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裕馨
初识任金辉老师,是在丹阳市实验小学的校园橱窗:镇江市学科带头人,镇江市“十佳”教师,照片的背景是一架摆满书籍的壁柜,显然,这是一位爱书之人;初见任金辉老师,是在丹阳市实验小学的教导处,此时的他正在埋头批改着一打厚厚的小册子,细细一看,是一叠写着“阅读存折”的记载本,细细一翻,一条条读书记录详尽、工整,看来这是一位乐于让学生爱上读书的教师。
“我想以我的读书热情点燃孩子们,让他们爱上阅读,学会阅读,读写结合,结出硕果。”采访中任金辉老师动情地说道。
任金辉老师出生在丹阳市的农村,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从乡村教学点开始求学,到乡村完小,再到乡村初级中学,求学条件十分艰苦,但他读书的路一直坚持了下来。中考时他以语文学科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了南通师范学校,1997年毕业后在丹阳市实验小学开始了自己的执教生涯,直至今日。他热爱阅读,凭借着自己多年的读书经验来引导孩子们的阅读,从最初的让学生有兴趣去读,到指导学生带着思考去阅读,再到引导学生“读写结合”,任金辉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阅读推广之路。
读书是一种乐趣
“小时候,我们能读到的书不多,接触最多的是小人书。”谈到自身的閱读经历,任金辉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带着记者回到了那段峥嵘的岁月。是的,那个时代书籍对他们来说是那么的神秘,那么的遥不可及,只有小人书和连环画在任金辉的心目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星期天在镇上的书摊花上五分钱,在那儿坐上一上午,琳琅满目的小人书任意挑选,沉浸在书中那些光怪陆离、天马行空的世界里,那是只属于那个时代的孩子的幸福。任金辉的读书之路正是从这里开始的。
为了读书,他想尽办法从伙伴家借来了几本《西游记》,从猴王出世到大闹天宫,到真假美猴王,再到大战红孩儿……几本小人书在他的脑海中勾勒出了那如梦似幻的神话世界;为了读书,他从常州城里的姑妈家讨来了一套《隋唐演义》,认识了只会三板斧的混世魔王程咬金,认识了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李元霸,认识了后来成为门神的秦叔宝……几本小人书在他的心中描绘出了人世间的真善美与假恶丑。
进入南通师范学校学习后,他一下掉进了幸福的蜜罐里,从中国四大名著到国外名著,从自然科学到人文哲学,他读了许多书,这段时间也是他人文素养和阅读经验成长最快的黄金期。一部《基督山伯爵》他读了整整五遍,从最初由衷地同情主人公爱德蒙·邓蒂斯,到深深地被跌宕起伏、迂回曲折的故事所吸引,再到为大仲马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反对不平、追求正义的精神所折服;一本《红楼梦》他记不清翻阅了多少次,被贾宝玉、林黛玉的凄美的爱情故事所打动,更被这部横跨文学、哲学、史学、经济学、心理学、中医药学等多个学科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所震撼;各类名人传记更是让他痴迷,吴晗笔下的《朱元璋传》,朱东润先生的大作《张居正传》,梁启超所著的《李鸿章传》……
“正是这一份对书籍的热爱,极大地拓展了我的知识面,扩大了我的视野!”任金辉由衷地感慨。读了这么多书,他在师范五年的学习生涯充实而快乐,更在同学中赢得了“历史王”“事事通”的美誉。
到了小学教师的工作岗位,他的阅读生活有了不一样的色彩。围绕着孩子展开的“导读”和“陪读”,对他来说是一份新奇的体验,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从《水浒传》到《三国演义》,从《马小跳》系列到《男生贾里》,从《海底两万里》到《神秘岛》……每天与孩子一起读书,一起交流阅读体验,一步一步把孩子们领进阅读的世界,领进书的殿堂。
“回顾自己的读书史,有苦涩,有酸甜,更多的是幸福!现在能领着孩子们一起阅读,那更是一种乐趣。”任金辉这样说道。
读书是一种兴趣
“领着孩子读书,首要任务是要想方设法让孩子爱上书,让他们对读书产生兴趣!”任金辉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一、 整体规划,激发兴趣
