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单:学生德性发展的有效“支架”

2017-09-01 02:06胡静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融合教育支架核心素养

胡静

摘 要: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高度出发,学习任务单作为品德与生活教学的有效载体,在新观念、新理论的指导下要根据教学目标,围绕课程特点,打破教学定势,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关键词:直击目标;融合教育;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08B-0057-03

近期,有幸聆听了不少品德与生活公开课,这些课中或多或少都使用了学习任务单,但收效不一。学习任务单是学习支架的主要形态,是教师依据学情,为达成学习目标而设计的学习活动的载体,一般可分为前置性学习任务单、研究性学习任务单及延展性学习任务单。它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养成学习习惯,促进德性发展的有效媒介。同是学习“支架”,为何有的能助推教学,有的却背道而驰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学习任务单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任务目标指向不明

任务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进行教学设计的依据与指针。有些教师课前没有根据学情认真钻研教材、剖析教材、重构教材,对任务目标,尤其是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不当,就会导致学习任务指向不明。

如一位教师在执教《别把花草弄疼了》一课前,给学生制定了学习任务单,请他们了解花草的作用并制作头饰。课上,教师请学生佩戴头饰以植物的身份进行自我介绍。这本应是非常轻松的一个活动环节,可站在讲台前的学生读得磕磕巴巴,台下的学生听得一头雾水,教学气氛十分沉闷。

从本课的教学目标来看,这位教师的设计并没有问题。但是,她没有充分考虑学情,没有意识到学生查阅的资料大多是科学术语,要从中选取能被学生理解、接受的内容,完成从术语到口语的转化,知识才能被内化、加工、表达。正是因为学习任务指向不明,所以学生即使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对知识的掌握仍停留在表面,学习效果自然不佳。

(二)研究过程流于形式

引导学生围绕某个重点或内容进行研究性学习,分享彼此的研究成果,这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批判质疑能力的重要方式。在设计学习任务时,如果研究主题不准确、精简,不能给学生提供研究支撑,学习就会如盲人摸象。

如一位教师在执教《中秋与重阳》前,把课堂教学中将要交流的问题及答案有序地罗列在学习单上,学生人手一份。教学时,教师请学生去阅读这份所谓的学习任务单,并根据上面的问题逐个进行了“研究、讨论、交流”。纵观整个课堂,师生配合默契,教学清晰流畅,但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没有自己的观点,没有自己的见解,只会照本宣科。

中秋节和重阳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学生都很熟悉。那么,它们是怎么来的?主要有什么风俗?背后有什么故事?教师可以提供相应的资料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提取、整理,而后汇报、交流、吸纳。这样的研究才是实实在在的,才是能促进学生发展的。

(三)延展活动难以达成

品德与生活教学,立足于学生生活,服务于学生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经常会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有延展性的学习任务,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可很多时候,任务布置了,教学结束了,就不了了之了,延展学习成了空话。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做事不拖拉》后,出示了一张表格,请学生对照上面的内容每天进行自评、互评,一个月后进行展示、评比。毋容置疑,这一设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也具一定指导意义,但学生真的去做了吗?能坚持几天?一个月后检测了吗?空作业,学生自然也会空应付。

二、提高學习任务有效性的对策

怎么来解决呢?STEM教育主张打破学科边界,通过学科融合、内容整合的方式扩大教育的外延,形成新的教育范式,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这一理念同样可以运用到品德与生活教学中来,将之与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班队活动、社团活动等整合,这样就能在课内外架起一座桥梁,解决长板学习无法达成的困难,让学生在综合性主题学习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就是要注重对学生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培养,而这主要落地于课堂教学。学习任务单作为教学的有效“支架”,该如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呢? 教师在教学前除了认真研究文路和教路之外,还要深入研究学路。什么是学路呢?首先要学习《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让任务设计能助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其次要学习《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2011版)课程标准》,立足课程内容,关注学生现实生活,指向学生未来发展。将文路、学路研究透彻后,可以根据学习任务单的分类有的放矢地进行设计:

(一)前置性学习任务单:简明易行

“前置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就将要学习的新知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前置性学习单的引领,将课前先学与课中研学整合起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为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及学生特点,紧扣教学目标设计清晰明了的、易于操作的学习任务单。如上文所说的《别把花草弄疼了》一课,就可以这样设计:

【查一查】

爱爱鸽:亲爱的小朋友,小草、鲜花、大树是我们的好朋友,你知道他们有哪些本领吗?大家可以问下爸妈、邻居、老师……,也可以在书上、电脑上查一查。

【说一说】

爱爱鸽:小朋友,准备好了吗?请你选择一位朋友(小草、鲜花或大树),帮它介绍一下吧?

