能力全面提升的实践教学训练体系,深化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改革,构建适应职业技能标准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加强校企合作提高产教融合水平。
【关键词】新职业标准 培养标准 职业能力 转化机制 五阶实训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9C-0105-03
2014年以来,我国各相关部门已先后分七批取消了434项国务院部门设置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削减比例达70%以上,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也已经出台,此项改革可简称为新职业资格标准。新职业资格标准无论是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还是技能人员职业资格,都区分为准入类职业资格和水平评价类等两类资格类别。国家大量减少准入类职业资格,是否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要求降低了?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新职业资格标准背景下,行业企业在职业资格评判中的作用得到加强,企业对从业人员技能适应技术技能发展需求的把握更加敏感,企业员工的技术技能需要对技术创新反应更快捷,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才能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否则只能导致企业的竞争迅速处于不利地位。据此,实质上新职业资格标准背景下,不是降低相关人员的技能标准,而是对技能人员的职业技能要求更高了。因此,探索职业标准转化为高职学生培养标准的路径,构建支持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训教学体系,研究适应高职学生学习特点及岗位发展特征的高职学生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对提高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基于新职业标准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职业标准转化为培养标准问题。职业资格中基本技能、专门技能、特殊技能、综合工作能力、工作能力、技术指导能力、工艺能力、技术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职业资格能力要求不能有效转化为高职学生能力培养标准。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岗位能力要求脱节,专业课程教学设置与高职学生学习认知规律脱节,与学生的职业能力养成规律脱节,适应职业教育规律的标准没有被采用。
(二)实训教学简单支持转化为实训教学全面支持问题。高职院校实训教学设备、实训项目无法适应产业升级、职业岗位能力提升与变迁的需求,尤其现行高职院校实训教学体系远不能满足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需要。如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仅靠学校自有资金或财政投入,每年仅能投入实训教学设备约800万元左右,相对学校1亿多元的教学设备值,仅仅能够满足正常的更新与损耗需要,与学校的实训教学需求缺口相差甚远,每年需要另选他路筹措资金采购及更新实训教学设备,实质是简单的实训教学无法支持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全面提升。
(三)教学方法适应学生职业能力养成的效率问题。目前高职院校普遍采用基于精英教育的讲授法、实证检验法等教学方法不能适应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习惯及技能养成规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不能适应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需要。教学方法不能适应需要,导致当前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存在学生参与度低、学习效率低、学习质量差等问题。
二、新职业标准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对策
(一)探索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标准匹配技能标准的转化机制。高职教育以服务产业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因此,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必须符合人才市场的技能技术需求。
从全球范围看,标准导向(Standard-lead)已经成为世界性职业教育改革潮流的共同目标,为各国共同的行动纲领。新职业技能标准转化为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标准的机制,可以从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课程开发对接岗位需求、课程教学贴近生产过程等具体机制进行考虑,其中,最核心的机制是构建从职业标准转化为人才培养标准的开发架构。
按照職业与岗位需求调查—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岗位—岗位工作—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素质要求—培养目标—学生分析—确定课程内容—组织课程模块的框架开发专业课程,形成适应职业标准与学生认知特点的专业课程体系。具体见表1。
下面具体以软件技术专业课程开发中职业标准转化为学生培养标准的机制进行示例展示。具体见表2。
(二)建设支持职业能力全面提升的实践教学训练体系。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征表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而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须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根据职业与岗位能力需求及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动态,构建实践教学训练标准,确保实训项目、实训设备等教学要素能够支持学生职业能力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实际“做事”的人才。“做事”的能力只有在“做事”的过程中、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中才能得以培养。因此,围绕实践教学训练标准,配置实践教学设备,构建基础实训、专项实训、综合实训、应用性实训、生产性实训、技巧训练、研发实训等阶梯螺旋上升的实训体系,支持学习者实践动手能力逐级提升,十分关键。全面支持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养成的实训设备配置体系如图1所示。
(三)深化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教学方法改革。根据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和优势互补原理,教学中选择运用教学方法时,既要遵循区域高职院校教学方法选择依据,又要考虑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在合理有效运用其中每一种方法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各种具体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优势互补,发挥整体作用,即“问题不在于个别的最优化方法,而在于实施最优化的整个方法体系”。在教学方法改革中,考虑学生的认知情况和文化基础,能够选择与学生实际水平相当多教学方式。无学习方法支撑的教学方法是不完整的。因此,高职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教材为主体的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主动学习者。针对性探索高职学生技能养成的项目导向法、要素作业复合法等教学方法的实践应用,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改革探索如表3和图2所示。endprint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构建创新研发课、创新工作室、技能竞赛、创业基础课、创业项目课、毕业设计、社团实践、校园文化熏陶等立体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
(四)构建适应职业技能标准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根据全面质量管理(TQM)、目标管理、知识管理、卓越绩效管理、PDCA管理循环等要求,以目标确定、标准与制度体系建设为基础,以校本数据平台建设为支撑,构建学校、专业、课程、教师与学生等多层面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保证机制,建设规范的自我约束、自我评价、自我改进、自我发展的常态化运行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架构如图3所示。
(五)加强校企合作提高产教融合水平。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对接产业水平。高职院校可以探索开展专业共建、订单班、建立混合所有制学院等多种校企合作,提高课堂教学对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认知,提升课堂教学与生产过程的无缝对接。如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实施移动通信技术等9个校企共建专业,提高共建课程、共建实训基地、共享师资等合作项目实效。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和富士康科技集团南宁公司共建“富士康学院”,探索混合所有制的二级学院,采用市场化的运行模式,富士康集团南宁公司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全程办学。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和富士康集团共建南宁富士康学院机电产品技术训练基地为生产性实训基地,提高了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与先进企业岗位需求的匹配性。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还深化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建立与地方产业发展互动的专业建设机制,探索出8种典型的校企合作“雙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建一批集教学、培训、科研、生产一体的实训基地,含国家示范性实训基地3个、自治区示范性基地7个、校企产业基地3个、研发孵化基地1个。学校目前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49个。
【参考文献】
[1]黄尧.职业教育学——原理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499-500
[2]张维.深化高职院校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高教学刊,2016(24)
[3]陈小艳,沈洁.谈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教学方法改革[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1)
【作者简介】覃文松(1973— ),男,广西桂平人,硕士,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专业建设科长。
(责编 卢 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