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研究综述

2017-07-10 04:11马宝成何万丽
教育与职业(上) 2017年8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

马宝成 何万丽

[摘要]办学定位是高职院校提高办学水平、强化质量发展、铸造品牌、办出特色的战略核心。科学合理且契合实际的办学定位,对促进高职院校的优质发展意义重大。文章对我国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研究成果做了较为翔实的梳理与分析,主要涉及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内涵、内容、问题、原因及对策,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确立的方法、途径、个案以及行业属性等研究,希冀深刻理解和把握我国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研究状况与存在问题,力求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 办学定位 培养目标

[作者简介]马宝成(1982- ),男,宁夏西吉人,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何万丽(1985- ),女,宁夏固原人,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宁夏 银川 75002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宁夏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宁夏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NGY2015221)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7)15-0028-06

办学定位影响高职院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方向和发展目标,牵动着高职院校当前和今后的改革与发展。2004年,教育部印发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并提出了“学校定位”的评估指标要求。自此,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研究成为学者们关注和探究的热点问题。从现有文献发表时间来看,“十一五”期间是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研究的密集期和繁荣期。本文主要就2004—2015年的研究成果進行综述。在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新要求下,契合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之需求,进一步加强和深化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研究,有利于高职院校在“十三五”期间更好地创新发展,有利于高职院校加快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全面推进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常态化运行,有利于高职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一、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内涵

“学校定位是指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条件在一定时期学校的发展目标、类型、层次、办学形式、服务面向等方面的定位。”①办学定位就是要找准自身在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体系中改革发展的“坐标系”或具体“位置”,以便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施主体是高职院校。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内涵主要基于外部与内部因素来确定。其中,外部因素应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国家或地方相关法规政策和高等教育体系;内部因素需考虑自身办学历史、办学功能、办学条件、办学现状、学生需求以及未来规划等。较多研究者正是依据上述认识,提出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内涵。

1.内部与外部因素综合考量。何玉宏、徐燕秋认为,高等学校定位首先要把握好社会需求和所面对的发展环境,其次要找准自身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位置,最后要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办学空间、奋斗方向和办学特色。简而言之,高等学校定位就是积极调整自身发展步伐,不断适应社会环境发展的过程。叶鉴铭从高等学校发展的中观角度提出,高等学校定位是要从自身办学现状、发展实际出发,抓住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两个需求,在高等学校类型和层次划分标准的指引下,审视其在高等教育系统和同类院校中的位置,以此来确定学校在改革发展中的战略、规划、任务等一系列具有预见性的重大活动。杨江云认为,高职院校办学定位是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分析和结合办学的内外部条件以及办学的有关信息“测量”出来的学校办学位置。

2.从内部因素思考与判别。谭春林从高等教育体系微观角度指出,高职院校定位是对其自身的奋斗目标、发展特色、办学层次、内部管理、教育教学等重要领域做出科学分析和契合实际的选择。肖福玲认为,高职院校办学定位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学校当前和今后的发展进行前瞻性思考和合理准确的规划。高职院校办学定位是自身发展历史、现状、优势及未来能动结合的集中反映,体现其办学理念、办学水平、内涵发展、特色发展、质量发展和治理能力。因高职院校自身办学能力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其考量的着重点也不尽相同。例如,地方性高职院校办学定位首先应侧重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国家百所示范、百所骨干高职院校经过若干年的建设、转型与发展,其整体办学实力和水平已经处于较高层次,为此,其办学定位确定的侧重点不仅仅限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更应紧贴区域和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大战略,不断提升服务发展能力。

二、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内容

以中国知网文献查阅为主渠道,发现对高职院校办学定位内容研究的文献主要集中在高职教育和高职院校两个层面。高职院校定位的必要条件是必须明确高职教育的定位问题,只有搞清楚了高职教育的定位问题,才能够为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确立提供正确的指导。

1.关于高职教育定位的内容研究。张德新等从办学目标、办学层次、人才培养规格、社会、专业建设、特色办学等八个方面,诠释了高等职业教育定位。姜大源指出,要确保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唯有抓好高等职业教育的类型、层次和作用定位。笔者认为,高职教育定位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在高等教育系统中找准自身定位区间和发展空间,着重把准类型、体系和层次三个方面的定位。