小朋友:大家好,我是 ,我长在 ,我的本领是 。

【评一评】

生动、具体□ 通顺、流畅□ 正确、大方□ 还需努力□

一般来说,前置性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读、问、查、画、说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繁杂的前置性学习内容不仅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还会让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因此,前置性学习单的内容设计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任务目标明确、学习内容递进、学习方式简便、学习评价中肯,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导读、导思、导疑的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获得发展。endprint

(二)研究性学习任务单:富有实效

这里所说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围绕学习任务单进行独立或合作思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用自己的方法,按自己的节奏进行学习,并与伙伴分享研究成果。因此,教师要立足文路、学路,设计具有价值的、重点突出的学习任务单。如教学《告别小马虎》时,可以这样设计:

告别小马虎——我们的研究

群策群力别马虎

请大家在组长带领下开动脑筋说一说该如何告别这些小马虎,看谁的主意最棒。完成后请大家用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

这一学习任务单的设计对应于本课的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认识自己身上的小马虎,并积极去改正”。表格上罗列的这些“小马虎”来自于课前调查,符合学生实际,具有研究价值。在这样的研究活动中,学生面对的是自己的事,想的是自己的办法,解决的是自己的问题,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培养。需要注意的是,根据研究内容,设计任务单时要兼顾个体与整体,让学生既能独立思考,又能交流分享,从而促进独立思维素养及同伴互学素养的发展。

(三)延展性学习任务单:突破定势

核心素养理念关照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大综合的教学观。同一学科中各单元、各学期间的内容与活动不仅要相互呼应、强化,而且各学科、各活动之间的联系、整合也要不断深化。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单时,要突破定势,选取适宜的落脚点,让延展性学习真正发生。从而促进学生习惯的养成,品德发展。如教学《做事不拖拉》时,可以这样设计:

教师给每个学生发了四张“告别小拖拉监督卡”,请学生的爸爸妈妈做监督员,哪一项做到了就给爱心涂上红色。此外,可以将这项要求作为本班学生本月重点需要培养的习惯,坚持21天。满一周后,教师就要利用班会、晨会活动等时间请学生晒一晒、比一比、评一评。“不拖拉小明星”们可以介绍自己的好办法,带领大家一起进步。如此循环,四周下来,学生就会渐渐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自我管理素養在这一过程中会得到发展。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孙彩平老师在《小学品德课程核心素养刍议》中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素养为实践智慧,要在实践中实现生活和人本身的逐步完善。学习任务单的运行贯穿于《品德与生活》教学的全过程,是一种智慧灵动的引领与实践。它能在把握课程本质特征的前提下,加强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明晰课程目标因素的内在连接,真正服务于学生生活,服务于学生发展,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不是为了了解德性,而是为了使自己有德性。”

参考文献:

[1]杨芷英.浅谈人际吸引规律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J].思想教育研究,2005,(7).

[2]张澍军,于香.德性进步与教育发展[J].现代教育科学. 2003,(3).

[3] 孙彩平.中小学德育[J].广东省教育厅,2016,(9).

[4]卢新起祁.江苏教育[J].江苏省教育厅,2017,(4).

[5]罗娟,任顺元.试论学生德性生成的基础[J].当代教育论坛,2007,(10).

[6]余妍霞,杨晓梅.班级学生交往冲突的社会学分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6).endprint

猜你喜欢
融合教育支架核心素养
心脏支架有寿命吗
提供教学支架,突破教学难点
基于融合教育视角下国内学前特殊教育发展对策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融合教育之我见
iBed Tablet Stand平板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