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雅
【摘 要】“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是小班化教育的核心诉求。在小班化的班级管理中应充分体现这一诉求,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制一套富有激励性的班级管理制度,帮助孩子树立制度意识。具体可从“内化目标,建立制度框架,激发民主意识;因生制宜,完善评价制度,激发进取意识;集思广益,健全管理制度,激活创新意识”三方面着手优化小班班级管理,让每个学生的内心都能被搅动起来,激励他们努力向前,在各个方面得到长足发展。
【关键词】班级管理 内化目标 因生制宜 集思广益
班级管理中,靠什么去搅动孩子的心?靠制度。好的制度不只是用来约束人的,更是用来激励人的。笔者在小班化班级管理实践中,摸索出一套班级管理制度,从而让制度搅动每个孩子的心,让孩子不断获得前行的正能量。
一、内化目标,建立制度框架,激发民主意识
人是一种有感情、有理智、有欲望和有需要的高级动物,当人从理智上或感情上选择了某种需要,他就会尽力去追求它。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制订各项制度,正符合这一心理规律,如此制订出的制度将会是激励学生的有效动力。
(一)创建班级自主管理的体系
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是班级制度建设的根本依据,班集体组建之初,笔者先引导学生学习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随后群策群力制订并表决通过《班级公约》《班规》,设置了相应的执行岗位,明确了岗位职责,通过竞聘上岗,实现了班级自主管理。从下表可以清晰地看出班级自主管理的体系。
[中
队
长 文明副中队长 路队管理 午餐纪律 晨读管理 眼操管理 学习副中队长 英语课代表 数学课代表 语文课代表 生活副中队长 抽屉监督 午餐监督 红领巾监督 服务副中队长 所有班干部 卫生监督员 ]
(二)建立 “三层次”管理制度框架
为了使管理更为细致到位,笔者在班级管理中融入了小组互助的管理元素,摸索出一套由班级自主管理、小组互助管理、个人自我管理三层次相辅相成的、网格式的、立体式的班级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建立相关制度。下图为本模式主體制度的框架。
][活动的开展][班干部评价考核
][小组的组建
][小组竞赛细则
][评价与奖励
][周得星评比][每周反思][个体自我管理][小组互助管理][班级自主管理][“三层次”管理制度框架]
班级的制度实施以一个学期为单位。新的学期来临时,笔者会让学生分组重温原来班级的各项制度,并根据上学期的执行情况,提出修改建议,由组长汇总后,提交全班讨论,半数以上通过的才能成为一项新的制度。这就像人代会提交提案一般,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和认真程度绝对不亚于那些人大代表。
参与制度的制订、修改,本身也是一种让学生明确班级管理应该做什么、如何参与和开展班级管理的教育。学生自主制订班级制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而良好宽松的成长环境往往能使人的天性充分发挥,也比较容易让学生形成自信的心态,而且有利于学生长大以后保持持续的创造力。这份参与班级管理的民主意识,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二、因生制宜,完善评价制度,激发进取意识
在制度的实施过程中,笔者发现,初始考虑是难以周到的。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个性迥异的学生,显然有一部分学生会丧失积极性。小班化教育给我们提供了因材施教的有利条件,由于生额少,我们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殊情况,对评价制度一点一滴地进行补充、修改,使评价制度日趋完善,激励效果日趋明显,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展示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身价值。
(一)完善学习竞赛制度,激励“两极生”
1.小组分层联评。设置小组分层联评方式:每组推荐两名学习暂时落后的同学,共10名,将这10名同学分两组,各组内5名同学竞争力均衡。每组评选出两名周得分最高的,奖励一颗学习星。这一制度让暂时落后的同学有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机会,在新的一周里,他们也有得星的希望,也可以憧憬胜利,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容易激发。
2.制定优惠政策。班里还有两位特殊学生,不仅学习成绩与其他同学拉开一大截,而且经常惹是生非,没有同学愿意和他们一组。后来我们在分组前就组织讨论:如果翁、王是你的组员,你希望你的小组得到哪些优惠政策?讨论汇总后,我们在小组竞赛制度中补充了以下条款。
(1)汇报展示: A级同学发言加1分,B级同学发言加3分,C级同学发言加5分,翁、王所在组发言加7分。未达最佳的视具体情况加分。
(2)背书、听写:第一名加4分,第二名加2分,第三名加1分。翁、王所在的组如果超过其他组获前三名,在原加分基础上再加1分,如果当天完成任务加4分。
(3)课堂作业:以订正好为准,第一名加4,第二名加2分,第三名加1分。翁、王所在的组如果超过其他组获前三名,在原加分基础上再加1分。
(4)考试:平均分第一的组加8分,第二名加4分,第三名加2分,在平均分以上的组加2分。翁、王所在的组在此基础上多加1分。
这些优惠政策一出台,这两名学生原本遭人嫌弃,现在倒成了香馍馍。这也激发了他俩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在组员的帮助下,努力学习,立志为小组多得分,把搞恶作剧的心思都用在学习上了。
