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培养中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的构建

2017-01-09 09:27刘笑高平发袁永红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联动机制导师

刘笑+高平发+袁永红

摘要:中国研究生群体的规模在研究生扩招后不断扩大,许多新问题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逐渐凸显。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主体,建立合力育人的联动机制是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解决当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从教育生态学视域看,将研究生导师、辅导员两支力量进行融合,构建整体互存、动态平衡、和谐共生的联动机制,对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导师;辅导员;联动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595(2016)06-0109-05

研究生教育在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的共同使命。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研究生导师“有力无心”、辅导员“有心无力”的现实问题。处于研究生培养主体地位的研究生导师和承担着教育管理职责的辅导员,虽然分工不同,但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因此,推动构建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联动机制显得尤为重要。联动即“联合行动”之意,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是指两者依照共同拟定的规章制度、实施方案,责任到人,密切配合,多管齐下,形成的合力育人机制。通过取长补短,不仅能使研究生培养工作事半功倍,也对研究生成长成才至关重要,真正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

一、研究生培养中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构建的现状及意义

(一)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构建的现状

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是研究生培养工作队伍的主体,是一线工作的两支最重要的力量。他们与研究生接触最频繁、关系最密切、教育优势最明显。但在现实工作中,两支队伍却各自为政,各行其是,1+1不但没有大于等于2,甚至小于2,叠加效应并未显现,教育效果受到影响。一方面是辅导员的育人效果受限,一方面是研究生导师育人作用发挥不充分。一项关于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沟通方式、沟通频率、沟通原因的调查数据显示,通常情况下,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沟通的方式相对单一,80.82%的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仅仅采取面对面的方式进行沟通;在沟通频率上,52.4%的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每学期仅沟通1~5次,只有当研究生出现问题时,两者的沟通频率才会明显增加。

1.研究生导师“治学有余,育人不足”

研究生导师在育人工作中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和主导性。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首要责任人,具有无形的影响力,其在研究生心目中的地位显而易见。鉴于研究生导师在专业学术领域的权威性,其知识水平、人生经验和行为规范会不自觉地使其成为研究生效仿的对象。研究生导师的以身作则,有助于研究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他们学术道德规范的形成、专业兴趣的建立、责任意识的培养。研究生导师虽然拥有育人的便利条件和绝对权威,但是,由于科研任务重或只重视研究生业务能力,研究生导师育人工作存在指导学业多、过问生活少,参与呼声高、实践行动少,个别指导多、资源整合少等问题。

2.辅导员“育人有心,其力不足”

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具有充沛的精力和高昂的热情,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是研究生育人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协调者,负有最直接的育人职责,年龄上的优势、亦师亦友的身份,使他们在研究生的管理与教育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高校中的普遍现状是研究生辅导员的数量远远小于本科生辅导员的数量,由研究生担任兼职辅导员成为研究生教育管理的重要补充力量。专职研究生辅导员往往同时负责多个年级、多个专业,工作针对性不强,每天疲于应付日常管理,思考少,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在研究生中很难建立威信;兼职研究生辅导员增加了辅导员队伍的活力,弥补了辅导员岗位设置的不足,但是存在专业知识缺乏、责任意识淡薄、流动性较大等问题。对于研究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隐性问题,兼职辅导员不重视,专职辅导员不能及时发现,从而形成了管理中的漏洞。

3.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的联动机制尚不健全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的工作“两张皮”,缺少有效的联动机制,不同程度出现了“有定位,无共识;有分工,无保障”的现象。其中原因有两方面:一是联动意识淡薄。在研究生导师层面,有的认为德育工作是辅导员的职责,自身只需要发挥“次要辅助”作用即可,有的甚至认为辅导员队伍年纪轻、阅历浅,不屑与辅导员沟通;在辅导员层面,部分辅导员在工作中经常越位,大包大揽,主动承担了全部教育管理工作,认为研究生导师高高在上,不敢与其沟通。二是制度建设不健全,缺乏支持导师参与德育工作的评价、考核和激励机制。高校普遍以导师的科研水平作为其育人水平的评价指标,这种错位性评价体系导致导师往往只顾自身学术发展,而忽视了自己的育人职责。

(二)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构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构建的必要性

