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灵元
摘 要:初中阶段是学生个体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生理的发育、心理的发展,大部分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对基本处于留守状态的农村学生来讲,这样的问题会更多。因此,作为一名农村初中班主任老师,要及时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保障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
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多样化的选择和激烈的竞争,使人们普遍承受着各种压力。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随着学生社会阅历的丰富,思维能力的发展,他们的身心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特殊时期,也是一个关键时期。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升学压力,导致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产生各种心理困惑,出现迷茫、失落、无助等适应不良现象,在此状态下,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支持和帮助,以解决自身在学业、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产生的一系列心理问题。
一、班主任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广大农村,因家长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家长对学生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异。加上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家庭变故、父母外出务工等现象,使很大一部分学生处于无人监护或无父母监护的留守状态。由于这部分学生平时缺乏及时有效的家庭教育,缺少家庭的温暖,所以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如在学习上遇到困惑他们就表现出紧张、急躁、焦慮乃至恐惧;在人际交往中会表现出怀疑、孤僻、自私;在生活中会表现出过分的自卑、失落及冷漠。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就会影响个人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影响到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出了明确要求,指出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重视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解决好初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对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整体水平的提高有积极意义,这也成为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班主任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1.营造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
良好的班级环境对促进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班主任,要积极创设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在温馨、轻松的班集体环境中形成热爱生活、善于沟通、勇于进取的心理品质。
2.对个别学生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
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多是个体现象,班主任要通过合适的方式及时对个别学生进行咨询与辅导,做到对学生的个别问题能区别对待,可尝试采用单独谈话、专项辅导、针对训练等适合个体需要的方式,帮助学生消除困惑和障碍。如,出现考试焦虑症状的学生,老师首先要通过沟通交流了解清楚学生产生焦虑的原因,是来自自身压力过大还是父母期望过高等,然后再确定合理的期望值,帮助学生提高应试技能,减轻或消除考试焦虑症状。对存在厌学问题的学生,老师先要了解厌学是由于家长教育方式不当、学校师生关系紧张造成的,还是因学生个体智力因素而导致,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与矫治。
3.借助各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的许多课程中都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班主任要充分利用教材和教师资源,及时就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与各学科教师进行交流,借助学科教师的教学,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学科中。比如,历史课教学中可借助历史人物的英雄事迹和意志品质对学生进行抗挫折能力教育;语文课教学中可利用文中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人物心理的描写及综合实践活动等内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我意识。在班主任和各学科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用积极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形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
4.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要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等途径,给家长就“如何对子女进行家庭心理教育”提供技术指导和帮助,让家长认识到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要从孩子成长的角度出发来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正确教育子女,尽量多抽时间与孩子交流,在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中建立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从而保证他们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对农村初中班主任而言,一方面要履行教师职责,另一方面又要扮演学生监护人角色,既要负责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又要承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任务,可谓任重道远。因此,班主任在琐碎、繁忙的工作之余,还需要加强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充分利用好班级、学校和家庭三个环境,统筹学生、老师、家长三个群体,坚持集体教育与个别辅导、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全面落实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每位学生身心都能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韦绍和.农村中学班主任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J].教育管理研究,2015(26).
编辑 李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