“教师要读在学生之前,做好课程的整体规划。”这是任金辉在指导学生读必读书时必做的功课。
通常教学一本必读的经典书时,任金辉都要进行三次阅读指导课。课前阅读指导课以介绍作者、封面信息,浏览精美插图等简单教学为主,重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读中指导课侧重于推进阅读的深入,可以指导学生大声朗读故事,可以配合丰富的小游戏,变换多种形式复述故事,也可以开展若干个小主题的讨论……无论哪种方式,都是要努力推动学生的阅读走得更深、更远;读后阅读课上重在交流各自的阅读收获,或谈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或谈人物语言的特色,或是对人物形象展开剖析。此时的阅读指导不再是简单的故事情节的重复,而是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与学生的生命体验发生碰撞,提升情感,感悟生命的意义。
对于整本书的阅读规划,任金辉更是有一套成熟可行的方案。以《西游记》一书为例,整本书学生的阅读时间为30天,分为三个周期完成——
前期10天——重点阅读青少年版《西游记》,辅助阅读连环画,观看动画片《三打白骨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通读之后对书里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有初步的了解和印象。
中期10天——选择一些重要的章节和原文进行对比阅读,辅助观看电视剧的相关剧集,引导学生接触并读懂明清小说里特殊的“白话文”。通过赏析《西游记》中的故事、人物、语言特色,感受名著的魅力,拉近学生和名著的距离,激发学生再读原文,赏析特色,为学生阅读原文提供方法,指引方向。
后期10天———围绕孙悟空的名字、称号,梳理他的成长经历,教给学生记录的方法,分享自己的见解,并推荐阅读《看罢西游不成精》,联系原著,交流自己的阅读思考。
二、 巧做笔记,呵护兴趣
“读书要巧动笔,‘巧就在于如何做到既给学生留下阅读痕迹,又不至于过多地增加学生的阅读负担。”这是任金辉每一次指导学生阅读时都在思考的问题。
课程设计中,他时刻提醒自己,要以孩子的兴趣为主。每设计一个阅读环节时先问问自己,孩子有没有兴趣参加,会不会增加他们的阅读负担?他永远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因为兴趣才是阅读的原动力。
同样是读《西游记》一书,他指导学生绘制孙悟空的人生经历图。学生自制的人生经历图五花八门,有图表式的、有线段式的、有箭头推进式的、也有思维导图式的……他们在班级里进行了展示和评比活动,学生们兴趣盎然;他再以《三借芭蕉扇》《三打白骨精》为例让学生说故事内容,概括故事内容的方式,让学生发现《三借芭蕉扇》的故事核心就是三个字——借、逼、骗;《三打白骨精》的情节转折就靠三个角色——大姑娘、老大娘、老大爷,体会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的魅力。再让学生去重读《真假美猴王》《车迟国勇斗三魔》《火云洞大战红孩儿》等故事,并完成“一波三折”情节卡片。在这个过程中,任金辉发现孩子们感兴趣的除了孙悟空,还有那些大大小小的妖怪,他进一步想到学生对电子游戏中各种怪兽的战斗力、防御力特别感兴趣,于是就让学生给《西游记》中的妖怪设计名片,除了姓名,还要设计妖怪的战斗力、防御力以及推荐理由,这样的笔记设计一下把孩子们的目光从主角孙悟空分散到到书中形形色色的配角身上。在这些层出不穷的精巧设计下,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格外高涨,三读《西游记》轻松完成。
这三读每一遍侧重点不一样,每一遍读都有不同的收获,任金辉精心设计的读书笔记将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次次地调动起来,让他们自发、自主地完成了对一本大部头名著的探索和赏析,这是以往教条式的阅读指导课所难以企及的成绩。
三、 主题阅读,延伸兴趣
“读书要从文本出发,透过文本这扇窗,能让孩子们看到一片蔚蓝的、广阔的天空。”任金辉感叹道,他努力想把零散的读书打造成一个主题,从课本出发,拓展到课外阅读,从课外阅读融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读写结合。
他把课外阅读与课内学习紧密结合,让孩子在课堂上带着问题下课,带着好奇下课,带着兴趣下课,到课外自主探究,主动阅读,由课内教材向课外阅读拓展。五年级学完《装满昆虫的衣袋》一课,让学生课外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学完课文《伊索寓言》三个小故事,让学生走进整本《伊索寓言》;学完《林冲棒打洪教头》,让学生走进《水浒传》……
