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隐性知识开发的校企协同研究生培养研究

2017-10-30 08:47张国华罗定提张发明刘兴国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28期
关键词:隐性知识校企协同研究生培养

张国华++罗定提++张发明++刘兴国

摘 要:以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品格塑造、企业文化认知度、环境融合能力、科研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隐性知识开发为出发点,确定校企协同三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科学评价数学模型。同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校企协同契合度进行测度,最终建立以基于隐性知识开发的校企协同研究生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隐性知识;校企协同;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28-0137-0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呈现大幅走高的现象,2016年高校研究生的毕业生人数达到60万。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就业市场的不饱和与就业的冲击,造成一定比例的毕业生处于待业之中。这一方面反映出高校研究生扩招后的人才培养质量存在“滑坡”,另一方面说明社会结构性行业对人才的容纳匹配度也跟不上研究生扩招的速度,存在高校研究生人才培养输送与企业人力资本发展低效率之间博弈的“瓶颈”。

长期以来,高校传统的研究生人才培养是基于理论学习与智能开发为主导的显性知识的教学方式,纯理论教学模式下培养的研究生毕业生,虽然具备宽广的专业理论基础与应用知识体系,但很难具备行业人才需求的优势。脱离实践与社会实际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不能为研究生毕业生创造其应有就业平台和就业空间。本文以校企协同契合度为导向,以品格塑造、企业文化认知度、环境融合能力、科研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评价指标,构建校企协同契合度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数学模型;将企业管理者纳入研究生人才培养机制之中,参与培养方案的制定和研究生在企业实践阶段的管理,突破传统模式的束缚,建立科学合理的校企协同研究生人才培养战略和路径。

一、确定基于隐性知识开发的三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数学模型

高校校企协同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是以研究生整体培养效果的优化为目标,而整体效果的优化建立在个体效果优化的基础上。根据“约束理论”或者“木桶理论”,一旦“学生培养流程实际基本线路结构”中有一个成员的绩效低下,那么学生整体培养的绩效也会低下。本文以品格塑造(T1)、企业文化认知度(T2)、环境融合能力(T3)、科研能力(T4)、工程实践能力(T5)、创新能力(T6)等六个要素来综合考虑,构建出由目标层、判断层和参数层组成的三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专家调查法(Delphi Method)获得指标数据,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最终达到对校企协同契合度测度的目标。

结合基于AHP和模糊理论的综合评价方法,按照以上所确立的综合指标体系,对基于隐形知识开发的校企协同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实施前后(M1代表实施前,M2代表实施后)两种模式进行实证分析评价,并得出评价结果。

针对校企协同契合度综合评价问题,将AHP和模糊理论相结合,提出的方法步骤如下:

设T={t1,t2,t3,…tm}为表示校企协同契合度的m种评价指标,U={u1,u2,u3,…un}为表示每一因素所处状态的n种评价等级。其中,m为评价因素的个数,n为评语个数。

由此指标体系,设立具体的评价集为:

U={u1,u2,u3,…un}={绝对有利,比较有利,有利,弊大于利,不利}

(一)构造评价矩阵

首先对因素集T中的单因素ti(i=1,2,3,…m)做评判,评判其对抉择等级uj(j=1,2,3,…n)的隶属度rij,得出第i个因素ti的单因素评判集是ri=(ri1,ri2,ri3…,rin)。由m个单因素的评价集构造出一个总的评价矩阵R:

R=(rij)n×m ■ (i=1,2,3,…m;j=1,2,3,…,n) (1)

(二)模糊合成和综合评价

模糊评判矩阵R中不同的行反映了契合度从不同的单因素来看对各等级模糊子集的隶属程度。设模糊评价集L=(l1,

l2,l3,l4,l5),lj表示第j个评价对象的评价相对值,从而可以得出评价结果的矩阵向量Lj:

Lj=W·R (2)

W为评价指标的权值向量矩阵,算子·为M(·,+),表示两矩阵相乘。

当W=(Wi)1n,R=(rij)nm时,L=(lj)1m ,其中:

lj=W1r1j+W2r2j+W3r3j+…Wnrnj (3)

對于任意i,如果∑sij≠1,应将其归一。

一般情况下,L是个模糊向量,而不是一个点值,因而并不能直接用于被评判对象间的排序评优,还需转换后进行排序。方法如下:

设相对于各等级uj规定的参数列向量为:

C=(c1,c2,c3,…cn)Z (4)

