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小学生深入文本对话的“三个策略”

2017-09-01 02:10吴光明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引导策略小学语文

吴光明

摘 要: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引导小学生进行文本对话,是十分重要的。小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还比较低,教师要对小学生的文本对话进行有效引导。本文结合教学实例,论述了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对话的三大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本对话;引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08B-0070-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语感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现在很多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阅读课的教学中,往往不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看上去十分热闹,但是,这种热闹只是“表面化”的,学生并没有参与到语文课程的学习中去,也没有与课文进行深入的文本对话,这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是不相符的。在“学为中心”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落实,要引导学生通过文本对话来提升他们的语感能力,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设计有效情境,激发文本对话的兴趣

小学生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如果缺乏文本对话的兴趣,那么他们是不可能高效地参与到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去的。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有效的情境激发起小学生文本对话的浓厚兴趣。

(一)创设背景情境,激发文本对话兴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文本的背景,帮助学生补足生活经验,以此促进小学生进行高效的文本对话。

例如,在《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一篇课文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何人们总是喜欢在宋庆龄故居前面的樟树下拍照合影呢?”对于这个问题,小学生是没有任何生活经验的,因此他们难以理解,如果仅仅靠课本中的内容,小学生根本不可能找到问题的答案。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把宋庆龄一生的革命经历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就能够感受到宋庆龄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革命。有了这样的背景知识以后,然后我再让学生回到课文中去,这样学生在联系上下文的过程中就能够轻松地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从而完成对文本的深入对话,理解文本的基本内涵。

以上案例中,正是因为借助背景知识的补充,以此有效地引导学生走到文本深处,这就能够让他们与文本的语言进行深入对话,来提升他们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调动文本对话热情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问题情境来激发起小学生文本对话的积极性。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小学生的阅读热情,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嫦娥奔月》时,课堂上突然有一位学生问:“嫦娥为什么一定要飞到月亮上去呢,飞到其他星球上不可以吗?”教师认为学生提的这个问题非常有创意,于是组织学生进行文本对话,但是小学生在对“嫦娥为什么一定要飞到月亮上去?”这个问题争辩了十几分钟后仍然没有答案,浪费了很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很显然学生这样的文本对话是没有多少意义的,因为这样的问题是游离于文本内容之外的。

文本对话的核心内容应该紧扣文本的主旨,这样才能让小学生通过文本对话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要通过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文本思考。如,在《嫦娥奔月》这一课的教学中,基于文本的基本内容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情境:“在这一篇课文中,作者主要描写了嫦娥奔月的过程,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通过哪些词语把这个过程生动地展现出来呢?”这样的问题情境就能够引导学生基于文本基本内容,进行有效的文本对话,从而在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促进对文本基本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文本对话才是高效的。

二、捕捉课堂细节,推进文本对话的深度

“细节决定成败”,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課堂上的细节,以细节为教学切入点引导学生进入深度的文本对话,以此推进文本对话的深度。

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这一篇课文时,根据文本基本内容,他设计了这样的导读问题:“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从哪里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是十分喜爱的?”不可否认,这位教师设计的这个导读问题是十分有效的,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在文中找到法布尔喜欢昆虫的词语和句子。在反馈环节,有一位学生这样发言:“老师我觉得可以从‘法布尔高兴地喊起来……妈妈我捉到了一只会唱歌的虫子这一句话中看出他对昆虫是十分喜爱的。”对于这位学生的发言,教师只是简单的表扬就过去了,其实,学生刚才说的这一句话就是文本中的一个细节,也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生成的细节性教学资源。因此,在教学中就要以这位学生的发言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对文本展开深入的对话。在这一位学生发言后,可以这样追问:“是的,从这个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法布尔十分喜爱昆虫,这个句子是一个比喻句,句子中的‘会唱歌应该加上引号啊!作者为什么没有加上呢,是不是他漏掉了?”

通过这样的追问,就能够有效地引发小学生强烈的辩解欲望,他们会根据为什么不给“会唱歌”加上引号而展开辩论,通过深入的思考与辩论,他们就会发现作者在这里不加引号,更能够突出法布尔是个昆虫迷,因为这样的表述形式能够体现出在法布尔的心目中,把昆虫看成是小生灵、小伙伴。

三、引导品读想象,拓展文本对话的广度

在任何一篇文章中,作者都是围绕一定的主题展开描写与论述的,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紧紧基于文本的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品读,在想象品读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的体验,在文本体验的过程中拓展文本对话的空间,这样就能够让小学生的文本对话更具有广度,这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感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endprint

例如,在教学《师恩难忘》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围绕“师恩”这个主题进行想象品读的。在学生通过初读,对课文的基本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与把握之后,我提问:“同学们,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围绕师恩主要讲了哪些事情?”其中一个学生回答:“田老师的上课是十分有趣的,因为他总是能够把一篇篇课文变成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来进行教学。”我追问:“田老师这样的课方式,给作者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有的学生说:“田老师这样的上课方式,让作者听得入迷了,作者每次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的学生说:“田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故事非常动人,每一个故事就像春雨一般滋润着作者,让作者爱上语文。”然后我又追问:“那么作者对田老师有怎样的感情呢?”学生说:“作者对田老师的教诲终生难忘。”通过这样的引导,很显然学生已经对文本的基本情感以及主旨进行了内化,此时我说:“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以后,有没有让你也想起你的一位恩师,你能够说一说这位恩师给你的一些印象吗?特别是一些让你感动的事情?”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因此,有效地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老师进行了描述,学生在描述的过程中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例,表达了自己对老师的感恩之情,这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有效地进行了具有广度性的文本对话,很显然这样的文本对话是十分有效的。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我们要紧紧围绕文本主旨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性品读与感悟,通过想象性品读与感悟就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对话,在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高效化的语言文字训练,这样对小学生语感能力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重点,通过阅读教学我们要培养小学生的语感能力以及语文核心素养,而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对话是十分重要的,小学生进行文本对话需要教师的有效引领,在教学中教师只有认真研究课文基本内容以及熟悉小学生语文阅读的基本规律,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小学生进行文本阅读,这样才能够让小学生的文本对话更高效。

参考文献:

[1]刘艳红.例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对话[J].小学语文教学,2015,(12).

[2]朱建新.在文本對话中深入理解文本语言[J].广西教育,2016,(9).

[3]邱福明.语文教育文化学的解读与展望[J].学术论坛,2012,(5).

[4]孙绍振.文论危机与文学文本的有效解读[J].中国社会科学,2012,(5).endprint

猜你喜欢
引导策略小学语文
试论网上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策略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策略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策略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捕捉灵动话题,催生日记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