自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教育部等六部门面向社会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职成〔2014〕6号)等重要的政策文件,从国家层面对现代职业教育在新形势下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制度性安排。一是文件中明确了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不再是高等教育的“压缩饼干”,这就从思想认识和观念转变上确立了高职教育类型发展的理念。二是文件中明确了职业教育的体系定位。也就是说,职业教育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不再仅限于中等职业教育和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而是要适应发展需求、服务发展需求,做好中职、高职衔接和与普通教育的相互沟通,树立终身教育理念,着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三是文件中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层次定位。普通教育有层次之分,现代职业教育也有层次之别。就职业教育体系内部而言,要“系统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满足各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需求”②,打破过去局限于中职和专科两个层次的人才培养局面,建立职业教育各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贯通培养的“立交桥”,延伸职业院校学生的成长空间。

2.关于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内容研究。本文主要从高职院校办学定位这一微观角度出发,对其进行辨识和思考。朱艳指出,高职院校办学定位主要有类型、目标、层次、特色、规模、社会服务面向和人才培养规格等方面的办学定位。严智雄、陈以洁认为,高职院校在办学定位中,要突出研究和明确好类型、功能、层次、特色、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办学定位。朱志海、段志坚、陈蕾、李珂等研究者基本从上述几方面提出了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内容。杨林生等从区域经济发展视野对高职院校办学中的人才培养、办学特色、办学层次、办学模式、办学方向等进行了科学定位。

笔者认为,在现代职业教育“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新理念下,和高职院校以“质量提升”为核心内涵的创新发展、优质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下,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内容应着眼于把握好以下九个方面:办学理念、发展目标、办学功能、服务面向、培养目标、专业课程、师资建设、文化建设和办学特色。同时,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一旦确立,不应是静态的,应随着外部(主要指产业结构和人才市场)需求和学习者需求的变化而处于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与时俱进,与时偕行,对外部变革及时做出反应,付诸相应策略的实施,真正瞄准与体现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宗旨”(服务发展)和“导向”(促进就业)。

三、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树立问题意识,正视问题,把准高职院校办学定位中存在的瓶颈因素和薄弱环节,是进行原因分析和对策制定的关键。

1.办学定位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朱志海认为,高职院校办学定位中存在以下问题:办学定位缺失;办学定位摇摆不定,模糊不清;办学定位出现严重偏差。其原因在于:一是院校方未对办学定位问题做出科学审视和高度凝练;二是“领导更迭、体制机制不健全和不当利益驱使”③;三是重理论轻实践以及办学目标脱离现实。颜楚华认为,高职院校在办学定位上存在以下问题:价值取向有失偏颇;培养目标不清晰,层次类型混淆;对行业或地方经济的适应性差;受自身办学条件的限制,政府职能不到位等。在原因剖析中,他指出,一是未准确把握“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真正内涵,存在明显的实用主义倾向;二是未能很好地结合自身办学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不安心专科层次办学,盲目追求升格;三是还未彻底摆脱传统的办学思路,开放办学、合作办学不够,“走出去”步伐缓慢,还未牢固树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思想;四是在专业设置、教学体系构建等方面以经验和偏好为导向,而脱离了实际需求,同时将主要精力放在抢占生源、扩张规模和基本建设上,忽视了强化内涵发展和办学特色的打造;五是投入不足、办学资金匮乏,政府引导、支持不到位、不及时,社会对职业院校认可度不高。李轲等认为,定位不准、流于形式,定位脱离社会和区域发展实际,定位浮躁、盲目贪大求全,定位雷同、无法彰显自身特色,是高职院校定位中主要存在的四大弊病。

2.办学定位确立的对策。谭春林站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现状,以及对欧美高职教育发展定位中的模式进行了分析和研判,概括提出我国高职院校发展定位应当参照以下几项原则:一是分类定位原则,二是服务面向原则,三是功能效益原则,四是比较优势原则,五是战略原则。张建新对云南省37所高职院校向教育厅高教处报送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的文本进行了研究,指出云南省高职院校在办学定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在人才培养规格、特色发展、国际化发展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面下功夫,不断完善和强化高职院校办学定位。肖福玲在办学定位上强调,要注意三点:一是基于高等教育体系,明确高职教育在其中的位置;二是高职院校办学定位要有动态性;三是从社会职能出发进行分析。