四年级《生命的壮歌》一文学完,他带领孩子们走进了著名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的《雪豹悲歌》,读完整本书后,让学生结合目录概括文章脉络,说说文章中的精彩片段,发现这本动物小说一路走来,雪妖从可爱走向威武,从凶猛走向谄媚与自私……最终下场悲惨,再让学生读沈石溪先生的其它著作,孩子們又发现沈石溪笔下的动物各有特点:《狼王梦》中把在大自然挣扎求生存的狼及因求生存而发展出来的“狼道”,刻画得淋漓尽致;《野犬女皇》中姐妹之间那份情深意重让人为之感动,同时,因花心而引起一场灾难的赛豹尾最终堕入雪山让人大快人心;《鸟奴》生动地展现了自然法则——弱肉强食,充分的体现了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的等级落差……让学生感受到动物世界的精彩。
任金辉并不满足于此,他又引领学生走进了世界闻名的日本动物作家椋鸠十先生的《岗丘的野狗》一书,围绕“让你感到最‘高兴”的两个情节和“让你感到最‘难过的两个情节”两个主题展开讨论,抓住转折点——村子里的兔和鸡都接二连三地失踪了,理清故事情节,接着围绕“人与野生动物的关系”展开讨论,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最终,在学生有了以上的阅读认识和阅读基础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生活中动物的种种认识,先后让学生尝试写了小练笔《我给动物拍拍照》,写写动物的外貌;小练笔《我家的宠物——》,聊聊自己与宠物的有趣故事……
整整一个学期,学生徜徉在动物的世界里,对动物的认识由浅入深,由抽象到生动……任金辉的主题式阅读有效延续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读书是一种情趣
“近年来,我在班上开展了‘亲子阅读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家庭读书氛围,让父母陪伴孩子成长,在阅读中感受亲情。”说起这件事,任金辉的言语间不无自豪,他十分自信地告诉记者:在他的引领下,读书成了家庭中一件有情趣的事情。
他每周选出一篇好文章,作一些简单的背景、作者介绍和文体解释,打印成文,分发给每一位同学。选择文章的途径有三条:一是教师推荐,二是学生推荐,三是家长推荐。细细数来,李敖先生的《为失败而笑》、夏衍先生的《种子的力量》、朱自清先生的《匆匆》、贾平凹先生的《两代人》……数十篇文章让学生体会到的是满满的正能量:亲情的温暖,大自然的神奇,坚强的可贵……
孩子们把文章拿回家,先自己朗读通顺,再高声朗读给父母听,也可以父母读给孩子听。然后全家一起讨论,发表各自的观点,形成对话氛围。任金辉特别要求家长多聆听孩子的见解,充分尊重孩子的观点,积极引导孩子发现文章、生活中美好的东西,真诚地谈自己的感受和经历,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在对话中提高阅读修养,强化孩子对文本的感受和理解能力,让孩子学会与他人的沟通和相互尊重。就这样,说说谈谈,聊聊笑笑中,孩子感受到人间的真情,感悟到生活的哲理,感触到现实的世界。
讨论对话之后,先让孩子提炼一下自己的观点,再在家长的帮助下梳理成一段有条理的话,写在《亲子阅读记录本》上。家长也写上自己的体会,可以写对文章的见地,也可以写写对孩子阅读的评价。第二天,孩子把记录本交给任金辉。他认真阅读每一位家长和孩子的体会,并在记录本上写上一两句自己的感受。记录本发给学生后,让学生自由地到讲台上读记录本上的内容,全班同学一起讨论,深化对文章的体会。
“亲子阅读短、平、快,文章简短,道理深刻,家庭对话,教师引领,效果显著!”任金辉这样评价自己这种充满情趣的读书指导方式。
在采访的最后,任金辉这样总结自己的执教经验:“热爱阅读是每一个阅读指导人和推广者的必备素质,但只有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对我来说,如何将自己的阅读热情传递给学生,将自己的阅读乐趣分享给学生,才是工作的核心。兴趣是最好的动力,也是最好的老师。这条路,我还在摸索中,但会锲而不舍地走下去。”说到这里,这位温和儒雅的老师脸上浮现出一种难以撼动的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