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佳
摘 要: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把已有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机械识记,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学生自主思维的发展,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而反向教学能改变这种教学的现状,教师们可采用反向教学法,通过读写生字反向、习题讲解反向、提问顺序反向、先教后学反向,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开拓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反向教学法;问题;课堂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08B-0060-02
读中学时,求证几何题,我们往往会从已知条件到结果这样来正向地进行推理,但这样推理往往也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如果我们换个思维角度,由结果朝前进行反向推论,反而能更快地解决难题。可见,反向思维法在解题中能起到“柳暗花明”的作用。笔者当了老师后发现,把这种 “反向思维”运用于语文教学中,效果尚可。于是,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笔者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进行了“反向教学法”的探索,发现了它的很多妙用,产生了一些自己的实践心得。
一、读写生字反向,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很多教师在进行生字教学时,总是采取教师指导朗读,学生跟读;教师指导生字的书写,学生跟着读写。其实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读写的能力,运用“反向教学法”,改变传统的生字教学模式已经势在必行。我在进行生字教学时,先让学生初读课文,联系全文的语境去识字,再检验学生读书识字的效果,在检验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开火车”“修铁轨”的方式自己去纠正错误的读音,教师只需对个别易混淆的字进行指导,最后让学生自己观察每个生字的间架结构和运笔方式,练习生字的书写,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在高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每篇文章都有要求学生掌握的生字,这些生字中有些生字学生早已接触认识过,如果教师再盲目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反而會起到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在识字教学中,我经常采用游戏的方式教学生字,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如采用猜字谜、编顺口溜、“摘苹果”等游戏进行教学。通过游戏教学,他们就会对容易书写出错的字、读音易混淆的字记忆犹新,从而避免了学生因枯燥、机械的生字读写而产生抵触情绪。
到了高年级,教师要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识字,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孩子们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习题讲解反向,引领学生主动思考
其实很多教师都有类似的疑虑:在讲同一类型的题时,很多学生似乎当堂课都听懂了,但不久后遇到相同类型的题,又是错误百出。无论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地反复讲解,学生们依然难以找到解决难题的窍门和方法,他们早已习惯了在解决习题时“老师牵着他们的鼻子走”,所以一旦离开对老师讲解习题的依赖,自己独立做题时难免会错误率很高。教师适时恰当地运用“反向教学法”,引领学生们主动思考,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效果。笔者在讲解“反问句变陈述句”的例题时,不是先教他们转换句型的方法,而是先呈现例句及与它对应的正确答案:
(1)反问句: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难道这不是真理吗?
陈述句: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2)反问句:难道我们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吗?
陈述句:我们不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
让学生们分组讨论这两组句子的不同之处,并分小组记录下交流的结果。小组交流之后,全班同学再汇报交流,同学间相互学习、相互补充,教师再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同学们一起总结这两组句子变化的规律。这样,同学们通过自己的交流和教师的引导,很容易就能理解陈述句的句子特征。于是反问句变陈述句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最后教师可以让孩子们小组间、同桌间相互出题,反复强化和巩固反问句变陈述句的方法,教师针对孩子们容易忽视的地方反复予以提醒,学生们解答这一类型题的准确率就会有大幅提高。“反向教学法”在习题讲解中的运用能让教师在课堂上看到学生思考的成果,这样远比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习题的答案更有意义。
三、提问顺序反向,启迪学生思维创新
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总是按照教学参考等资料照本宣科。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案,学生用笔记下答案,这是很多教师惯用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而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反向教学则要改变这种模式,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主动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笔者在教学《萧山杨梅》时,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
1.把课文题目《萧山杨梅》改成《我的金老师》,可以吗?为什么?
2.为什么四十年后,在文章的结尾作者要发自内心深情地呼唤金老师呢?
问题让学生有了探究的欲望。有的学生认为:“题目《萧山杨梅》不能换,文章虽然写的是金老师,但是那时他请我们吃杨梅让‘我印象深刻,所以我是由吃杨梅回忆起金老师的。杨梅是重要的线索,它让我睹物思人……”另一个学生说:“由杨梅让‘我想到了金老师,更让我想起他请我们吃杨梅和指导我们课外阅读的事,‘我很感激和思念金老师,所以呼唤他。”这种反向教学是启迪学生思维创新的好方式,虽然看似有悖于学生的思维习惯,但使教学的重难点得到了解决。在这种逆向思维中,学生的兴趣大大提升,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再如,在教学二年级课文《曹冲称象》时,在理解了课文内容后,很多教师会对学生说:“曹冲是怎样称出大象的重量的?谁能想出更好的称象办法?”如果教师运用反向思维启发学生:“不要直接想称象,而单从重量上考虑,可用什么来代替大象的重量?再想想具体如何操作?”此时,很多学生想出了许多类似的办法,其中有一个孩子提议更妙:曹操有这么多士兵,为何不叫士兵上船,而是叫人搬石头,不但麻烦还累。
可见,提问顺序的反向,能启迪学生思维的创新,还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们大胆运用反向教学法,既是适应课堂改革发展的趋势,又是体现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有益的尝试。
四、先教后学反向,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味地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灌输给学生,学生机械性地识记和掌握教师讲解的知识,能够应付考试,就算是成功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传统灌输的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个性。而反向教学正是顺应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反向教学是先学后教,教学中心由教师转向学生,教师不是为了教书而教书,是为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而教。它最大的优点就是启迪和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从而有效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比如,笔者在教学《观潮》时,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钱塘江大潮袭来时壮观的景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钱塘江大潮有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其次,教师引领学生朗读课文。因为学生按照之前教师的学案,掌握了大部分生字词语,因而朗读课文很顺利。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教师让学生按照学案分组学习,教师就能收集到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并能将这些问题结合学案归纳整理。这样学生不能掌握的知识就及时地反馈给了教师,教师就可以对所学的知识进行针对性地讲解,既解决了学生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又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反向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最大的特点是教师把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提前以学案的形式发给学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上课时,教师就能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针对性地教学。
总之,反向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让学生机械识记枯燥乏味的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高效率地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汉潮.《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的研究与建设[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2011,(2).
[2]李新荣.《小学语文教学法》教学中怎样突出师范性[J]. 中国校外教育, 2009,(S5).endprint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7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