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栋
摘 要:时代进步对思想品德教育的挑战和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客观要求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为了实现课堂生活化,结合实际教学提出了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活中的事例;加大学生的切身体验,感悟思想品德课中的理论;把课堂延伸到生活实际中。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
把初中思想品德课本内容理论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用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去印证课本中的理论,用课本中的理论系统去剖析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的本质原因,用课本统领实际生活,用实际生活填充和丰富课本理论内容,使得课堂教学成为课本理论和实际生活之间的桥梁,促使学生既具备完整深厚的理论知识,又具备剖析身边发生的事情的本质的能力,从而形成理性正确的认识,构建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这便是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含义和目的。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1.时代进步对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提出了新挑战
思想品德属于意识范畴,物质社会决定着思想品德。思想品德的发展要和物质社会的发展保持协调。当前,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这从客观上要求人们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思想品德。然而,如同其他的意识一样,思想品德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如果长期不能改变这种状况,思想品德会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能动的反作用,阻碍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故而必须通过思想品德教育来提高全社会的思想品德水平。作为思想品德教育中最重要环节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只有通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才能应对时代的挑战。
2.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
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依然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填鸭的方式,向学生灌输思想品德理论。这使得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处于人生最活跃期的初中生,对这种刻板的课堂自然无法提起兴趣。更无法把思想品德中的理论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例如,学习了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第一课第三节“难报三春晖”后,大多数学生依然我行我素,依然向父母索要金钱,用来买品牌的衣服,买一些中学生不必要的物品。曾经和学生在课下交流,他们的观点是学习思想品德是为了学知识,为了考试。他们完全把思想品德课和实际生活割裂开来。造成这种结果的最重要原因便是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和实际的联系。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
1.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活中的事例
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具有普适性质,是面向全国的初中生的,因此教材中引用的一些事例和一部分地区的学生的生活之间有一定的差距。如果照本宣科,那么学生很难把老师所讲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这大大影响了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因此,教师应该在吃透教材原理的基础上,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和学生生活关系密切的事来代替课本中的事例,从而增加学生的切身感受,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加大学生的切身体验,感悟思想品德课中的理论
通过扮演短剧等方式,把生活中的场景搬进课堂教学,在场景的重现中感悟思想品德课中所学的理论。比如,在上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第九课第三节“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这一课时,先设置这样的问题:“在公交车上,一位抱着孩子的母亲站在坐着的自己旁边,我们为什么要让座?”然后设置这样的一個场景,让一个学生坐着,另一个学生抱着一个装满书的书包——孩子,站在旁边。等过了一段时间,坐着的学生和抱着书包的学生交换角色。最后,请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通过这个短剧和学生的切身体会,以及转换角色的剧情设置,学生很容易感悟到“换位思考”的重要性。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他们一定会作出正确的选择。
3.把课堂延伸到生活实际中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其目的是借用实际生活中的事例来理解理论,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因此,把课堂延伸到生活实际中是促进课堂生活化有效的途径。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可以到附近的养老机构给老人洗一次脚,洗一次头,帮他们剪指甲等等。如果通过日记、感想等的形式把自己的经历感想记下来,再在上课的时候,利用相关内容加以引导,使得学生把理论和实际融为一体,从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明确今后自己该如何去做,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是思想品德理论和实际生活之间的桥梁,要想学生在理论和生活之间联系,就必须通过课堂的生活化,筑牢、筑宽这座桥梁。这个工程是复杂的艰巨的,需要无数的同仁齐心协力,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荣.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6(30):105.
[2]孙履震.以生活引领成长: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J].亚太教育,2016(30):50-51.
编辑 彭 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