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因“和”而美

2017-11-01 19:09笪儒忠
江苏教育研究 2017年29期
关键词:学校文化学校管理

笪儒忠

摘要:在90年办学历史的积淀中,镇江市第三中学自然形成了“和”与“美”的文化特质。在和美教育的实践探索中,学校以“让艺术成为学校师生生活方式”为学校发展愿景,并在此基础上从德育、教学、文化、管理等4个维度构建起了和美自育的德育、和美益智的教学、和美成雅的文化、和美共生的管理的特色学校建设框架,在因“和”而“美”、“和美交融”中,追求着“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适合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

关键词:和美教育;学校管理:学校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10B-0036-04

“云锦七里香,女界文明有曙光,学富技能强,要与男儿争短长。悠悠运河旁,菁菁校园满书香,滔滔长江边,莘莘学子展梦想。”1927年在古运河畔,黄炎培、冷御秋、唐儒箴、陆小波等先贤们相携高张起“平等教育、生活教育”“教育救国,妇女解放”的旗帜。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人需有职业,女子不学,则为无业之民”“吾推及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因此,新创立的私立镇江女子职业学校按本地的经济特色和社会需求设置专业,不尚空谈,知行合一,注重人格教育,开展刺绣、合唱、舞蹈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用一技之长成就了多少女子自强独立的梦想,同时开创了镇江职业教育的先河,推动了社会文明开化的进程。1952年奉苏南人民行政公署令,学校改为公立,易名为“苏南镇江蚕桑学校”。1953年暑假再度调整,更名为“江苏镇江农业学校”。1954年夏,改制为普通中学,至此更名为“镇江市第三中学”。之后的60多年间,学校一直应和着我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的节拍不断发展:市七中、红旗中学、市十五中学、十三中学区先后并入。在壮大了学校力量的同时,也逐渐将兼容并包的“和”积淀成学校文化的内核。1979年开始,学校在完成国家课程计划的情况下,大胆尝试面向全体学生加强艺术教育,此后的36年,学校始终把艺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认真扎实地探索学科教学的同时,不断推进艺术教育的普及化和精品化。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以来,学校制定了艺术教育校本课程建设方案,多维度构建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形成了包括艺术精品课程、艺术必修课程、综合艺术课程在内的课程体系,学校成为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教育质量不断攀升,从市属初中中游精进到领跑者的位置。艺术教育特色建设的实践过程,又让“美”自然凝练到了学校文化的内核之中,以“和善至美”为校训的“和美教育”成为学校的神與魂,引领着学校在办适合的教育的道路上寻求着“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教育精彩。

随着镇江教育部局的调整,总投资1.8个亿的学校改扩建工程正式启动,我们将以现代化加特色的建设理念,整体谋划学校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在教育现代化中突出智慧校园建设,从服务于教、服务于学、服务于管出发,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大数据服务。在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建设中,我们突出学生审美品格的提升,发展审美意识,传授审美知识与技能,培养审美创新思维,围绕为每一位学生拥有更多选择的目标,精心打造学校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私人订制式服务平台。

2017年正值学校创建90周年华诞。90年,我们以不变的初心、博大的胸怀,薪火传承,弦歌不辍。回首来时的路,正是“和”成就了今天的三中。什么是“和”?是创办之初的与时代精神和社会需求合拍;是多次合并的海纳百川采众家之长;是“有用”的学科教学和“无用”的艺术教育相得益彰……“和”并非简单的“相同”,而是指各种不同因素的合理搭配,就好比演奏一首交响曲,需要很多乐器,高低缓急,清浊刚柔,相互配合,才能制造出一场听觉盛宴,这便是“和”。在当今机遇和纷扰并至的多元时代,“和”的理念更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清晰定义。我们理解的“和”不是表面的一团和气,不是从众、苟同,而是统一中的多元,共性中的个性,平等下的各尽其职,尊重下的人格独立……教育就是让人的心灵更自由,好的教育应该是帮助学生选择更适合自己、更有意义的生活。正如印度的克里希那穆提所说:“当理智、情感、身体处于完全的和谐时,心灵就会自然地、不费力地、完美地绽放。”今天的三中教育承袭了因“和”而“美”的传统,正逐步形成一个多维度、立体化的“和美教育”创新教育体系:和美自育的德育、和美益智的教学、和美成雅的文化、和美共生的管理,努力让独立的人格、高雅的气质、丰富的精神世界成为三中人特有的气质。

一、建设和美自育的德育体系

德育是责任、是关爱、是期待、是细节,更是养成。围绕养成教育,我们着力在继承传统和前瞻未来上下功夫,在真实生活与人生需要上给方向,在引领示范和自主习得上花心思。坚持明理与做事并行,德性与德行统一,追求知行合一,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也正是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将养成教育作为落实学校德育“和美自育”的突破口。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再大的梦想也离不开跬步、离不开一个个不经意的小细节。我们努力寻找从行动出发指向习惯养成的教育起点,在认真考察学生学校生活的基础上,我们将影响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行为定格在看似不经意的7个校园生活的小事上:管好一张嘴,理好一只包,扫好一片地,写好一手字,用好一顿餐,做好一套操,唱好一首歌。之所以如此确定,一是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事,足以影响一个人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品格培养的起点。二是这些小事完全可以通过“自育”的途径最终实现习惯的内化,为学校“五自”(自理、自立、自尊、自强、自信)教育找到有效的抓手。

