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英语读写教学成效的新方法

2017-07-15 05:45黄朝芬
求知导刊 2017年14期
关键词: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写作能力

黄朝芬

摘 要:针对当前不少教师将阅读和写作割裂开来进行教学,削弱了语言教学效果的问题,文章结合作者自身英语教学实例,阐述了如何实现读写有效结合,使阅读教学能起到有效语言输入的作用,以读促写,切实提高学生语言输出能力,体验学习进步与成功。

关键词: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写作能力;英语

中图分类号:G623.3

一、问题的提出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阅读是吸取,写作是倾吐。”可见阅读与写作的关系犹如泥土与鲜花,没有深植泥土汲取營养,如何尽情盛放艳丽的花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一线教师将阅读和写作割裂开来,采用分开教学方式,单纯讲授阅读题的解题策略和写作技巧。虽然其中不乏系统归纳与精辟总结,但结果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得分情况却很不理想,教师的教学成效事与愿违。事实证明,这种传统的割裂教学不仅不能帮助学生提升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反而可能会对其思维造成负面影响,挫伤学生英语阅读与写作的积极性。本文从现实教学困惑出发,探究如何实现阅读课与写作课的有效结合,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写作。

二、读写结合的具体措施

1.打好基础,让阅读成兴趣

(1)把好词汇积累关和句型运用关。提升词汇储备量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如果词汇、句型等英语基础关不过,那么任何形式的交流都无法正常开展,所以积累词汇与句型是学好英语的基础。教师应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语境,联动词汇和句型教学,使学生自然而然学会新的词汇和句型,不知不觉进入阅读阶段,为以后的写作做好铺垫。

如在八年级下册Unit 6 Topic 2 How about exploring Tianan men Square? 在Section C教学中,学校一位老师在导入新课时,就创设了游玩天安门广场的真实情境,讲述了游玩经历。在声音与图片的帮助下,逐步引导学生体验考察故事,并自然而然地学习了tour、experience in all directions、be full of等词汇和时间状语从句的使用,为本话题“描写旅游经历”的写作奠定了词汇基础。

(2)精选阅读材料,增加学生语料储备。英语课本是语料的重要来源。在初中英语书上有很多短小精悍的阅读文章,如果教师只是简单传递信息,让学生读一读,完成相应练习。学生一味被动、机械地接受信息,久而久之,就会对阅读兴趣大减,更谈不上语料储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阅读文章犹如欣赏美景,不同的角度能欣赏不一样的美。教师应对所教语料进行解码、加工和处理,结合相关语境,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样化品读。这样既丰富了学生语言输入量,又能使学生在写作训练中“信手拈来”。

以八年级下册Unit 6 Topic 3 Section D的阅读材料为例,本文是典型的总—分—总结构,笔者在While-reading 的设计是将复述课文环节设计成短文填空的形式,清晰地将文章分成三部分,呈现在学生眼前教师向学生介绍本文结构为“Beginning” “Body”和“Ending”,为写作部分“Healthy Eating Habits” 奠定写作结构范本。又如九年级上册Unit 4 Topic 3的阅读文章The Importance of Computers中,学生训练的内容是列举生活中人们对电脑的应用,陈述电脑的重要性。文中提供了很多优美句式,如“There is no doubt that…”“With the help of computers …”“For instantce,if we…”等,这些佳句都为写作增加了语料储备。

二、以读促写,让读写更有效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使学生拥有高质量的输出,教师就要帮助学生明确阅读与写作的本质联系,在教学中设计科学合理的读写结合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历练思维、升华情感、学会创新,从而达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教学成效。

(1)读前——巧设任务,激趣导入。教师根据文本内容激活学生已有知识,设计简单的活动和互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学生阅读做好准备。在读前活动设计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完成词汇、阅读材料主题内容、阅读材料体裁与篇章结构方面的认知,以帮助学生快速有效地阅读。

七年级下册Unit 8 Topic 2 Section C阅读课前,先让学生讨论如何才能确保旅游安全,分享旅游安全小贴士。针对这个主题学生们畅所欲言,给出了众多建议,有些建议与课文内容不谋而合,这时进入课文阅读,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培养他们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2)读中——归纳积累,以读促知。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发现阅读材料中的美词佳句,名人名言、谚语等,采用摘抄方式,归纳记录,为写作积累语言素材。可以设置一些与材料有关的问题,以帮助学生清晰把握文章内容和文章结构。同时解释文中词汇及语法,为接下来的写作扫清障。还可以结合不同题材和体裁的阅读材料,由教师提供关键词,让学生“按图索骥”复述全文或片断。如八年级上册Unit 6 Topic 1King or Queen for a Day中,笔者要求学生利用以下关键词复述加拿大、美国校园常见的筹钱办法:“common / special ways / cost / a ticket for the draw / winning ticket /greet /carries /sit /mobile phone /order/ serve.”学生在复述中巩固了课文的学习,培养了语感。同时,完成任务的成功感让学生对写作充满信心。

(3)读后——拓展思维,提升语言品质。尽管教师三令五申、理性分析,但“中式英语”的表达失误在学生写作中仍屡见不鲜,令老师颇为头疼。究其原因在于:母语写作中语言与思想可做到自然融合;而一旦外语写作,学习者语言与思维脱节, 无法运用自如。随着教学条件的优化,多媒体设备已成为大众化教学辅助工具,教师在阅读后,运用多媒体给学生输入与主题相关的,言语优美、富有内涵的佳句美文,既可以引领学生体验文本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又有助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语言品质。

例如,八年级下册Unit5 Topic3 Section D How to Stay in Good Spirits课文阅读后,笔者让学生品读关于化解不良情绪、保持好心情的谚语,帮助学生理解快乐真正的含义。

Sayings about happiness :

A good laugh is sunshine in a house.

令人愉快的欢笑是房间里的阳光。

Labor is often the father of pleasure.

劳动常常是快乐父。

One of the greatest pleasure in life is conversation.

生活中最大的乐趣之一是交谈

除此之外,读后活动还可设置为课文续写、针对主题讨论、辩论等。总之,读后活动应当从思维深度上引领学生思考,并通过各种口头或笔头任务,实现知识的内化迁移,为后续的写作做充分铺垫,从而水到渠成地完成写作任务。

以往大多教师忽视了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的辩证关系,忽视了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作用,阅读和写作教学成效是工作中的硬伤。可喜的是,通过教学实践中的摸索与反思,教师们逐步厘清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他们充分解读文章、解构文章,挖掘文本资源,努力设计出读写结合的教学活动,致力打造有效的读写结合课堂,以期为学生铺设好阅读和写作间的桥梁,最终实现知识内化迁移,实现阅读写作双促双赢,实现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谢薇娜.谈阅读与写作的交融性[J].外语教学,1994(4).

[2]陈玉平.优化读后活动方法与设计读后活动的原则[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7(12).

猜你喜欢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写作能力
优化阅读教学训练,有效提升写作水平
以读促写,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
立体化地培育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