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秀
摘 要:新时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是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开端,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基础和不竭动力。教师在小学劳技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主动探究,自主提问。
关键词:小学劳技;问题意识;创新;提问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08B-0090-02
学生在学习认知活动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由此产生一种怀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就是所谓的问题意识。在这种问题意识的推动下,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问题意识,但很多学生不敢提出疑问。教师要采取积极措施,打消学生顾虑,为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一、营造民主氛围,激活学生问题意识
学生只有在自由、放松的精神状态下,他们的问题意识才能被激活,学生才能大胆提出疑问。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拥有绝对的权威,课堂教学缺乏民主。这种专制型、权威型教学模式严重束缚着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学生问题意识淡薄。教师要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萌发问题意识。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营造民主氛围的基础,教师要利用语言、行为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放松,让学生敢于提问,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奠基。
在学习六年级下册《插花艺术》之前,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新课,并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设计中:“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是插花,如果让你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你会怎样设计,你会用怎样的方式让大家了解插花,喜欢插花?”学生利用课下时间积极开展设计。上课伊始,教师引导学生展示教学设计流程。有的学生上台展示道:“为了能够吸引大家的注意力,我事先搜集了各种花卉的相关资料,了解其类型及花语,然后进行倒T形插花示范,在观看过程中,大家对插花的兴趣被激活,并能够主动提出疑问。”教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点评。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设计中是民主课堂的重要表现。教师要善于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设计中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实现对知识的内化。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自尊心也极强,如果教师总是否定学生的意见,否定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将会受挫,再遇到问题时,就不愿意主动思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将无从谈起。因此,教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他们的问题意识。
二、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乐于提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学六年级学生对知识的需求量极大,知识积累也达到了一定程度,对待某些问题,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要把握住学生这一特点,设置适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乐于提问。将问题设置在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中,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还能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必须体现问题的多样性。
在学习六年级上册第4课《做家用电器的主人》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商场内的家用电器促销活动视频,并向学生说道:“今天是某商场十周年店庆,家用电器全部五折出售,你是否也心动了呢,赶快挑选你喜欢的或者你需要的一款家用电器,将它带回家吧!”学生纷纷挑选自己需要的家用电器。选好后,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大家在挑选家电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些家电的使用,你是否会正确使用这些家电呢,如果不会用,该怎么办呢?”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思考。有的学生说:“这个问题我知道,如果不会使用新买的家用电器,可以阅读说明书,家用电器的包装盒里都会有说明书,打开说明书,按照说明步骤进行操作就可以了。”还有的学生说:“以前家里有一台一模一样的电饭煲,所以我知道该如何操作,使用时,首先要检查电饭煲各零部件是否正常……”
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丰富问题设置的方式。可以充分利用游戏创设问题情境,也可以利用实践活动或者具体实验进行创设。选用何种方式,必须根据文本内容和实际需要选取。只有这样,学生才愿意主动提出疑问。
三、自主探究学习,促使学生善于提问
以实践为主,积极培养学生的劳动技术综合素质是小学劳技课程最突出的特点。一直以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形式进行知识的传授与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束缚了学生知识层面的拓宽,学生的学习活动被教师掌控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理应掌控着学习的主动权。教师要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角色,将学习活动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在学习六年级上册《小帆船》时,教师在课堂示范小帆船的制作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观看后,兴奋地说道:“老师真是心灵手巧,就这么几分钟,一艘漂亮的小纸船就叠好了,我也好想试一试,如果我自己能制作一条小帆船,放在床头,那是一件多么令人骄傲的事情呀。”教师对学生的想法予以鼓励。教师展示制作帆船所需工具,并进行示范展演,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制作过程。学生根据教师演示的操作流程探究帆船制作过程。有的学生说:“我觉得制作帆船应该分为四个步骤,首先要锯出船头,其次,小心翼翼地刻出安装尾舵的槽口……可是我有一个问题,直接锯船头就可以吗?需不需要先将船头的轮廓画出来?”还有的学生说:“我认为你的操作步骤太笼统,不够详细,根本无法全面展示制作过程,如制作小帆船需要哪些必备材料,这个问题你就没有交代清楚。”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更真实。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提出问题,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題。
问题意识的形成始于学习兴趣的激发。要想实现对知识更深层次的感知,必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基础,对小学劳动与技术教材中相关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内容、具体实例做出判断,深度解读,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展开思考,从而在思考中提出疑问。endprint
四、师生交流互动,激励学生勤于提问
《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劳动技术教学中的评价要体现多元性,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和问题意识,多方位,多角度对学生开展评价。要想实现评价的多元化,教师必须深入到学生群体中,与学生开展交流互动。小学六年级学生虽然能够提出一定问题,有些问题是有价值的,但有些问题是不成熟的,没有太大价值。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有义务对这些问题进行分类处理。
在学习六年级上册《翻盖垃圾桶》时,教师激趣导入:“生活中,很多日常用品根本不需要花钱买,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制作,今天我们要制作的这个东西非常重要,日常生活根本离不开它,这就是垃圾桶。”学生们的制作积极性被激活。教师引导学生制作垃圾桶,制作结束后,教师检查学生的制作情况,并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在交流中,有的学生问道:“为什么三根细金属丝的长度不同,如果金属丝线长度相同可以吗?为什么一个纸杯要剪掉1厘米,而另一个要剪掉3厘米?”还有的学生说:“既然纸杯可以制作翻盖垃圾桶,那它是不是还有其他用途,是不是还可以制作其他生活用品?纸杯太容易坏掉,制作垃圾桶还可以用哪些材料?奶粉盒可以吗?”教师可以为学生解答这些疑惑。通过这样的交流互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学习兴趣也更加浓郁,学生提问的次数逐渐增多,提出的问题也更加合理,更加科学。
在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要耐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多元性评价、发展性评价,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存在的问题。通过师生交流互动,学生提出的问题得到解决,学习行为得到修正,学习效率大大提升。
小學阶段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时期。教师要把握住这一关键时期,在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中营造民主氛围,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想问。设置相应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乐于提问。积极开展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善于提问。师生交流互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采取综合措施,使学生萌生提出与劳技课程有关问题的冲动,促使其思维更加活跃,个性得到发展,课堂教学也更加真实、有效。
参考文献:
[1]盛其仁.小学劳技课程综合化实施的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14,(3).
[2]谈琴芳.优化实践过程提高劳技教育质量[J].中国教育学刊,2013,(S2).endprint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7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