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映惠
【摘 要】现在大多数学校的合唱教学仅限于校级合唱团,是部分学生参与的社团活动课,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去参加文艺演出、比赛等。相对来说,扎根于音乐课堂的合唱教学还没有形成一种常态的、完整的教学体系。主要原因在于:在音乐课堂中,面对的是全体学生的合唱教学,学生演唱水平参差不齐,很难达成合唱的效果。因此,探索小学班级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总结经验,对帮助实施合唱教学,形成常态化的课堂教学意义重大。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策略
开展班级合唱教学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音乐能力,循序渐进。其中,声音的训练包括歌唱的站姿、呼吸、发声的方法、气息的控制等,以及音乐能力的训练包括音准(听准、唱准)、准确的节奏、稳定的速度、声部的配合等,在不同年龄段要制定不同的目标。
一、低年段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演唱习惯
花城版教材中,二年级的《恰利利、恰利》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首合唱曲,说是合唱曲,其实就最后一个乐句有合唱。低声部保持长音,高声部做节奏变化的填充。合唱教学的重点是低声部的同学保持长音的时候,音准不能受高声部影响,要保持住稳定、轻柔的长音。看起来容易,实际操作起来却很不容易。特别是在一些音乐基础比较薄弱的小学校,孩子们完全没有任何音乐基础,也没有过乐器演奏的经验,如果没有铺垫和练习,直接就要进行合唱,肯定乱成一团。
笔者在教授这一课时,是分成几个步骤进行的。
1. 轻声高位置地朗读歌词,目的是让学生能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来咬字、吐字,到演唱时避免大声喊叫。
2. 按歌曲节奏来轻声朗读歌词,只有节奏稳住了,才能在合唱时不乱。
3. 教师与学生合作。学生先不分声部,一起分别学成两个声部,教师还要时刻强调声音是放松的、轻声地高位置地说,耳朵要专心聆听,心里要稳住自己声部的节奏,特别是低声部的长音要稳定住,但又不能生硬。再尝试教师唱一个声部,学生一起唱一个声部来感受合作的演唱。
4. 进行合唱时,由于前面有了准备,学生与学生分成两个声部合唱起来时,能够有意识地稳住自己的节奏和速度,第一遍练下来,基本是成功的,这时教师再给予肯定和表扬,学生顿时觉得原来合唱是这么好玩的一件事,比齐唱有趣得多了,他们会迫切地要求再来一次。
5. 强调科学的发声。学生在尝到合唱的甜头后,往往会得意忘形,巴不得唱大声点,好让老师听到他唱得很好,不会跟别的声部跑,结果声部声音杂乱、很“炸”,完全听不到和声效果,这时老师要泼一泼冷水:“同学们节奏把握得很好,老师都听到了,可是,大家都唱得那么大声,好像吵架呢!别忘了,我们唱歌的时候,声音应该是怎样的?”就这样,适时地引导学生,让学生时刻保持合唱的发声状态,会轻声地高位置地演唱。
6. 调节两个声部的音准。也许有的老师做到上面一步就觉得已经完成了本课的难点,不再进一步提高要求,但是笔者认为,合唱最大的魅力是声部间产生的和声效果,教师应时刻谨记学生的音准训练要贯穿在每一堂音乐课,从低年段就开始毫不松懈地紧抓音准。像在木头柱子上“刻槽”一样,一次又一次地加深槽的深度,用“do、re、mi、sol、la”的音高不断地刺激到孩子的听觉神经,直到牢牢地刻到脑海里。
二、中年段要进行初级合唱训练
依据中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兴趣爱好、年龄特征,以培养学生的多声部听觉和合作意识为目标,由简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合唱教学,声部的训练可以形式多样。如:《欢乐歌》(第六册)是一首二声部卡农合唱曲,也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首卡农式的合唱作品,学习它是为五年级下册学习《卡农歌》做准备。歌曲分为两个部分,A部分是齐唱,B部分是卡农。笔者先用《春晓》这首古诗跟学生做卡农练习,学生很快感受到卡农时两个声部的“追逐”感。接着,学唱A部分。然后,进行卡农练习,可以学生齐唱,教师做卡农。再引导学生与学生进行卡农,强调配合时自己声部的稳定性。学生在这节合唱课中充分感受到声部的追逐感,他们乐于接受这样的音乐游戏。
三、高年段要进行更高层次的合唱训练
通过低、中年级不间断的音准训练,完成12个音的音准“刻槽”,能用气息支持歌唱,声音轻柔、高位置,演唱时有一定的表现力。能用合适的速度、力度、情绪,表现较复杂的合唱作品。
经过长期坚持课堂合唱教学,高年段的学生的视唱、练耳等能力会明显加强,能够轻松地识谱和辨音,同时,还学会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很多以前嗓音平平的孩子,唱歌和说话的声音变得悦耳多了。合唱特有的多声部和声训练,也可以锻炼孩子声音控制、集体合作以及把握音准的能力。音准训练方面,低年段重点训练“do、re、mi、sol、la”5个音符,中年段重点训练“do、re、mi、fa、sol、la、si”7个音符,高年段重点训练“do、#do、re、#re、mi、fa、#fa、sol、#sol、la、#la、si”12个音符。这样六年坚持训练下来,学生的音准比没有训练时明显好很多,和声的观念越来越强,班级合唱的能力越来越接近校级合唱团的水平,也为学校合唱团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营造出和谐向上的校园合唱文化。笔者在教授花城版五年级下册《猫头鹰与杜鹃的二重唱》一课时,通过分析作品,笔者发现这首合唱曲有非常明显的特点,它的两个声部的旋律呈现有一定的规律,前四个乐句是两个主题音调在两个声部分别呈现,互相形成“倒影”。第五个乐句就是结束句,是两个声部在进行三度的和声。在设计教学环节时,笔者首先用这个难点乐句设计发声练习,然后学习两个主题音乐,引导学生发现主题呈现的规律,并进行合作演唱。难点乐句的解决采用三个步骤:跟琴唱单声部,听双声部唱单声部,听低声部唱高声部或听高声部唱低声部,通过听觉引导歌唱,学生三遍练习下来,再进行合唱,可以唱出二声部的和声效果。
著名的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过:“合唱是非常重要的,由集体的努力所完成音乐作品和带来的愉快,培养了高尚品格的人,这种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合唱进入音乐课堂,走进学生的心灵,大家用同一个声音,同一种音乐语言,表达同一个思想和同一种情感,这种音乐上的和谐与统一能有效地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一定会为学校的发展带来又一种生机,实现学生团队精神与生命质量的提升。而长期接受合唱学习的孩子,往往表现出良好的个人品质,非常有合作意识,容易与人沟通,有责任感。班级合唱教学对学生将来的音乐学习、成长和个性发展影响深远。
综上所述,要有效地实施班级合唱教学,需要老师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在常规的音乐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音乐认知能力,善于挖掘教材,分析合唱作品,然后制定合適的教学目标,设计高效的课堂教学环节,精心巧妙地进行合唱训练,耐心引导学生,让他们体验到多声部音乐的丰富性、趣味性,使他们喜欢上这种声部之间的合作游戏。要做到有目的、有顺序地安排好合唱内容的教学;在技能的训练中,要遵循艺术的规律,要经常、反复地练习;要有序地逐步提高各项要求。让学生慢慢积累合唱经验,变合唱能力为一种合唱习惯,使学生真正得到发自内心的精神解放,用歌声表达自己的心声,用和声传达美好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