四、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确立的方法、途径及个案研究

现有文献中就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内涵(定义)、原则、影响因素、存在问题、原因剖析、对策建议等方面的探究多,对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确定的方法和途径的研究比较少。

1.办学定位确立的方法。李蓓春、金川对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确定的几种基本方法,如落实指令法、比较借鉴法、办学总结法、调查研究法和重点突出法,进行了述评与介绍。他们指出,“确定办学定位的基本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各种方法本身没有明显的优劣之分,关键在于必须对自身情况进行冷静审视,对外部环境进行全面了解,才能使自已的办学定位具有突出的个性,才能找准自身的发展定位”④。

2.办学定位确立的途径。有学者指出,高职院校办学定位“应把握区域经济发展、可支配资源数量与质量、自身优点与弱项以及体制机制软环境等基本要素,其中通过市场调节、院校自身科学定位以及国外经验借鉴则是其基本的建设途径”⑤。基于此,在办学定位中方可防止以下倾向出现:一是盲目攀高求大求全的倾向;二是满足所有人要求的大杂烩倾向;三是目标设计中只有抽象的指标,而没有可观测和测量的标准。宋丽娟分析了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困惑与纠结,以德国B类高等教育为例,提出了从高职院校的职能定位、办学方向定位和办学规模定位等主要参酌因素的确立中,明晰办学定位的建设途径。李蓓春、金川对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确立途径中存在的几种错误做法做了分析和评价,提出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确定的途径应当是各种因素全方位参与的过程,可从调查分析、举办者指導与办学者拟定、教职员工讨论、专家论证、学校决策和社会检验修正六个基本环节展开。吴志挺提出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路径模式,要走特色之路、多样化之路和多元化之路。

3.办学定位的个案研究。个案研究是比较流行的一种方法。杜卫等对浙江科技学院办学定位的实践做了分析和论述。屠群峰等以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院校定位问题进行了研究。张晓东在其硕士论文中对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办学定位的实践做了分析和阐述。官麟丰对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定位及特色办学的实践探索进行了研究。还有诸多研究者,在研究中以个案的形式,对高职院校办学定位进行了探析,在此不一一赘述。

五、行业属性、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

1.行业属性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应当说,行业属性是高职院校办学的鲜明特质之一,是高职院校走上特色办学之路的强大依靠和支撑。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致使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淡化或丢弃了行业特色,一味地追求大而全,向综合性院校发展。当前,在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和高等职业院校激烈竞争的大背景及发展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向行业贴近或回归行业,重新打造、亮出自身鲜明的办学特色,不失为一种好的办学选择。研究者对行业属性类的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进行了审视与研究,其现实价值和深远意义不可小视,尤其对当下高职院校的转型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韩强、杨同毅通过调研分析我国27所高等农业院校办学定位,对其特点进行了总结,即“人才培养定位的应用型、服务面向定位的区域性、办学特色定位的鲜明性和发展目标定位的导向性”⑥,指出了其在办学定位方面主要存在目标定位模糊化、类型与层次虚化、规模定位理想化和办学特色同质化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高等农业院校办学定位的确定与不断完善要契合“三农”性、发展性和校本性的要求与实际。李加林从办学指导思想、教育观念、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面向、办学形式、专业设置、师资结构、办学特色等方面提出了交通类高职院校定位的对策。任光圆、贾让成、祁义霞以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了该学院“双领域服务,三业对接”的转型发展,分析并提出了卫生类高职院校办学战略转型的背景、办学定位的确立以及实现的路径。

2.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在我国高职教育和高职院校的发展历程中,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其改革与建设的成就及影响引领了高职院校的大发展、快发展,推动了高职教育的持续健康运行。研究者对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定位开展探究,不仅有利于示范性高职院校精准确定其在社会系统、高等教育体系和整个高职院校行列中的办学位置,更有利于其他高职院校和高职教育的科学发展。