研究生培养的成效体现在科研水平、学术修养、治学态度、创新意识、身体素质等多个方面。

研究生群体的复杂性和育人工作内涵的不断丰富,需要调动一切影响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积极因素,形成方向一致的矢力、教育目的一致的合力。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在研究生培养中都起着重要作用,是研究生育人工作的共同主体。

建立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不仅可以发挥研究生导师的主导力,同时也可以发挥辅导员的控制力和研究生的内驱力。[1]

培养目标的一致性、培养职责的互补性及培养手段的差异性,可以使两支队伍优劣互补,相得益彰。

2.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构建的可行性

首先,从工作冲突中找出矛盾点,发现矛盾,发现问题。科研与教育本来就是一对矛盾,有各自的规律。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的关注点不同:前者更多地关注研究生的科研工作,通过科研成果来培养研究生的专业素养、创新能力;后者更多注重塑造研究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增强研究生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工作意识。[2]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使教育与科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教育过程中做好科研,把取得的科研成果应用到教育上,才能实现教育与科研的良性循环。

其次,从工作共性上找出共鸣点,发现共性,明确目标。研究生培养的根本目标,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拥有积极情感、坚强意志、刚毅性格、健康心理和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3]不管是研究生导师,还是研究生辅导员,都有共同育人的责任和协同育人的期待。所以,只有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工作相互渗透,明确双方的育人权责,才能建立一致的培养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双方优势。

最后,从工作融合中找出交叉点。在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研究生导师育人工作是隐性的,导师对研究生不言自威,但其缺乏育人工作的主观意识及知识、技巧;辅导员育人工作是显性的,辅导员具有丰富的组织资源,一定的育人知识和技巧,但缺乏足够的威信和有效的工作抓手。[4]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在育人职责、手段上互补性比较明显,

从学术育人这一维度出发,只要二者相互融合,将显性和隐性手段相结合,理清双方工作边界,就有利于促进双方联动机制的构建。

二、研究生培养中构建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的原理

构建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可以从教育生态系统整体性、教育生态位、教育生态平衡性的特点入手,总结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律,优化研究生培养教育生态。劳伦斯·克雷明(Lawrence Creming)首先提出了教育生态学(Educational Ecology)这一概念。教育生态学是教育与生态相互渗透的结果,其以教育与生态环境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作为研究的对象,以科学、教育和生态规律作为重要的理论基础,突出系统思维,强调生态概念,重视动态平衡。

(一)教育生态系统整体性: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的出发点

教育生态学需要树立一种系统整体的思维方式。研究生培养既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属性和使命,同时也是一个从属于大的系统的相对较小的生态系统,培养成效受到社会环境、社会资源等其他生态系统完善性的影响。以系统思维作为联动机制建立的出发点,对于促进各生态要素平衡发展、建立和谐共生的联动机制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生培养的生态环境中,教师的师德师风、学校的文化氛围、教学科研风气等因素都影响着培养教育的效果。树立“立德树人”的目标是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建立的前提与基础。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两支力量主动交叉融合,实现优势互补,从构建“学术共同体”到构建“成长共同体”,能够多层次、多方位培养和锻炼研究生综合素质,提高其核心竞争力[5],进而实现文化认同、价值认同、工作方式认同。

(二)教育生态位: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的着力点

生态位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生态系统中,不同种群之间在时间空间上所处的位置及其功能。在研究生培养的生态系统中,教育生态位是指以研究生为中心包括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在内的相关生态要素能够各居其位,各司其职,共同发力,围绕促进研究生成长和价值实现,发挥出各自的优势与潜能。目前,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促进研究生成长的各要素并不是平衡分布的,为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找准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的教育生态位,并将其作为联动机制构建的着力点,让教育者的生态位上移,受教育者的生态位下移,从而使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两个生态要素发挥最大优势,围绕研究生需求,共享资源,提高教育效率。

(三)教育生态平衡: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的关键点

根据教育生态系统具有自我修复能力的特点,以动态、平衡、和谐的观点来促进教育生态平衡,建立动态平衡的联动机制。教育生态系统的研究是以教育系统的生态学为基础,从全面、系统、联系的角度,对教育现象及其规律进行新的探索,通过优化各种生态要素和生态环境,促进教育生态系统安全、稳定、协调、持续地发展。从研究生培养的生态系统内部规律出发来进行研究,坚持动态平衡的原则,是探讨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构建最佳途径的关键点。

