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7-11-11 09:40孙立盎
西部学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生活体验修改作文教学

摘要:中学语文课程中的作文练习是培养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中学生写作在阅读、命题、修改、生活体验等环节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慢、费、差”的问题,影响着学生写作教学的成效。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剖析,提出增加阅读、优化命题、加强修改等对策,以期给中学语文教师和学生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作文教学;阅读;命题;修改;生活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7)10-0078-03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写作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个体的文化素质。中学语文课程中的作文教学是培养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大家对于作文教学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国家相关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也在努力探索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促进中学生写作能力提高。但是,从笔者走访调查掌握的情况看,目前中学生写作在阅读、命题、修改、生活体验等环节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慢、费、差”的问题,本文现就此做一探讨。

一、当前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是存在大量阅读的需求与阅读不足之间的矛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诗传神地概括了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通过阅读,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加深对生活的认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学习写作技巧,积累写作素材。由此可见,写作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大量的阅读,除了精读教材中的篇目外,加强课外阅读必不可少。

然而,目前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并不如人意。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在所谓的名校,由于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好,学习主动性较强,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对课外阅读有一定的需求,但由于課业负担较重,导致阅读不足;而在普通中学,相当一部分学生本来就缺乏阅读兴趣,加之作业量也并不少,同样缺乏阅读时间。

同时,中学生阅读不足还表现为无效阅读多。由于我国文化市场不够完善,文化产品良莠不齐,加之中学生辨识能力有限,导致“开卷未必有益”。由于部分学生不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导致低效阅读甚至无效阅读。走马观花、看热闹或者阅读不动笔、只读不思考,都会使得读书像猴子掰玉米一样,没有取得预期的收获。

二是存在命题作文无话可说和自由作文不被重视之间的矛盾。根据调查发现,目前中学作文教学呈现百家争鸣的状况,从内容、方法到要求都会因教师的不同而不同。在内容上,大体可分为命题作文(包括半命题作文和规定了主题的作文)和自由作文(或以随笔、周记等形式出现)两类。

命题作文又可分为两类:语文教材上规定的内容和中考高考试卷中出现的内容,这两类,学生都较少有人喜欢写,他们认为对此内容无话可说。两者相较,学生稍偏好于试卷作文,原因是试卷作文内容的要求“还算有意思”。而语文教材中规定的作文,大多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与中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关心的问题有一定距离,造成学生写作时无话可说。

对于自由作文,被调查的学生都给出了“可接受”“愿意写”“喜欢写”“有话可说”等肯定的回答。但同时,学生又表达了自由作文写得好意义也不大的看法,原因是老师关注的是命题作文。对于有写作兴趣的学生而言,写自由作文是一种乐趣,既是一种愉快而充实的体验,又是对写作能力的锻炼。但对于没有写作兴趣的学生而言,既然老师不重视,那就应付差事。久而久之,原本的“有话可说”也变得“可说可不说”甚至“无话可说”。

被重视的作文无话可说,有话可说的作文不被重视,这就使中学写作训练陷入某种恶性循环中而丧失了练习的意义。

三是存在作文训练对于反复修改的要求与修改不足之间的矛盾。修改是运用批判性思维来对文章的内容和形式重新认识、发现和创造的过程,是作者基于对包括题目、读者和目的等方面的“修辞环境”的自觉体认,修改能力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中学生在作文修改方面存在修改不足甚至根本不修改的问题。

目前,基于考场作文的需求,中学生的作文训练往往规定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这似乎无可厚非,但时间紧迫容易导致作文修改的缺失。很多学生在给作文画上最后一个句号时,便认为大功告成。当要求他们修改时,大部分学生并不能找到作文中的问题,有的即使找到和指出问题,也不能保证修改好。若要求通过修改优化主题、内容、逻辑结构等提升文章质量,就更加困难了。

四是存在作文所需鲜活的生活情感体验与中学生实际体验的缺失之间的矛盾。作文是一种精神产品,写作是一种心理冲动和情感渲泄,是源于生活经历的积累和对生活情感的体验和感受。中学生作文更是一种“生活活动,是同日常生活相连的活动,是同人的成长相连的活动,是同劳动、认识、思维相连的活动,是一种儿童自身文化的创造活动”。[1]24将自己眼睛看到的、心灵感悟到的、情感体验到的、头脑思考的东西写下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知、抒写内心的情感、展示对生命的体验,也许并不深刻、无法厚重,但真实应是其最可贵的品质。

丰富的生活内容、丰沛的情感体验是写作的基础,但是中学生的生活现实往往无法给写作提供鲜活丰富的生活内容和生命情感体验。大多数中学生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除了上课、学习、写作业以外,其他时间被压缩到最小单位;甚至假期的时间,也被各种辅导班挤占,致使其生活单调、情感体验单一,而由此导致中学生身心成长出现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这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的生活、学习状况,使学生在写作时无话可说、无情可感。于是,胡编乱造,说假话空话套话,使作文言而无物、空洞乏味,写出来的几乎都是“化妆的八股文”。[2]34