在研究中,叶鉴铭的文章《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研究》具有代表性。他分析了实施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背景,在对7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定位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后,解剖了其存在的问题:一是从思想观念和基本途径的角度出发,对示范性高职院校在办学定位上存在的追求“高层次和大规模”的错误倾向,以及“行政武断和盲目照搬”的错误做法进行了批判。二是从办学定位的实践角度指出,办学理念定位出现“重学术、轻技术”的倾向。三是从分析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表述内容来看,存在表述雷同、没有形成办学特色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他认为,“科学准确的定位,要把握好以下三点:第一,现实与长远相结合确定办学定位;第二,学校实际与发展潜力相结合确定办学目标;第三,与国内同类院校乃至国外相关院校相比较确定办学定位”⑦,走好特色办学之路。此外,叶鉴铭还在《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研究述评》中就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研究进行了述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六、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如前所述,“十五”“十一五”期间,高职院校办学定位成为探讨的热点和关注的焦点,诸多研究者对我国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内涵、内容、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对策建议、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思考和研究,具有较好的理论和研究价值。但近年来,对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研究进入了“冷寂期”,成果稀疏。笔者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分析和进一步研究发现,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三个单一”上,即研究视野单一、研究方法单一和研究人员单一。

1.研究视野单一。高职教育既是一种类型,也是一种跨界教育,与行业企业、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最为紧密、最为直接,这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在研究视野上,不能囿于教育范畴看教育,要以“跳起来摘桃子”的魄力和精神,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学校看学校,多从经济学、产业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学科或跨学科的视野出发,研究高职院校办学定位问题,使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内涵更加清晰、透彻,使定位的内容更加全面深刻,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尤其是在办学定位确立的方法、程序、路径等方面要加强研究,体现出科学性、实用性和需求性。以问题为导向,把脉诊断,找准定位中存在的“瓶颈”“症结”,剖析原因要接地气、有深度,提出对策或建议要契合度高、指导性强,为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科学准确地确立提供有力的参考。

2.研究方法单一。研究方法对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研究结果的实现起着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现有研究采用定性研究、文献研究的多,主要体现在思辨、经验和感悟层面,研究方法的单一导致了研究过程、研究结果的局限。在今后研究中,笔者倡导多采取实证研究、对比研究、个案研究和调查访谈研究等方法。关于高校定位问题,发达国家的研究开始得早,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理论成果,以及一些好的经验、理念和做法,尤其在高校定位方面注重“特色化”和“个性化”,这恰恰是我国高职院校在办学定位方面所缺失的。为此,通过对比研究可以从中获取启示和借鉴,有助于改变我国高职院校“千校一面”的趋同现象。同时,要实地深入高职院校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通过深度访谈、全面调查获取原始的、鲜活的资料、数据、案例等,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辨与实证相结合等方式方法,使研究成果更具依据和说服力,赋予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研究更强的实践意义。

3.研究人员单一。纵观现有文献,研究人员主要集中在高职院校教学一线教师、教学管理岗位工作人员,因其所处位置,无论从研究的视野、站位,还是研究的前瞻性、思考力等方面來讲,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此外,科研部门的研究人员少,以团队形式合作研究的也不多见。就一所院校的办学定位而言,相比微观工作,要综合研判内、外部各种因素和条件,是一个宏观问题,也是一项战略性的工作。因此,在今后研究中,更应期盼职业教育领域内的专家或跨学科领域的大家多关注高职院校办学定位问题,提出真知灼见。同时,呼吁高职院校领导班子成员尤其是院(校)长,作为人才培养的引领者和掌舵者,要更多关注和研究高职院校办学定位问题。其实,作为高职教育探索与实践的“前线”领导,他们对高职院校办学定位问题更有发言权。希冀在这方面的声音越来越多,启人深思、极具价值的优秀成果日益增多。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校长柯享曾说过,制定大学战略目标的关键是找准自己的定位。就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而言,其办学定位的科学、精准确定,直接决定着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办学方向和发展目标的形成,关乎着高职院校的特色发展、优质发展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在国家、区域经济社会以及高职教育创新發展的新形势、新理念、新要求下,笔者认为,办学定位是一项复杂、系统且动态的工程,其科学合理的确立以及机制的建立应广泛引起举办者、办学者、社会各界的关注。同时,在逐步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所提出的“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的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和推进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持续研究,通过探索、研究与实践,协同推动高职院校定好位,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类型发展、内涵发展和质量发展的办学之路。本文进一步审视和思考高职院校办学定位这一核心命题,旨在总结现有研究之不足,以期促进高职院校办学定位深入探讨和研究,为高职院校和高职教育的持续稳健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

[注释]

①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教高厅〔2004〕16号)[Z].2004-04-27.