三、研究生培养中构建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的主要措施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构建的生态系统包含两部分,即生态主体和生态客体,主体包括教育者(研究生导师、辅导员)和教育对象(研究生),客体则是指环境。基于教育生态学视域,探索建立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无缝”联动机制,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引入系统思维,建构整体共存联动机制

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在研究生育人工作中的功能和职责应该是平行的,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属于平行沟通,但两者定位还需要进行有机整合,否则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处于职责界定不清的公共部分,容易形成工作“真空”。要建立多途径的沟通联系机制,保持沟通及时性和经常性,抓住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敏感点”和“生长点”,以满足个体需求,增强研究生培养成效。

1.双向互动主动联系机制

关于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沟通方式和频率的调查研究数据表明,在通常情况下,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之间沟通较少,只有在研究生思想方面出现问题时,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的沟通频率才会增加。在明确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首要责任人的前提下,要在制度上予以保证,严把严控导师遴选关,调动导师参与研究生培养的主动性,建立奖惩制度,通过开展“良师益友——我心目中的好导师”“导师育人经验交流”等活动,加强研究生导师的师德建设,对于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贡献突出的导师进行表彰,并作为其晋升和评奖的重要参考,对于不尽职尽责的导师予以批评,做到赏罚分明。

2.双向沟通经常交流机制

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交流的意识薄弱,而辅导员与研究生导师交流的愿望强烈,两者间正式沟通多,非正式沟通少,有问题时沟通多,平时沟通少,缺乏稳定有效的沟通途径。因此,应该将研究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与学术科研工作相结合,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辅导员进入教室或实验室探访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研究生导师、辅导员之间互相通报研究生在学习、科研和生活中的情况和面临的问题,一旦研究生出现困难,马上沟通,及时解决,减少因时间、空间上的阻隔所导致的意外情况发生概率,避免双方被动。良性互动可以使研究生导师、辅导员和研究生之间形成更强的凝聚力,构筑合力桥梁,提高工作效率。

3.双向角色渗透影响机制

对研究生的培养,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目标一致,要让导师和辅导员同时扮演研究生的“人生导师”和“职业导师”的角色。打破传统意义的德育智育分工,辅导员在以研究生为中心的前提下,充分辅助研究生导师开展工作,实现共同管理,营造合力育人氛围。在研究生的政治思想表现、入党考核、评优评奖等方面,除研究生辅导员外,研究生导师也应同时作为第一推荐人,对其进行鉴定和预审。要利用研究生导师在学生心中“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优势,潜移默化地影响、帮助研究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研究生导师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拓宽学生工作途径。

研究生辅导员要将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与学术科研相结合,将学术活动贯穿于研究生的日常生活,以学术活动常态化、规范化为宗旨,以立足学科特色、提升科研水平为目标,丰富学术活动形式、增强研究生学术动力;要树立榜样,宣扬学术诚信道德,围绕学术至上、学以致用,依托学科专业,举办学术沙龙,积极营造浓厚的科研学习氛围;要加强师德宣传、强化师德教育,提升辅导员在研究生心目中的地位,在研究生求学的道路上,引导他们探索、领悟、成长,提升为学为人的境界。

(二)以生态平衡观点为指导,探索横纵结合联动机制

在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建立过程中,要注重调节自身内部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绿色人际关系的建构,与环境保持动态平衡。要形成“围绕主线,横纵结合”的工作思路,并将其贯穿研究生整个培养过程。以服务研究生成长为主线,横向融合,开展全程化服务;纵向贯穿,开展阶段性服务。要将主线作为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灵魂贯穿始终,为研究生的成长发展提供主动型、指导性服务。要掌握研究生成长规律,把握动态发展要素,用动态的思维建立适应不同阶段的研究生导师参与模式。

1.横向融合,开展全程化服务

在研究生各种学术、文体、就业、教育管理等活动中,邀请导师参加,使导师能够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拉近学生和导师间的距离。选拔优秀学生担任助教,帮助导师承担教学工作,加强学生与导师之间的交流;在研究生入党的过程中,积极听取导师意见,并将其作为政治审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生就业中,利用导师的学术地位、社会资源、口碑效应和人脉关系指导研究生就业,推荐研究生就业。导师在参与教育管理过程中,会更加熟悉了解研究生,提出的建议也更切实可行,可使就业指导更加深入细致,就业成功率提高。笔者对所在学校2010~2015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调查中发现,有10%左右的研究生由导师推荐就业,60%左右的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接受过导师的指导和推荐。