在具体操作上,我们以行为训导-引导反思-自主发展为基本教育路径,通过创设教育情境,尽可能实时、实地给学生以行为鉴别,在行动中实时矫正,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行为内化和自我形象的设计与修正。而这其中,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自主设定争创星级等级,就是把养成教育的目标当作自育的手段,让学生自主设定目标,自主创设评价标准,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基本形式。然后再通过学生自育志愿行动队的督评,通过由外而内和由内而外的反复实践,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在耳濡目染中打造衣着得体、谈吐文明、气质高雅的新时代中学生的健康形象。我们还从良好的人际交流技能开始,让学生获得与人相处的好办法,以形成师生关系融洽、生生关系友善的和谐氛围,彰显自我管理、自我成长之美。

二、开展和美益智的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应该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学科境界的探索与渴望,是学生成长中不可或缺的生命历程。我们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入手,加强学情分析与研究,进行学生学习卷入程度的结构分析。

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始探索围绕学习投入的教学改革。在行为投入方面,我们尝试对45分钟教学时间的再分割,形成了“5+30+10”的基本模式。其中,5与10是完全交给学生的学,30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我们还进行了班教小组的尝试,每一位课任老师都分担任课班级的活动管理,进一步拉近师生之间的感情,亲其师信其道。同时我们还将课堂学生学习状态的实时评价作为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让教学在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良性互动、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中自然地展开。在认知投入上,我们坚持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和同课异构,加强教研组特色建设,走进教师日常工作生活的世界;关注不同层次的教师在专业发展上不同的、真实的需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常态化的教研活动,引领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度挖掘和整合,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与追问,对教学经验进行理解和重组,从构建民主、平等、和谐课堂的原则出发,积极探索尊重生命个性、尊重自主发展、尊重探索互动的课堂教学范式。同时,建立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作业监督管理制度,减负增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的教学之“美”从三维目标的有机达成入手,力求在知识获得中升华能力,在能力提升中开启智慧,在生命的自然流淌中培养出有扎实学科基础,有广泛学习兴趣、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有持续发展能力的新时代中学生。

三、构建和美共生的管理机制

和美共生的管理以尊重为基础,以“人”作为学校管理的核心和最主要的资源。学校是培养“四有”新人的主阵地,其管理的主体、客体和目的都是人,我們基于人文精神,营造和谐的管理环境,努力实现和美共生的管理,使学校发展和个人发展、学校工作目标的实现和师生人文素养的提高达成有机的统—。学校管理,说到底是对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的管理。我们开展了以“我的教育情怀”为主题的教师系列教育活动,通过“我为发展献一策”“我的风采我展示”“我对校长有话说”等系列活动,激发教师们主动参与学校发展的意识。在个人专业发展上,我们根据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以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规划为引领,将教师的个人自主成长与学校的绩效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学校开设了以教育叙事为主题的教师大讲坛,同伴互助,专家指导,通过关心、解放、激励和发展等路径,从建章立制入手,建立配套完善的动力机制、目标机制、约束机制、保障机制、竞争机制,努力满足师生员工的合理需求,积极创设宽松愉悦的学校人际环境,打造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

四、营造和美成雅的学校文化

学校教育变革成功的关键在于学校文化的变革,学校文化变革应当选择文化创生的价值取向。要精心梳理学校历史,确定什么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学校文化不是虚无缥缈的,它需要有载体、有思路、有目标、有行动。以艺术教育特色为主题的学校文化创生,首先应当将艺术的呈人之美与艺术教育的成人之美自然地融合起来,在这一文化创生的过程中充分关照学生、教师的个性发展,在此基础上谋划学校校本发展的路径。

我们确定了让艺术成为师生生活方式的愿景,以“遇见”为主题,突出艺术教育的文化熏陶,创设了学生可以更多自我选择的时空,即“遇见大师,遇见大咖、遇见大我”的文化熏陶主题系列。在“遇见大师”的主题中,我们营造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的空间,学生可以选择音频、视频或是纸媒的阅读方式,与经典对话,与大师交流。在“遇见大咖”的主题中,我们推介了当代的风流人物传奇,让学生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当代大咖,理解做人与做学问的真谛。在“遇见大我”的主题中,我们从学校90年办学历史中寻找身边的榜样,并给每位学生一个可以自我设计、自我展示的窗口。如我们开设了完全以学生为中心的西府讲坛,这里的主讲人是学生,这里的听众是学生,这里的管理也是学生,让学生在完全自主的情境下去认识“和美成雅”的真正内涵。

正如泰戈尔所说:“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至完美。”90年的办学历史不长,它需要从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中吮吸养份。90年的办学历史也不短,它所走过的每一步都烙刻着“和美”的印记。而当下的学校文化创生,更需要我们引导师生追溯与回味“和美”文化的灵性和底蕴。

《论语·学而篇》中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和为贵”是中华民族普遍的文化认同。在因“和”而“美”、“和美交融”中,我们追求着“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适合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

责任编辑:颜莹

猜你喜欢
学校文化学校管理
做好档案编研工作 提升学校文化氛围
论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
小学英语有效教学情境对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教学研究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浅议学校管理的方法与策略
“多元教育”视阈下的学校文化建设探索
诚朴决策管理学校的探索研究
情感管理是最高效的管理
提高大学生学校认同感的策略研究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