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家长期待的教师角色调查研究

2017-05-23 19:47聂妮
基础教育参考 2017年9期
关键词:职业素养

聂妮

[摘 要]研究以山西省运城市S幼儿园的家长为调查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和访谈法为研究方法,围绕教师的个人素质、师幼交往能力、教学能力、日常保育能力、家园沟通能力五个方面的研究内容展开调查,试图较客观地呈现当下幼儿家长期待的教师角色,以期为当下师范教育培养合格的教师以及幼儿园培养和选拔优秀师资,促进家园共同体的建构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家长期待;幼儿教师角色;职业素养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最终的目的是服务于社会。教育的成败与否,最终是由社会来衡量的。幼儿教育作为人接受教育的起步阶段,担负着服务于幼儿和家长的双重任务。特别是在以市场为导向的今天,幼儿园教育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教育需求和观念。而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教育活动中的主导者,无疑会成为家长最为关注的一个教育要素。从这一逻辑点出发,不论是师范类学校进行的教师教育还是幼儿园培养和选拔优秀幼师,都需要先向社会要答案,先要了解家长的教育诉求和期望,了解家长心目中的优秀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以及好教师的形象和标准。基于此,研究拟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尝试解读当下幼儿家长眼中幼儿教师应具有的专业标准,以期为师范教育培养合格的教师、幼儿园培养和选拔优秀师资以及促进家园共同体的建构提供依据。

二、研究方法

此次调查对象为山西省运城市S幼儿园大小中班随机抽取的80名家长。先通过编制开放式访谈提纲,以“您心目中的幼儿教师是怎样的”“幼儿教师需要具备哪些专业素养”为核心内容展开对15位受访家长的访谈,以旁观者的姿态,从家长角度,较为客观地了解和分析家长对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内隐认识和态度。然后,在访谈的基础上,结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文件中对教师专业标准的划分,尝试着将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划分为教师的个人素质、师幼交往能力、教学能力、日常保育能力、家园沟通能力五个维度,并围绕这五个维度编制问卷,向随机抽取的80名家长发放问卷,进行调查。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家长对幼儿教师个人素质的期待

访谈中,当提问“您心目中的好幼儿教师是怎样的”,家长提及次数最多的便是个人师德和行为修养,现摘录几段访谈内容以为佐证。

“我觉得老师的品德特别重要,现在网上经常会曝光一些幼儿园老师打孩子的这种事情,我觉得这是人品问题,如果说没有一个善良的心态,我觉得她就没有必要从事这份职业。”

“我觉得幼儿教师最起码的素质是爱孩子,爱这份职业,以身作则,不把不好的行为带给孩子,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孩子。”

“好老师要有爱心,有责任心,关心孩子,以孩子为主,敬业,站在孩子的角度,更多为孩子去考虑。”

“认真负责,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对孩子负责。老师要有爱心,真正热爱教育行业,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并且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我希望老师能够关注一下孩子的吃饭问题,使孩子改掉挑食的坏毛病,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爱这份职业,心得和蔼,有童心爱心,能调动孩子的情绪,激发孩子的興趣,和孩子打成一片,让孩子敬你而不是畏你。”

“会鼓励孩子,帮孩子树立自信心。能帮助孩子积极面对自己的缺点,慢慢改正。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我觉得作为一个好老师,首先是对孩子好吧,应该是爱孩子,至少伤害孩子之类的一些行为是不能够出现的,其次是她的一些专业方面的修养,还是希望孩子在幼儿园能够学到一些东西的。”

“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应该培养幼儿的兴趣,做到关心幼儿,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多与家长进行沟通。”

综上,家长认为,良好的个人品德和行为修养是一名幼儿教师最基本的职业要求,也是家长对幼儿教师高素质的诉求和期待。

2.家长对师幼交往能力的期待

(1)师幼交往理念:民主平等

访谈中,笔者向家长提问“您对老师与孩子交流方面有何要求?”,一些家长表示:

“老师应该与孩子打成一片的,平时对孩子不要太严肃,否则的话,小孩子会很怕老师的,孩子那么小,老师还是应该多跟孩子们接触玩耍。”

“老师应该多关注孩子,学会理解孩子的一些想法和行为,并组织一些孩子喜欢的活动,能够和孩子们一起开心地玩耍。”

可见,家长期待教师能够放下威严,融入幼儿,理解倾听,保持民主平等的师幼交往理念。

(2)师幼交往模式

家长认为幼儿教师与幼儿相处过程中采取言语沟通所占比重最高(80%),然后是参与幼儿游戏活动(60%)、肢体交流(58.57%),而树立教师威严所占比重最低(1.43%)。一定程度上,调查结果便是家长教育观的折射。家长开始形成一种共识,开始注重幼儿的个性发展,如尊重幼儿、平等对待幼儿,愿与幼儿亲近交流,加强亲子间的情感交流。因而,家长自然而然地将这种共识转化为对幼儿教师与自己孩子相处时的期待。

