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教学的“言意共生”

2017-05-30 10:48刘梅
阅读(教学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刘梅

【摘要】小学语文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就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培养孩子的口头和书面等各种言语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发掘文本中有“种子性能量”的言语,发现生发点,从而设计出扎实有效的教学活动,实现言语教学中的言意共生。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言语能力 生发点

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小学语文课堂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发展孩子的口头和书面等各种言语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有一双智慧的眼睛,去发掘文本中那些有“种子性能量”的言语,去发现这些言语训练的生发点,来设计扎实有效的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真正实现言语教学中的言意共生。

一、捕捉言语生发点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高质量、富有时代气息的选文,言语平实、准确,具有典范性又通俗易懂,学生易于接受、模仿、表达。在平常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就要充分利用选文的这一言语的优势,在文本的字里行间去捕捉言语的训练点,让学生学会准确、规范的言语表达。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的《沙漠中的绿洲》是一篇科普文章,内容通俗易懂,语言形象生动,主要写了阿联酋人民改造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事。四年级学生理解文本内容轻而易举,因此,在教学中,不必进行大信息量的拓展延伸,不必进行生动形象的课件演示,而要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教材中有价值的文字上。如“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由总水塔输出的淡水,通过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源源不断地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

这段文字在言语表达范式上很有特点,动词“买来”的三次重复使用和一连串动词“挖去、填上、埋下、输出、送到”的连续使用,很值得品味和研究。因此在教学时,我这样引导学生:

师:这三个“买来”是相同的词语,老师觉得可以只用一个“买来”,不需要重复使用,可以吗?

生:不可以省略,因为三个“买来”的重复使用,可以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

师:真棒!原来,这三个重复的“买来”,让我们知道了阿联酋人民培植花草树木花费了很大代价,真是不容易。我们再一起读一读下一句:“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源源不断地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闭上眼睛,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仿佛看到了阿联酋人民种植花草树木的情景,阿联酋人民劳动的画面。

师:哦,原来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语有顺序的使用,能帮助我们再现阿联酋人民种植花草树木的情景,多好。

如此,通过捕捉言语的生发点,对语言文字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品析,让学生直面选文中的具体文字,对文本中这些“種子性”言语进行细细驻足品读,同时联系前后文、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感悟到阿联酋人民种植花草树木花费的代价之大、阿联酋人民种植花草树木花费的心血之多。

二、 把握言语规律性

很多课文,尤其是同一单元的课文,其内容之间有相通之处,其言语也存在着共通点。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把握言语规律,常常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云雀的心愿》和《沙漠中的绿洲》一样,存在相同结构的句子。

因此,在教学《云雀的心愿》一文时,笔者通过捕捉《云雀的心愿》中的相似结构句子,寻找言语中的共通点,进行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句话:“只见大河的水位很高,浑黄的河水像脱缰的野马,咆哮着向下游冲去。有几处河堤被冲垮了,一些村庄淹没在洪水之中。”请大家勾画出描写洪水的动词。

生:冲去、冲垮、淹没。

师:再读读这段话,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洪水泛滥成灾,洪水很可怕。

师:那么,这些描写洪水的动词可以颠倒过来吗?

生:不可以,因为这些词语的表达都是有顺序的,可以帮我们再现洪水泛滥成灾的情景:洪水先向下游冲去,然后冲垮河堤,最后淹没了村庄。

在该片段教学中,这样的品读,让学生真正经历了语感的实践过程,通过恰当的引导分析,让学生在品读中掌握文本言语中隐含的普遍性的言语规律,努力让学生品读出文字中的画面,以及文字中呈现的情态、情感……这样,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也把握了言语的表达范式,初步感受到言语的表达范式,为提升言语表达能力埋下伏笔。

三、训练言语增长点

语文教学中,言语生发点的捕捉、言语规律性的把握为训练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奠定了夯实的基础,这就需要我们教者要立足于学生年段的实际,从具体的文本语言文字的特点出发,相机选择适合训练学生言语发展的增长点。对于这个增长点的选择,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这样建议:“学生自己就能学会的点不选,教了学生也不会的点也不选。应该选择的是需要老师教学生才会的、真正能提升学生言语能力的实践点。”因此这就需要语文老师要深入研读教材,在研读中发现文本语言背后潜藏的言语结构特点,特别是要形象地揭示出潜藏在语句、语段、片段中的言语结构,引导学生在品读中感悟,在品读中习得,在品读中内化成自己言语的增长点。

例如,在《云雀的心愿》一文结尾,小云雀表示第二年春天要邀请小伙伴去沙漠种树。于是我这样设计了问题:

师:第二年春天,小云雀邀上了小伙伴,来到了沙漠种树。它们会遇到很多困难,那它们会用什么办法解决呢?你能用重复的动词来说说吗?

(四人小组讨论并回答)

师:同学们通过“飞过”“叼来”“衔来”这些词语的三次反复让我们感受到了小云雀种树的不容易,一连串的动词“用脚刨去——放进树苗——填上泥土——浇上淡水” 的连续使用,帮我们再现了小云雀植树情景,真是了不起。

上述教学片段中,教者在学生捕捉到了言语的生发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表达需求,从教材中学习动词的重复使用和动词的连续使用,并让学生练习用文本的言语表达范式进行言语训练。首先让学生感受到小云雀种树的不容易,在此基础上定位动词的重复使用和动词的连续使用这样的言语结构,并在讨论交流中内化这样的句式,最后引导学生由文本情景向生活情境过度转化。在这样的读写练习中,学生最终形成了自己的“应用语言的能力”,并且能够通过自己准确生动的语言,借助合适的言语表达范式,准确地表达。如此可找准言语增长点,通过长时间的训练,不仅让学生学会了从文本中提取“种子性”语言信息,又丰富了学生的言语表达范式,既培养了学生的意会能力,又深化理解了文本结构。久而久之,学生的言语智能就得到扎实的发展,真正实现语文教学中的言意共生。

综上所述,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中,阅读教学不能仅仅浅尝辄止,停留在“意”的表层,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的言语结构,准确捕捉言语生发点,把握言语表达的规律,寻找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的有机增长点,为我们深入研究言语教学打开“言意共生”的一扇窗。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学
四策齐放,课堂生香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气氛的营造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思想教育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