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旦
摘要:新课程改革促进我们努力改善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数学教学中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各种课型都受到关注。可是试卷讲评课却被一直冷落着。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尝试小组合作背景下的试卷讲评课的实践研究。通过自我纠错、互查交流、集思广益等环节,让学生真正成为试卷讲评课的主人。
关键词:试卷讲评课;自我纠错;互查交流;集思广益
基于试卷讲评课的“主体参与性”原则,笔者初步尝试的小组合作背景下的试卷讲评课的流程如下。
一、课前留白,自我纠错
在试卷讲评课前,通常会提早将试卷发放给学生,给学生留出空白时间,先进行自我纠错。通过这次自我纠错,对于审题不清或者计算错误以及考试期间大脑临时短路等原因造成的错误,我们把这类错误题称为“噢”题。在这个环节中,要求学生写出错的原因及反思。
1.审题不清
对于审题不清而出错的问题,通过课前留白,学生自我纠错,写反思,提出避免出类似错误的策略,这比传统教师在课上告之学生:审题要仔细,要体会得深刻多了。
2.计算错误
每当试卷一发下来,如果你当堂问学生你为什么会选错,学生的回答就是计算出错。事实上真的是计算出错吗?其实不然,归根到底还是不理解题意,但是通过自我纠错,写反思,学生才会深刻体会出错的原因。
3.大脑一时“短路”
例1: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x>-2,正确的是( )。
这是学生D在发到试卷那一刻发出的责备声。因此这类“噢”题,可能真的是学生当时大脑一时“短路”造成的。我想这可能是避免出现因大脑一时“短路”而出错的又一剂良方妙药吧。
二、小组合作,互查交流
通常,在试卷讲评课上,小组内部进行讨论交流自我修正中没有完成的题目(个性问题),一起分析解决。当然要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同时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通常让成绩较差的学生讲自己的错题思路,即便他的思维有误,也应鼓励他尽量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以便清楚地了解其学习中的困难究竟发生在何处。这些个性问题,通常借助小组的团队力量就可以解决。
像这样开放的题目,小组内答案也是多样的,也有组员的答案是错误的。因此借助小组合作,互查交流环节可以讨论,从而得出更加完备的答案。
三、班内展示。集思广益
对在小组交流中还不能解决的问题,所谓的共性问题固然需要在班级范围内讲解。在小组合作中,选派小组代表上来讲解取代了传统的教师讲解。而且,一组讲解之后,其他组可以补充与质疑。尤其是在做几何证明题的时候,一题多解。在这个时候会体现的淋漓尽致。
1.展示创新点
上台展示的学生不仅是在讲题,而且也是在展示思维方法。展示答卷时的思维方法,交卷后的思维方法,此刻的思维方法和最佳的思維方法。例如:
例2:(选自单元练习卷)已知点A,B的坐标分别是(2m+n,2),(1,n-m),若点A和点B关于y轴对称,则m+2n的值为____。
此题一般的解法是:∵点A和点B关于y轴对称,∴2m+n=-i①,n-m=2②,解得m=-1,n=1,∴m+2n=-+2×1=i,但是,班上的A同学上台展示:“可以直接把这两个方程加一下,就可以得出m+2n=1。根本不需要去计算m,n的值。”经他一点拨,学生们豁然开朗。原来他运用了数学中重要的数学思想“整体思想”。我当场表扬了他:“你善于观察,很会动脑!我们向你学习。”全班同学用掌声鼓励了他。老师启发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要多观察,学会选择更优的解法。A同学的创新解法,完善了这种题型的一题多解。比起直接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完成,更有效,学生更有积极性。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在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探求欲望,创造条件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而且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教师要鼓励那些用不平常方式来观察和思考的学生,鼓励学生发挥敢猜想的精神,利用他们的好奇心理激发他们参与创造性思维的热情,逐步培养成善于探索创新的个性品质。
2.暴露困惑点
例3:(选自单元练习卷)在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BCD各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0,0)、B(9,0)、C(7,5)、D(2,7),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B同学上台展示的她当时考试时的解法,取点E(5,0),连接DE,CE。同时她也很顺畅的证明了ADEF是直角三角形(运用了勾股逆定理)。紧接着计算ADEF、AAED和ACEB的面积。貌似这样的解法也很完美。但是为什么结果和标准答案不一样呢?此时,教室里异常的安静,大家都在全神贯注地思考着。突然,C同学大喊:“老师她的三角形AED的面积计算错了”。顿时B同学也“噢”了一声,她也恍然大悟,原来她的错误点在这里。
有时候,一个学生一道题目的出错,不能够简单的解释为粗心或者全不懂。有时候让学生上台暴露下当时考试时的思维过程。不仅让展示的学生在讲解的过程中有不一样的收获,而且也会让倾听的学生收获到不一样的思维方法。
在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中,要以学生为本,注重启发和引导,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给学生进行创造的机会,让学生由知之者变为好之者,由好之者转为乐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