3.家长对幼儿教师教学能力的期待

调查显示,在家长期待的幼儿教师教学内容中,家长最为关注关于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教育,所占比例为85.71%,幼儿品德方面教育为55.71%,艺术方面教育为40%,而对文化知识方面教育关注最少,仅为18.57%。由此可大致推断,家长开始形成较为新型的教育观念,幼儿的智育不再是唯一的关注点,家长开始关注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因而,家长开始期望幼儿教师用更为专业的理念和态度,培养德智并重、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幼儿。

调查还显示,家长偏重于幼儿教师采用游戏活动进行教学,所占比例为90%,其次为运用启发式的提问(65.71%)和引导幼儿进行观察(27.14%),最后是多媒体课件教学法,仅为17.14%。研究表明,家长更青睐幼儿教师采用游戏活动与启发式的提问进行教学,二者的共性在于能最大程度地、自发地激起幼儿的兴趣,使幼儿主动参与问题情境,其过程不仅有益于幼儿体力、智力、创造力的发展,更能促进幼儿情感、社会性的发展。由此,游戏和提问法可作为幼儿参与学习的主要形式,而且这种教学形式不单是家长主观方面的合理要求,更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客观需求。因此,幼儿教师进行教学时,要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4.家长对幼儿教师日常保育能力的期待

调查显示,家长对于幼儿教师日常保育能力的满意度还是较高的,达到71.43%。据笔者进一步访谈发现,小班家长和大班家长对于幼儿教师日常生活教育的期待存在差别。小班家长较为关注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如“我家小孩到现在衣服的扣子还是会系错,上厕所或者洗手还是会弄湿衣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早点学会自己穿衣、叠被”等。而大班家长则侧重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如“能够讲卫生,不挑食,按时睡觉”“要懂礼貌,讲文明,不说脏话”“希望老师能够培养孩子的爱心、感恩的心,体会爸爸妈妈的辛苦”等。因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小班家长和大班家长的侧重点虽有不同,但本质一样。日常生活教育中,家长开始注重幼儿独立性的培养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说明了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开始关注幼儿发展的整体性,并且期待幼儿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幼儿相应的帮助和指导。

此外,65.71%的家長认为教师应该给幼儿制定规则,持否定意见的占22.86%,持无所谓态度的占11.43%。数据表明大部分家长注重培养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规则意识,理论上来说,规则的养成在一定程度上更易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但凡事过犹不及,规矩过于教条刻板,反而极易约束幼儿,不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而如何在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基础上,又给予幼儿一定的自由,是当今幼儿教师需要不断思考的地方。

5.家长对幼儿教师家园沟通能力的期待

调查显示,仅仅有25.71%的家长表示能够与教师经常沟通,而72.86%的家长则表示与教师沟通很少。针对此问题,笔者进行了后续访谈,以期发现原因。在访谈中,多数家长表示,自己很愿意与教师进行沟通,但因为自己工作忙,接送孩子上下学时间紧张,教师时间也比较紧凑,往往找不到合适的时机进行很好的沟通。如有家长说道:“接孩子的时候,家长很多,大家七嘴八舌,老师听也听不清,根本没办法与老师进行个别交流,加上老师忙了一天,也很累的,不想打扰老师的私人时间。”有些家长则是因为个人在外地工作,孩子交由爷爷奶奶照顾,因此与教师沟通交流也极少。如有家长表示:“我是希望与老师进行交流的,但自己在外地工作,一个月才能回一次家,孩子的情况都是由爷爷奶奶反映的。”

调查还显示,家长对幼儿教师能够主动与之交流的诉求最高,为82.86%,而对与幼儿教师合作共育的期待值较低,仅为30%。数据表明,家长观念呈现出一种“交流沟通期待较高,而合作共育意识薄弱”的现象。

四、小结

综上所述,家长对幼儿教师角色的期待开始趋于科学化,传统的重智育教育观念开始淡薄,家长开始关注幼儿个性的培养,例如尊重幼儿的兴趣、注重幼儿创造力、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等。但由于受传统教学体制以及社会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的影响,部分家长依然注重孩子智力结构的教育,这种现象在大班较为普遍,而迫于升小学的压力,大班幼儿不免会有课业上的负担。总之,家长的教育观念正在转型,但迫于外部环境的压力,受制于各种现实因素,家长对幼儿教师角色的期待可能存在多样性和矛盾性。

参考文献(编者略)

猜你喜欢
职业素养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实践教学中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先生”该如何做才好
教育国际化视阈下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之职业素养培育
职业素质培养下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模式构建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基于职业素养提升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