3.增设学优奖励。学优生在帮助后进生时,常常会因精力分散而影响自己的学习。而这些学生只要给他们适当的提醒,便可避免这样的问题发生。于是我们除作业的常规加分外,还制定了如下对学优生的奖励政策。
(1)测试前三名可奖励单科学习星以及200分,前十名的奖励100分。此分为得星作积累。
(2)获前三名的可为组里加2分,前十名的可为组里加1分。
(3)参加各类比赛,获校级奖项可为小组加3分,县级加5分,市级加7分,省级加10分。个人可得相应学科的学习星一颗。
如此一来,学优生中出现了一股强劲的学习劲头。除了学好课内的知识,还努力发展兴趣爱好,对于各类竞赛,参与的积极性也明显高涨。本班学生参加综合学科各类竞赛,获省级奖项的有2人次,获市级奖项的有3人次,获县级奖项的有10多人次。
(二)完善生活管理制度,帮助“邋遢生”
井井有条的生活管理是提高学习效率,保证生活质量的前提。学校一直很注重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但总有学生难以达到要求,安放学习用品零乱,学习过程中为了寻找学具得花上半天时间。针对这些学生,我们在生活管理制度中补充了如下条款。
(1)抽屉整洁干净,管理员检查发现一次未做到扣1分,如明显进步的可加1分。
(2)徐、翁、王、骏、陈等生的生活管理指导教师童、付、汪、叶、黄,指导效果明显,奖励服务星3颗,有所进步奖励服务星1颗。
本制度实施一段时间后,这5名一直不能得“周生活星”的同学,现在已能经常得星,取放物品迅速,课前准备充分,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三)完善文明管理制度,规范“调皮生”
本班学生中原有全校知名的“四大天王”,他们行为恶劣,堵厕所下水道、踢门、暴打同学等,无所不能,平时的小动作更是数不清。原文明管理制度,只要有一次扣分就不能得本周文明星,因此得星对于他们来说相当困难。于是我们补充了以下几条:
(1)一次集会、出操认真加3分。
(2)在这些方面做得特别好,受到教师表扬每次加1分。
(3)加分与扣分可抵消,一周内总数为正,则得星。
三、集思广益,健全管理制度,激活创新意识
小班化教育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条件和归宿,不仅要学生去适应环境,而且强调让环境去适应学生的发展,在这里学生是班级的小主人,学习的小主人,他们有权利对原有环境提出质疑,并设法改善。而小班化教育中师生交往、生生交往、教师与家长的交往频率增大,情感交流机会也更多,教师能更多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考虑家长的意愿,从而达到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之效。
(一)“轮换”,让责任分分开
班级中组内的分工由小组成员讨论决定,这样不仅满足了每名组员参与管理的愿望,而且激发了每名组员对小组工作的积极性、责任心。下表是经组员们共同讨论后制定的组内分工表。
[分工 责任人 工作职责 总组长 负责组里各项事务,及时发现组内的好现象和问题,组织组员开会,指导和协助各科组长工作。负责组里的纪律,调节组员关系 学科组长 语文 收语文作业,记录语文得分,语文作业辅导安排,解答语文问题,组织语文课上的小组讨论,统计语文考试平均分 數学 收数学作业,记录数学得分,数学作业辅导安排,解答数学问题,组织数学课上的小组讨论,统计数学考试平均分 英语 收英语作业,记录英语得分,英语作业辅导安排,解答英语问题,组织英语课上的小组讨论,统计英语考试平均分 副科 收交其他(科学、美术等)作业,关注副科的课堂纪律 卫生组长 负责组内地面卫生及放学课桌椅整理 生活组长 负责提醒组内同学佩戴红领巾,穿校服,及抽屉整理、吃饭纪律等 ]
(二)“抽签”,让分组换换招
分组要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我班创造性地实行了先分类、后抽签组合的分组方式。这样分组显得很公平,谁也没有怨言,避免了教师独立操作产生的一些不良影响。
抽签中竟发生了一件可怕的小概率事件,陈和翁这对水火不容的冤家,现在竟凑在了同一组。我原想介入拆散他们,但他俩倒觉得有缘,信誓旦旦地说要为小组共同利益和睦相处。因为有这份决心,两个人虽经历了不少曲曲折折,现在真的能合到一处了,这算得上是班级中的一大奇迹。
(三)“微博”,让评价变变脸
进行小组合作,许多事情在小组层面就处理了。为了增加教师的了解渠道,加强组员的沟通,我们建立了专门的小组日记制度,由组员轮流记录组里发生的事。
一次,一组长记录组里一名落后的组员通过努力,在前10名中背完了书,为组里加了4分。对此事,该组其他组员也激动万分,纷纷问我:“老师,我能不能在组长写的日记后‘顶一下?”我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同意了。于是这名同学便在日记后写上:“×××,你真棒,你是我们组的骄傲!”其他组员也纷纷“跟帖”,这一做法迅速地使本组同学的心凝聚在一起,战斗力倍增。其他组纷纷仿效起来,这又成了一条不成文的制度。本子上不仅记录事件,还可自由发表议论,孩子们便把它称为本子上的“微博”。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充分发挥制度的激励作用,搅动每一个孩子的内心,让每一个学生在制度激励下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形成积极向上的个人行为目标,不断获得前行的正能量。为了这个目标,我和孩子们将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朱香平.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管理方法[J]. 教育创新学刊,2012(3).
[2]汤燕. 小班化教育背景下的班级管理[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3]曹霞. “小班化”背景下的班级管理模式探究[J]. 教育管理,2012(23).
[4]余洁.透视美国小班化教育改革浪潮[J].外国教育研究,2002(4).
(浙江省龙游县阳光小学 32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