二、改进中学生作文教学的几点对策

一是增加阅读。首先是重视阅读,解决时间问题。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若要将中学生上课、作业、考试时间拿出一部分用于课外阅读,几乎不可能。能做的就是提前动手,在小学阶段、初一、高一等升学压力相对较小的时段,组织学生多阅读。指导学生利用充分利用零星时间,如睡前、饭后以及等车等时间,见缝插针地阅读,从而增加积累。endprint

其次,精心选择阅读书目,增加有效阅读。除了中学教材中明确规定的阅读书目外,其他书目的选择应该仔细斟酌。以中外经典文学名著为主要对象,同时注意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相适应,选择他们能够理解和感兴趣的自然科学类、艺术类、社会类的优秀图书,以开阔视野,增加知识储备。

再次,掌握科学的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方面的指导,使之掌握精读、泛读的区分阅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笔记阅读以及阅读交流等方法。在调查中发现阅读交流是比较受中学生欢迎、操作性强且收效较好的一种方式。可以利用每节语文课的前三分钟,让学生轮流讲最近阅读的某本书,可以是内容概述、细节复述,也可以是体会、感受,分享其中优美的段落词句。这不仅能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还能发现阅读中的问题,及时指导改进。

二是优化命题。新课标强调: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叶圣陶先生也说“命题必须是学生感兴趣和熟悉的事情,同时又是他们想言而未曾言的事情,能诱发欲望”[3]15。所以老师在设定作文题目时,首先,应密切结合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切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和兴趣点。其次,可以选择外延和内涵都更加宽泛的题目,加上适当的题解,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寻找到他们的“话”点,使作文有话可说。

对于自由作文,主要是应该让学生感到其同样被重视,优秀的自由作文一样会被表扬、被嘉奖。这样学生就会保持对自由作文的兴趣,通过叙写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而达到练笔的效果。

三是加强修改。作文修改主要包括字面的修改和意义的修改。前者包括错别字、标点符号、遣词造句等的修改,是作文修改的首要环节,因为“文从字顺”是对中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后者指对不合理的逻辑顺序或不清晰的客观事实的修改,如表达不准确、解释不清晰等内容。事实上,真正能够提高文章质量的是意义修改,因为它涉及的是文章的内容和思想,这正是文章的灵魂所在。“改不是改文字,实际是重新思考,重新组织,使原来的意思更加完善些。”[4]

修改可以从学生自我修改和教师指导修改两方面引导训练。学生自我修改即学生在写完作文之后,站在读者的角度对文章再次审视、思考地阅读,并完成字面的修改。之后,再评价自己的文章,思考:哪些地方读者可能看不大明白?還需不需要进行更详细的交代?文章中提出的主张和见解,能不能为读者所信服和接受?当然,意义的修改主要依靠老师的指导。老师在批阅作文时,评语尽可能具体化,减少如“内容欠饱满”“层次不清晰”等笼统性的评价,而应明确指出增加哪些方面的内容、层次如何不清晰等,使学生清楚自己作文的问题所在,便于学生修改。要经过反复训练,使学生养成自我修改与按要求修改的良好习惯,提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四是积累体验。在走访调查中,一些优秀的学生给了有益的启示。首先,课外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大量素材和情感体验。一位初二学生说,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学校举行征文活动,要求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她对于战争基本没有概念,在构思时想到了哈利·波特与伏地魔的战争,想到了那幅《萨宾族的妇女》的绘画,她说自己似乎体会到了战争的邪恶与残酷。通过联想和感悟,她很快完成了一篇较为成功的作文。

其次,通过观察也能获取丰富的生活素材。虽然中学生和社会接触较少,但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观察生活、观察人物。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钱理群老师也曾提议“重新观察你每天都要走过的上学的路上的景色和人物”。通过观察、体验、思考、感悟,学生就能使别人的生活成为自己写作的“活水之源”。

再次,尽可能创造条件丰富中学生的课余生活,引导其关注社会,体验生活。如在校内举办辩论会,指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节假日走亲访友、外出游玩,体验真实生活,接触现实人生,关注社会百态,引发体验思考。这些都会如同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滋润着学生的心灵,使他们既丰富了生命体验,又积累了写作素材,从而为改进作文教学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方明生.日本生活作文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鄢烈山等编.杞人忧师[M].北京:中国工商联合出版社,1999.

[3]杨学良.走向作文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学习叶圣陶作文教育思想札记[J].语文教学通讯,1999(10).

[4]孙建龙.作文修改改什么[J].小学教学研究,2005(12).

作者简介:孙立盎,1973年7月出生,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责任编辑:朱希良)

基金项目: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改项目“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模块化课程建设”,项目编号:14JG008Z。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活体验修改作文教学
浅析行政诉讼法受案范围的现状及困境
如何为学生打开习作之门
浅谈如何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中实行有效教学
学生写作水平低下的原因分析与解决策略
小学思品教学要与儿童身心体悟相融合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生活体验:小学语文课堂活力的源泉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