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一些思考

2016-12-27 16:39左小淑徐旭
科教导刊 2016年20期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

左小淑 徐旭

摘要 本文阐述了当前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和问题,从是否攻读研究生,研究生招收与录取,研究生的培养条件,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生教育与研究生的自我教育,研究生培养的最终目标等多方面来探讨当前研究生教育,为当前的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研究生培养 研究生导师 研究生自我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j.cnki.kjdkz.2016.07.015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本文将从是否选择攻读研究生,研究生招收与录取,研究生的培养条件,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生教育与研究生的自我教育,研究生培养的最终目标等多方面来探讨当前研究生培养与教育,希望能给目前国内的研究生的培养与教育乃至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一些思路。

1是否攻读研究生

关于这个问题,笔者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研究生教育作为本科教育的延续,并不是每个学生的必要选择。本科毕业之后,学生会面临多种选择。

如果对进一步的学习不感兴趣,而家庭经济压力又比较大,可以选择直接就业。可能在就业初期经济收入不会太高,但是只要自己努力,随着各方面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也可以成长到一个很高的高度,经济上和阅历上都会有很大的收益。而当前的社会现状也验证了这一点,这主要涉及到一个机会成本的问题,我们现在处在一个社会剧烈变革期,机会也许转瞬即逝,若能早入世,可以早一点把握住机会,时不我待。

如果希望进一步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对此确实非常感兴趣,希望将来在科学技术领域有所建树,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那不妨选择攻读硕士研究生乃至博士研究生,若条件允许,甚至可以考虑申请到世界知名高校深造。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很多学生不得不延迟就业,在学校进一步攻读研究生,希望在就业市场能给自己增加筹码,这也不无不可。对于这类学生,我们建议其攻读目前国内推出的专业硕士,周期短,收益也较为可观,能拿到学历证书,尤其是名校的学历证书,这确实会让其在就业市场中有一席之地。

除了这两类学生之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另外一类学生,这类学生的家庭条件较好,没有什么经济压力,但对未来尚无明确规划。笔者认为针对这类学生,可以学习国外大学的做法,可以给自己一个gapyear(空白年),去旅行,去做义工,或者做其他事情,以便先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后决定是否需要攻读研究生。

2研究生的招收与录取

研究生的招收与录取是研究生培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有点类似于医学上的产检过程,在这当中我们需要有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也许有人会说:“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学生学不好,应该是老师的责任。”殊不知,孔子有三千弟子,但成名的也只有七十二个,从中也可以看出学生个体差别之大。在研究生的招生和录取当中,我们需要看学生是否有明确的人生规划,是否明确自己的兴趣所在。通常来讲,有明确人生规划、知道自己兴趣所在的学生,往往会对未来学业和生活中可能会碰到的问题会有较好的预期和心理准备,并为此努力,在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中也不至于慌乱无措。另外一方面,通过学生的考研成绩来观察学生的学术能力和相关基础,在现行的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下,我们也只能如此。但是研究生教育注重的是学生的科研能力、科研潜力,这虽然和考试成绩有关,但是绝不仅仅取决于考试成绩,学生的科研能力、学术潜力更多地和学生的品行有关系。而目前的招生制度,包括研究生招生考试统一命题,研究生录取统一分数线,以及研究生录取指标的问题等,已经严重影响了研究生培养质量。不过,目前武汉大学等国内高校开始推行的博士研究生录取的“申请一考核”制也许是一个不错的尝试,至少它可以克服当下研究生录取过程中的一些弊端,给予导师充分了解学生的机会,也给了学生更多选择导师的机会,不再仅凭一纸考试成绩决定考生的将来。

3研究生的培养条件

研究生培养的条件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以及对教育投入的加大,目前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等研究生培养单位的硬件条件已经基本具备。然而研究生培养的软件却还有所欠缺。这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比如一个学校的文化氛围和传统,学生和导师的个人修养与脾性,学校相关学科管理人员的科学精神以及研究生的待遇等。一个学校的文化氛围和传统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气质,在人文学科领域尤其如此;研究生和导师接触得是最多的,而研究生和导师的个人修养基本决定了他们对科学的态度和品位,决定了他们在科学这条道路上能走多远;而学校相关学科管理人员的科学精神基本决定了学校对学科的支持力度,这是研究生和导师研究能够深入进行的基本前提;研究生待遇问题则是研究生的基本生存问题,据说曾有某高校研究生因为学校生活费不够用,需要到职业技术学校兼职以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这就严重影响了学业。做好这几方面的工作,会为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