则求得等级参数评判结果为:P=L*C。

P是一个实数,反映了等级模糊子集L和等级参数向量C带来的综合信息。

(三)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根据AHP法基本原理,求n个备选方案或n个评价指标对于某一个准则的权重,可以归结为求定义的矩阵A的最大特征根对应的向量。

设有n个评价指标T1,T2,…Tn,我们的目标是在某一准则Ck下,按照相对重要程度赋予相应的比值。

以Ti表示评价因素(i=1,2,3,…,n),Tij表示Ti对Tj的相对重要性数值(j=1,2,3,…,n)。由此得到判断矩阵:

P=■ ■ (5)

矩阵P具有下列性质:

(1)Tij>0;(2)Tij=1;(3)Tij=■;(4)Tij=■。

(四)指标得分的计算

对于三级指标而言,定量指标的得分直接参加计算,定性指标的计算按三种情况予以区别:得分为百分比的指标直接参与计算;得分为“优”“良”“中”“差”的指标,折算为百分比参加计算;而用模糊数学方法进行处理得到的值则可以直接参加计算。endprint

对于二级指标和一级指标用其下层所属的指标的加权平均值作为该指标的最后得分,计算式为:

Pi=■wijAij (6)

Pi表示指标i的得分;wij表示指标i分解为第j个指标的权重;Aij表示指标i分解为第j个指标的得分。

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数学模型在研究生培养中的运用

第一,高校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划和修订。研究生的知识体系与本科学生有很大的区别,研究生在学校是以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为主,与企业的应用需求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基于隐形知识开发的人才培养就显得尤其重要。人才培养方案就相当于研究生教育的“宪法”,具体包括开设哪些课程、这些课程安排在哪一学期开,学时数多少等细节。“开设哪些课程”,需要我们熟悉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要求;“课程安排在哪一学期开,学时数是多少,需不需要配套实验等”,需要我们掌握人才的成长规律等知识。

第二,关注个性发展。要突破中国大学过于强调学生的共性培养、共性制约和共性评价的桎梏,调整统一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计划,改变给予式的知识传授方法和千人一面的人才质量培养方式,用发现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变异思维[1]。

第三,培养团队意识,激发创新精神。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通过走出校园开展校企协同,在与企业间的各种互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觉合作意识和包容的心态[2]。同时,不仅要把创新意识提升到创新实践层面,还需要仰望星空的理想主义与脚踏实地的现实主义、坚忍不拔的意志力。

第四,优秀教材的挑选和使用。一本优秀的教材就是一位好的教师,可以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兴趣。选用部分企业自用的培训教材,将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及人力资源部门的培训讲师聘为相关课程的教师,将企业课堂真正开到学校讲台,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第五,研究生实验和实践课程的开设和管理。研究生实验和实践课程的开设偏少,导致研究生在实际应用方向上动手能力的培养及对知识体系的理解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另外,将企业的部分应用需求引入实验项目和实践课程,使研究生对企业的运营有充分的理解[3]。

第六,进一步建立健全校企协同研究生人才培养机制和科研机制。(1)校企协同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组织机构与制度体系。(2)科研平台的完善和利用。在现有专业实验室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合作企业的技术创新中心,作为教师科研和创新人才培养的平台。(3)科研能力促进教学水平。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合作项目,在合作中跟踪行业最新技术,研究行业最新热点问题,并将其带到课堂教学和指导研究生中。(4)鼓励尽可能多的研究生参与教师和企业的科研工作,培養研究生的科研思维和能力。

第七,搞好已毕业研究生的调查及评价工作。已经毕业的研究生对我们是一笔财富,搞好已毕业学生的调查和评价工作,可以让我们更清楚我们培养模式的不足之处和我们的成功之处。但目前我们的评价方式仅仅停留在定性上,方法简单粗糙,没有科学的数据做支撑。因此,制定校企协同三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数学模型显得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 张俭锋,郑立新,荆亚男.基于隐性知识开发的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战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10).

[2] 宋英明,周剑良,罗文,朱志超.系统创新环境下理工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13).

[3] 倪敬,孙 ,顾瞻华.创新型企业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11).

[责任编辑 刘 瑶]endprint

猜你喜欢
隐性知识校企协同研究生培养
研究生培养中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的构建
基于非形式教育理论的研究生素质培养的研究
对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一些思考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馆员隐性知识在团队管理中的应用
校企协同视角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分层培养体系探究
新产品开发中的隐性知识转移障碍探析
职教集团视域下校企协同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