2.纵向贯穿,开展阶段性服务

研究生一年级,可通过研究生入学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邀请研究生导师为学生做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等主题的报告会,采用面对面形式帮助学生调整心态、转变角色,尽快适应研究生生活;研究生二年级,针对不同专业,开展研究生学术活动,邀请知名的研究生导师为研究生做专题学术报告,将学术活动横向划分为前沿科技、论文撰写、学术道德等领域,纵向划分为实验室入门、实验过程及数据处理、成果交流等方面,针对不同需求人群开展学术活动,分别以课题组或班级为单位组织学术交流;研究生三年级,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简历制作、面试模拟等活动中邀请导师参与其中,辅导员和研究生导师通过多渠道合力帮助研究生求职就业。

(三)吸收生态和谐理论,建立创新发展联动机制

教育生态学以回归教育本质、重塑教育生态为目标。基于目标式管理的教育生态系统,其内在功能为育才,外在功能主要表现为传递文化、协助个人社会化、建立价值观等功能。据此,构建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必须贯彻创新发展的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时是这样定义一位好老师的,即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在联动机制实施的过程中,研究生导师的着力点在于提高自身意识。研究生导师是科研专家的同时也肩负着育人的神圣职责,除了科研学术层面外,更需言传身教,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如何处世成长。[6]为此,要鼓励青年导师担任兼职研究生辅导员,并将其作为新进导师的培训项目之一。辅导员的着力点在于提高工作技巧,辅导员在安排好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协助研究生导师做好科研工作。要从制度上保证让研究生辅导员参与到研究生招生和培养等各个环节中。在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之间,更多的应该是教学相长、相互受益的关系,在联动机制建立的各环节和各层次,双方在合理分工下要多多沟通交流,相互间要通力合作,不断拓宽交流新途径,挖掘各自在不同领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彼此优势,使联动机制的效果最大化,保证机制的长效实施和运行,形成两者互补互动生态式的合力育人格局。

研究生的成长成才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经济、文化和政治因素相互渗透,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任何单方面的作用都难以保证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教育生态学是一种将生态学理论运用到教育规律研究中的新的思维方法,把教育作为一个有边界、有范围、有层次的对象来研究,在动态的过程中把握规律,促进各个要素的和谐。要把生态学原理贯穿到“知、情、意、行”的整个育人过程中,实现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生态平衡。建立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需要从思想上融通、机制上贯通、平台上打通、措施上畅通、奖励上直通,提升文化认同、价值认同、工作方式认同。在教育生态学背景下,以和谐、平衡、共生思维指导研究生培养,构建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为研究生培养工作提供宏观、全面的视野,形成教育合力,无疑会对研究生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沈仕雄,孟威.浅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研究生导师、辅导员与研究生“三自”合力机制的构建[J].领导科学论坛,2014(10):47-49.

[2] 张镭.辅导员与研究生导师之间沟通渠道建立分析[J].高校辅导员,2015(3):29-30.

[3] 刘社欣,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理论与实践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4):100-103.

[4] 冯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思想理论研究,2009(10):9-14.

[5] 李守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生态诠释与构建[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5,32(1):142-147.

[6] 宋加木,陈建伟,孙丽.教育生态学视野下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思路创新[J].高校辅导员,2012(1):23-25.

责任编辑:袁付娜

Abstract: With the expanding scale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in China, many new problems have arisen in the process of postgraduate cultivation. As postgraduate students tutors and counselors are the main body of postgraduate cultiv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linkage mechanism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postgraduate cultivation mechanism and to solve the proble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al ecology,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of the overall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cultivation to unite students tutors and counselors and establish linkage mechanism.

Key words: postgraduate cultivation; tutor; counselor; linkage mechanism

猜你喜欢
研究生培养联动机制导师
苏州吴江区“三举措”强化应急联防联动机制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V eraW an g
“多规合一”联动机制研究——以石家庄市为例
导师榜
省际路网联动机制的锦囊妙计
研究生车辆动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非形式教育理论的研究生素质培养的研究
对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一些思考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