4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研究生培养的核心在研究生导师。研究生导师的水平基本决定了研究生能达到的高度。而一个学院的研究生导师的整体水平基本决定了该单位该学科的整体水平以及未来发展前景。国内早期的研究生导师制度是非常严格的,导师可选的范围也不大。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学生人数的增多,对导师的需求量增大,导师评聘的权利开始下放到学校的学位委员会。而随着高校扩招,大量海外人员回国,高校研究生导师开始呈现泛滥之势。到如今,为了限制研究生导师招生,甚至出现了有科研基金的老师才可以招学生,而没有基金的老师则没有招生名额的极端情况。这首先反映的是高校研究生培养的成本问题,培养研究生确实是需要耗费大量资源,另外一方面反映的是高校等研究生培养机构对研究生导师的要求,这当中有关于研究生导师的遴选问题,研究生导师科研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为了从中遴选出科研能力比较强的导师,采取这种政策可能也是无奈之举。但是笔者相信应该有更好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实行研究生导师的非终身制,依据研究生导师的科研活跃程度,由学术委员会决定导师是否继续保有指导研究生的资格。

5研究生的培养与研究生的自我教育

研究生最终的培养质量决定于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以及研究生的自我教育。目前国内研究生培养实行的仍是导师制,由导师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科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导师的研究方向基本决定了学生的研究方向,导师的品位决定了研究生以后选题的好坏,而导师的眼界和胸怀基本决定了看问题的高度,好的导师永远是以身作则的,能给研究生树立一生的榜样。而在这种导师制之下,其实研究生是有更大的自由的,毕竟导师指导的时间是有限的,更多的时间是由研究生自己安排,在这种情况下就更多地需要研究生的自我教育。在这个过程中研究生自学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有什么问题需要及时与导师沟通,即使所需研究的问题没有什么进展,也需要定期给导师汇报。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研究生导师要和研究生共同合作,走完这个过程,制定培养计划,确定培养目标,达到何种条件可以毕业等等。对于目前国内很多高校明确提出需要发表多少篇SCI论文才能毕业的要求,笔者认为这是需要调整的,毕竟这个政策已经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很多学科是需要学生潜心学习很长一段时间的,如果遇到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则更是如此。而国内这种制度无疑会催生一种状况,即学生为了毕业被迫选择一些简单容易的研究方向,只为赶在毕业之前发表一篇所谓的文章。研究生阶段是打好科研基础的黄金时期,切不可因为要发表几篇所谓高影响因子的论文而浪费了这段时间。对于研究生毕业的标准,可以学习德国和中科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做法,实行导师认可制,只要导师认为可以去申请答辩即可提交学术委员会。至少从目前来看,该制度在德国和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6研究生培养的最终目标

研究生培养的最终目标其实反映的是研究生培养机构乃至国家的教育思想和方针,它也直接决定了最后研究生毕业的标准。按照国内目前的状况,一般高校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得学位是有正式发表科研论文的要求的,有的高校甚至要求硕士研究生毕业也要发表科研论文。硕士阶段其实还只是开始接触科研的相关内容,一般达不到相应的高度,让这些人发表研究论文是不太合理的。也许研究生培养机构的初衷是好的,希望给研究生以压力,让其更好地成才,但是对于那些有志于学术的研究生,这个政策无疑只会让他们选择能在短期内比较容易发表论文的专业方向和问题,导致一些核心基础学科无人问津。从国家需求层面来说,这是非常不好的。国家培养人才的一个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因此从这个方面讲,为了满足国家各方面人才的需求,我们需要调整研究生培养目标,需要根据国家需求对不同类型的人才实施不同的标准,切不可一刀切。国家目前实行的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当是一个不错的尝试,不过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以做得更好。对于工程类研究生,应当强调实践和动手能力,这也符合国家当前对工匠精神的重视。而对学术类研究生,可以强调理论方面的要求,但也不可用论文硬性标准作为学生毕业的要求,可以设立学位委员会,在导师认可的前提下,将学位论文提交学位委员会审阅。

猜你喜欢
研究生培养
校企联合培养工程类硕士研究生方法研究
研究生培养中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的构建
研究生车辆动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非形式教育理论的研究生素质培养的研究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
多学科跨专业协同创新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分析与探索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模式及成效
养殖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张岂之先生教育研究纪事
美国普渡大学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