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英文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源自于课程本身的特殊性。结合已有教学经验,本文分别从学生、教师队伍和课程设计这几方面进行实践探讨,在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全英文课程 教学设计 ACCA
【基金项目】上海海事大学本科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建设之全英课程建设项目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117-01
一、引言
首先,从社会需求上看:面对国际贸易所呈现的全球化趋势,对专业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也成为各高校的重任。ACCA方向班的主旨是为了培养更多熟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国际审计准则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其次,从教学模式上看:从传统教学到全英课程教学,教学模式正在发生着巨大的演变。这跟教育国际化是分不开的。而要实现ACCA专业与国际的接轨;这不对高校、对教师、对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和其中存在的实际教学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
二、ACCA课程设置
ACCA课程主要是基于英国ACCA考试框架的科目而设置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该框架地下的具体科目。
根据ACCA官网发布,全部考试科目共14门,其中包含基础的9门科目,分别是《会计师与企业》、《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公司法与商法》、《业绩管理》、《税务》《财务报告》、《审计与认证》、《财务管理》;专业的5门课程,分别是《公司治理、风险管理与职业道德》、《公司报告》、《商务分析》,这三科为必考科目,另在《高级财务管理》、《高级业绩管理》、《高级税务》、《高级审计与认证》中选考两科。专业科目作为专业、高级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核心技能,因此难度上要比基础更高。
我们主要采用英国原装引进教材。目前ACCA认可的教材出版商有三家,分别是BPP、Kaplan和Becker。根据笔者已有教学经验,及上海地区其他高校教材选定的情况来看,教材主要来自BPP和Kaplan。两家教材的内容体系均按照ACCA官方考试大纲设计,但在章节设置上存在略微差别。因此不会出现类似其他全英课程存在的“教材选择混乱”这一现象。
三、全英教学存在的问题
之所以介绍ACCA整体科目框架,是为了让读者意识到让学生课堂学习氛围更接近国际化教学的情境。这也是高校在选择教学模式时之所以与众多培训机构这种“以中文为主,英文为辅”方式所不同的根源。从2010年后开始,地方高校纷纷推出非英语专业的双语、全英课程建设。在双语课程的基础上,引入全英课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方面
以《会计师与企业》(以下简称F1)为例。作为专业基础课程,这门课程被安排在一年级开设。该课程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包含了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经济学、会计学基础等多学科知识。此外,该课程是《公司治理、风险管理与职业道德》、《商务分析》的基础,很多基础理论均出自F1。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对新生来说,要迅速从传统中文课程调整到全英课程中来,挑战可想而知。首先,大学课程设计更强调专业性。在没有中文相关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要掌握这些专业理论,需要消耗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其次,尽管在大学阶段会有专门的语言课程;但语言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我们会发现,很多同学没法做到与老师思路保持一致。这就是语言积累不足带来的弊端。
(二)教师队伍方面
任课教师语言和教学水平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全英课程建设的成效。在申报全英课程项目时,评审专家非常重视申报负责人的国外学习经历。而在组建教学队伍时,团这也成为了关键指标。因此,在招聘时,学校都会倾向于招聘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博士。但这类教师的比例仍然非常小。尽管有后期访学的机会,很多教师仍以科研为重。而在教学过程中对语言的应用也是另一码事了。我们经常看到老师过于在意语法或语句通顺,而忽略了与学生互动。
(三)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方面
由于学生语言积累的不足,就会经常出現任课教师唱独角戏的情况;学生一问三不知;即便是同一节课刚讲的内容,学生的反应也很木讷。而究其原因,则是由于课程设计的不当。以F1为例,要求一年级新生使用非母语语言来理解理论,难度可想而知。很多老师仍然采用传统“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个时候就会碰壁了。更为严重的是,他所起产生的连锁反应;基础课程掌握的不到位直接影响后续课程教学的成效。
三、全英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和改进
(一)学生语言的要求
跟其他专业同学不同,ACCA方向班同学在语言上必须有更高的要求。事实上,目前对于ACCA方向班学生的组成,学校在招生方面也采取了一些做法:他们会对新生进行语言水平考试;对于有意向的同学,根据其水平考试成绩,择优选择。此外,在大学英语通识课程设计时,也可以适度增加课时量和语言学习难度。
(二)教师队伍的建设与转型
对于参与全英教学的老师来说,有两点要求: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英语教学应用的熟练。我们会碰到两类老师:一类是专业知识掌握非常透彻,但英语教学不熟练或不具备英语教学能力的老师;另一类是英语教学有一定的技巧,但在专业知识积累上仍存在不足的老师。要从整体上扩大能够胜任全英教学的教师队伍,务必需要让这两类老师转型突破。同时也要意识到自己与大学英语通识课程教师的不同。
(三)教学设计的突破
根据上述课程框架表,我们知道这些课程是有一定关联性的。基础课程内容更多是抽象、理论性的,如何不让学生在有限的语言积累前提下,仍能保持学习热情,这就跟具体教学设计有关了。看过ACCA课程教材的老师和同学都知道,每门课程的知识点是非常多的。因此,通过适当的教学设计,将课堂主导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参与过程中同时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四、结语
在外部市场环境的驱动下,培养与市场相匹配的专业型人才是高校不可推卸的责任。而面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可复制性,如何基于学生自身的特点,从学生、教师等方面,全面克服其中存在的不合理性,提升全英课程教学应有的成效和水平,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
[1]古任.全英文教学现状与“以学生为本”教学方法探索——以《财务管理》全英文课程为例[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77-82.
[2]马吉平.专业课全英文教学探讨[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3):120-122.
[3]余冉,杨安康.以学生为中心的全英文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以环境微生物学为例[J].高教学刊,2017,(4):8-9,12.
作者简介:
徐梅鑫(1983-),女,博士,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财务与会计系讲师,研究方向为企业创新管理。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