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为本,多元体验

2017-05-24 14:34潘静萍
新课程·上旬 2017年3期
关键词:教学反思阅读

潘静萍

摘 要:针对课文的特点,以文为本,抓住“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单元主题和“读课文时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学习目标,我尝试在阅读教学中整合资源,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充分与文本对话,注重展开多方面的言语实践,创设多元体验的学习型阅读课堂。

关键词:以文为本;阅读;教学反思

一、给阅读课堂多一份“读者”的情怀

自己做个好“读者”。“教材是沉睡着的。教师的教学就是把沉睡着的情感唤醒。”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做个好“读者”——好的阅读者和朗读者。借助课文丰富优美的语言感染力,以浪漫纯粹的情怀欣赏、演绎自己或真诚或丰富或纯朴的感受,零距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去阅读去分享的欲望。平面沉睡着的文字融入了教者的性格性情,成为丰满的立體形象,亲切地走来与学生浪漫地“相遇”。

为学生成为一个好“读者”做有效铺垫。《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篇课文中有丰富的背景资料,插入介绍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感受:印第安酋长美丽的灵魂表现在什么地方?谈谈你对“神圣”的理解(崇高、庄严、热爱、眷恋、尊重、敬畏……)课文主题鲜明,总分总结构特点突出,阅读时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1)为什么神圣;(2)怎样善待神圣的土地;(3)无限眷恋提出嘱告。阅读时还要注重整体把握课文中饱含的感情:深情的赞美、无限的眷恋、语重心长的嘱告……紧扣主题,情感铺垫,给学生的朗读一个较高的基点。

以文本为依托,置师生于文本中,选择多种形式朗读,带上师生的阅读感受,展开有目的、有层次、有效果的朗读体验,给学生多一份“读者的浪漫情怀。反复吟咏,读得多读得熟了,学生受课文的感染就多一分,与课文相识的“感觉”也就多一分。

二、给学生一个阅读探究的空间

学生是课文阅读的主角。我注意紧扣课文主题和语言去整合资源,有效运用教材、再现教材和再生教材,挖掘语言训练点。课堂中我尽可能铺设台阶,给学生研读实践,给学生一个与文本多角度接触、对话的空间。

整合课件背景和图片资料,呈现课文重点。“西雅图——是一个英雄的名字,一位印第安酋长的名字;西雅图——是一个美丽的城市,以这位印第安酋长名字命名的城市,课文所描写的神圣的土地。大家欣赏的是它现在的模样……”让学生谈观看感受,相机再现课文:“每一处……每一片……每一座……每一条……每一根……每一只……”“这是一片……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川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抓住主题阅读,联系生活实际,补充课文空白点。“既然人类与土地关系如此密切,人类应该如何善待这片神圣的土地呢?为什么要善待河水、空气、动物?看看我们的地球,人类还应该善待……”(窗外的草地、远处的树木、农田、山岭……)请同学们试照课文的模式,想想还应该从哪方面善待神圣的土地,补充告诫: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是我们的( ),也是你的( ),你们应该像善待( )一样,善待( )。我们喜爱( ),喜爱( ),因为( )。

运用句式总结回顾全文,拓展课文的延伸点。“课文最后郑重、坚定地宣明一个事实——‘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为什么这样说?结合课文内容,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综合说说你阅读课文后的感受……”

三、给文本的解读一个深度的走向

对于文本的解读,究竟要走向什么定位?课文结束时,让学生欣赏一组图片:蓝天、湖泊、花儿、草地、骏马、雄鹰、青山、孩童……同时播放歌曲《天堂》:“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哎耶……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哎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哎耶……我爱你我的家,我的家我的天堂……”

停下腾格尔穿越心灵的歌声,投示另一组图片:布满黑烟的天空、干涸的土地、找水的男孩、沙尘中的行人、洪水中的狗、裸露的河床、地震后的涂炭、猎杀后的动物……我在旁描述:“当天空不再湛蓝,当河水不再歌唱,当花朵不再微笑,当青山不再起舞,当草地不再葱郁,当雄鹰不再飞翔,当骏马不再奔跑……当大地满目疮痍,人类的明天会怎么样?”

短暂的静默后,我指导学生进行课堂练笔:“同学们,我们已经读完西雅图酋长饱含深情的回信,看到这里,听到这里,你还想说些什么……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它们是得到了保护还是遭到了破坏?注意写上你的感受。”

以文为本,以学生为主角,人、文结合,综合课堂生成、延续课堂、超越课堂。在音乐、画面、语言的交融中,在课文、感悟、生活实际的结合中,紧扣语言去展开“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学生在多元体验中延续文本走向生活,超越文本走向思想的深度。这样的教学尝试,能给学生以更大的舞台去有目的、有层次、有效果地学习语言、发展语言、积累语言。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教学反思阅读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