②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教发〔2014〕6号)[Z].2014-06-16.

③朱志海.高职院校办学定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1(32):22.

④李蓓春,金川.论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确定的方法与途径[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53.

⑤周志刚.高职院校办学定位问题的思考[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0(4):3.

⑥韩强,杨同毅.高等农业院校办学定位分析与思考——基于我国27所农业院校办学定位的调查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3(8):11.

⑦叶鉴铭.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研究[J].职教论坛,2008(9):21.

[参考文献]

[1]何玉宏,徐燕秋.试论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J].职教论坛,2005(19).

[2]叶鉴铭.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研究述评[J].学术交流,2008(7).

[3]杨江云.高职院校办学定位新解[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0(3).

[4]谭春林.高职院校发展定位与对策研究[D/OL].湖南: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2017-03-21].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MFD&dbname=CMFD2009&filename=2008097299.nh&v=MjE1NjdTN0RoMVQzcVRyV00xRnJDVVJMMmZZZVJ2RnluaFVieklWMTI3RnJPeEdkUEZwcEViUElSOGVYMUx1eFk=.

[5]肖福玲.高职院校办学定位与发展问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

[6]张德新,杨希武,何西海.关于高职教育的性质、定位与特色建设问题[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

[7]姜大源.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8]朱艳.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特殊性[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9]严智雄,陈以洁.高职院校办学定位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16).

[10]段志坚.高职院校的竞争力从何而来[J].教育与职业,2005(3).

[11]陈蕾,杜韦辰,王瑞娜.西部地区高职院校办学定位与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10(3).

[12]李轲,金继刚,王世红.基于企业化视角的高职院校定位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2(8).

[13]杨林生,牟惠康,佘雪锋.区域经济发展视野中的高职院校定位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7(4).

[14]朱志海.高职院校办学定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1(32).

[15]颜楚华.对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再思考[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

[16]张建新.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研究——基于云南省 37 所高职院校的文本分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17]宋丽娟,罗斌.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审思[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3).

[18]李蓓春,金川.论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确定的方法与途径[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

[19]吴志挺.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路径探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4).

[20]杜卫,冯军,王学川.对浙江科技学院办学定位和特色的再思考[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6(4).

[21]屠群峰,兰杏芳.关于高职院校定位的研究——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实证研究[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22]张晓东.高等职业院校办学定位研究[D/OL].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2017-03-21].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MFD&dbname=CMFD2007&filename=2007082436.nh&v=MjcwNzZQSVI4ZVgxTHV4WVM3RGgxVDNxVHJXTTFGckNVUkwyZlllUnZGeW5nVzd6S1YxMjdHYk93SE5YUHFaRWI=.

[23]宫麟丰.特色办学:农业高职院校立校强校之本——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定位及特色办学的实践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5(11).

[24]李加林.交通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若干问题的思考[J].广东交通职术学院学报,2007(1).

[25]任光圆,贾让成,祁义霞.大健康背景下卫生类高职院校办学定位及战略发展研究——以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4(11).

[26]曹仓,张敏.找准定位,才能办出特色——对地方高等院校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的思考[J].高教论坛,2010(12).

[27]杨江云.高职院校办学定位新解[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0(3).

[28]曾健生,刘发生.司法警察类高职院校办学定位[J].教育与职业,2012(9).

[29]蒋锦标.农业高职院校办学定位及特色办学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

[30]杨建立,荆爱珍.关于高等职业院校办学定位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29).

[31]金硕.关于地方高等财经院校办学定位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6(11).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高职院校
蒙古族音乐元素在古筝重奏课中的运用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浅谈职业学校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医学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