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
听过几次特级教师倪鸣的课,她的课朴实无华、调控得当,却又充满激情,我很喜欢。本学期校长轮班听课,讲什么内容呢?我刚接手三年级,一直找不到感觉,对教学内容的深浅总是把握不好,自己也很困惑。
我想起倪特曾上过的《石榴》,这节课获得过全国阅读大赛一等奖,很值得借鉴,于是搜来了课堂实录来学习。她的教学从学生的“学”入手,以学定教,把学情放在首位,抓住了学生的学习难点(盲点)、学生的可发展点。这些正是我在平常备课中把握不准的,看着看着,对比自己的课堂为什么有时显得低效,就是没有从学情出发,我突然有些明白三年级的语文该教些什么了。
弄清楚整个教学过程后,我开始背教案,对着镜子试讲,发现自己表情生硬,语言没有感染力。我又去反复看视频,观察倪特的语气语调和肢体语言,她亲切、自然,即使是在比赛中也那么从容淡定,这也是我的目标。
我最初几乎是照搬倪特的教学设计,但随着对教案的熟悉,我发现有些细节的处理还是不够水到渠成。例如“红白相间”中“间”的读音,她是直接通过图片展示石榴,说明“间”的意思后,再让学生选出正确读音。我觉得此处虽然老师了解了学情,但没有体现出来,不能充分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因此在课堂上,我做了一些改变,让一个学生先读,再问有没有不同的意见,果然有了不同的声音,学生带着“间”究竟怎么读的疑惑,再借助图片选择读音,这样的生成就是基于学生自己的出发点,体现了真实的学情。课后,听课的老师们也就此处的设计给予了肯定。
虽然用的是倪特的教案,但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状况。这节课接近尾声时,有这么个问题:“为什么作者能把石榴写得这么生动有趣呢?”孩子们有的说作者善于观察,有的说作者喜欢想象,这些都是我心中的答案。又有一个孩子说因为这是作者家乡的石榴,我一愣,不知该接什么话好。课后,王校长指出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机会呀,学生的回答正契合了文章主题,那就是对家乡的爱,恰好与后面的环节相扣!的确如此,如果当时我能多一些教学机智,根据学生的发现顺势引导,就能自然而然地提升学生的情感境界了。
我们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现在的学生不是机械地接受,他们在倾听、思考、生成、质疑,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我们预设不到的情形。而这些“教学意外”有可能是因为教师对课堂的预设不够充分,也有可能是因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了解不够充分。这都需要任课教师对“课堂意外”进行快速正确的判断,并合理稳妥地去解决,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学机智,应该是一个优秀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学会灵活地使用这件法宝,也许在我们的课堂上,一个灵光闪现就能启迪无数个智慧的头脑,一个妙手偶得就能点亮无数双闪亮的眼睛。课堂教学机智是教师教学智慧的集中體现,我想,这大概就是名师与普通一线教师的差距吧?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宇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