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刘家瑞?杨翠友
摘 要 将智慧教育应用于现代学徒制课堂教学中,能有效提高学徒制的教学效果,增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吸引力。以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投资与理财现代学徒制班级《个人理财实务》课程 作为分析个案,以“创建信息化教学环境”和培养“创新创造能力”两个维度来设计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智慧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选取、变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教学资源和课程评价等。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智慧教育;智慧课堂;构建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05-0041-05
一、引言
2014年《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发布,由此,高职教育中掀起了一股“现代学徒制”热潮。然而,自现代学徒制试点以来,试点单位普遍出现了“学校热,企业冷”的尴尬局面,究其缘由是企业对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的认可度不高。而人才培养的核心是教学,只有不断改善教学质量,才能增强现代学徒制的吸引力。
与此同时,我国还出现了一股“智慧教育”热潮。虽然目前学界对智慧教育没有统一的论述,但普遍认为:智慧教育是高度信息化支持发展的教育新形态,是适当而有效地利用物联网、云计算、新型显示、大数据、多维打印、虚拟仿真、智能化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智慧化教学、智慧化学习、智慧化评价、智慧化管理、智慧化服务以及增进学习者高级思维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培养的教育[1]。由此,不难看出“高度信息化”和“培养创新创造能力”是智慧教育的主要特征。这与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目标高度吻合,但是在实践中智慧教育多出现在中小学课堂的教学中,在职业教育中鲜有提及。
现代学徒制迫切需要提升教学质量,智慧教育要深度融于教学,二者本应交相辉映,本文基于以上背景及现状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如何构建智慧课堂的思路及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教学的瓶颈分析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现代职业教育制度,是企业工作本位职业培训与学校本位学历教育的紧密结合,是产与教的深度融合,其核心要素与基本特征是校企一体化双元育人;学徒具有双重身份,工学交替,岗位成才[2]。根据“学徒”生源的不同,可分为应届高中或中职生学徒和往届中职或高中学徒。本文所介绍的“现代学徒制”主要是针对往届中职或高职的学徒,也称为“岗位培养现代学徒制”,即学徒本身来自企业员工,具有多年的工作经验。
由于现代学徒制的核心要素和基本特征是校企一体化双元育人,因此,要充分发挥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优势,需要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教师与企业导师密切配合,切实做到校内理论课堂和企业实践课堂无缝对接。虽然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都对校内理论课堂做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与实施以及教学评价等全方位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改革,但是在实践中,依然存在一些教学瓶颈,制约着二者的深度融合。
(一)理论教学目标与岗位目标无法完全匹配,导致学习积极性受阻
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教学目标应该是校企雙方在教学情境与真实职场环境交互中共同建构与实现的,教学目标应符合某一企业具体岗位或群的特点,具备特殊性[3]。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校内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仍难以摆脱学科导向,为保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使得教学目标偏向单一普遍性、行为性。例如,广东理工职业学院的投资与理财现代学徒制专业面向的是寿险企业的理财顾问岗位,因此《个人理财实务》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应围绕该岗位所需而制定,适当考虑岗位迁移。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略学徒的行业企业背景,完全从理论知识的角度去制定教学目标,致使教学目标与岗位所需脱节。学徒在学习过程中,因觉得课程与职业关联度低,而丧失学习兴趣。
(二)教学进度与工作进度脱钩,不能及时“学以致用”
以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投资与理财现代学徒制专业为例,课堂教学分为校内课堂和企业课堂。校内课堂由校内专任教师主导,以讲授为主,介绍基本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考虑到学徒要正常工作,通常将课程安排在周末进行;企业课堂则以实践为主,企业导师或师傅负责对学徒的工作过程给予指导、建议和评价。这样的安排往往导致理论学习与工作实际脱节,所学不能及时有效的运用。例如,该班级的学徒通常在每年的九月开学之际推广“教育年金”产品,而与该工作密切联系的“教育规划”的教学却固定的安排在第二学期的某个周末。学徒迫切需要利用该部分的知识来指导自己的工作,而由于教学时间的安排与工作安排不同步,使得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工作与学习不能有效兼顾,疲于应付上课影响教学效果
受业绩压力的影响,大多数学徒平日工作的强度较大,公司还会在周末设有产说会、创说会等活动,并且很多学徒都已成家,不仅要上班,还要兼顾家庭。而“平日工作,周末上课”的教学组织方式,占用了学徒仅有的休息时间,疲劳应付上课,也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
(四)学徒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影响知识、技能的吸收
目前,现代学徒制的招生基本采取的是自主招生模式,学徒起点要求是中职毕业生或高中毕业。对学生的录取着重从三个方面:员工身份、中级技能证书和基本的理论素养。相对于高考入校的学生而言,学徒理论基础相对薄弱,且年龄跨度较大。以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为例,学徒的年龄从35岁~52岁不等,虽然都是中职毕业,但是学习能力、专业基础都存在较大差异。这对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都是极大的挑战。受教学进度的限制,教师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授课任务,导致学徒对知识、技能的吸收差异化显著。
三、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智慧课堂的构建思路
从有效解决现代学徒制教学中的瓶颈问题和充分发挥智慧教育的优势着手,以“创设信息化教学环境”和“培养创新创造能力”两个维度来设计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智慧课堂的教学目标、选取教学内容、变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教学资源和评价教学。
(一)教学目标的智慧化设计思路
以培养学徒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难题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又是教学的最终归宿,智慧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让学生去主动建构知识意义[4]。基于这一点,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的教学目标核心在于培养学徒胜任工作、切实提升业绩的能力。这不仅要求学徒能够掌握基本工作技能,还需要学徒能有效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具备一定的创新创造能力,切实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业绩。而智慧课堂的终极目标也是培养具备创新、创造能力的学习者。二者目标高度吻合。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有必要将传统的“知识、技能与素质目标”转换成“问题解决型”目标,着重培养学徒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难题。以《个人理财实务》课程为例,其智慧化教学目标的设计见表1。
(二)教学内容萃取的智慧化设计思路
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一方面要保证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有效对接,这就需要教学内容基于工作内容,教学过程基于工作过程,最终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内容设计”;另一方面,考虑学徒“边工作,边学习”,这就需要教学对工作的指导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需要时随时调取学习资源,而理论知识点的碎片化可以强化教学指导的针对性,满足工作需要。因此智慧课堂的教学内容应该在系统化的教学内容总体框架基础上,将重点知识点、工作难点碎片化整理出来。
教学重点和工作难点不是简单的罗列形成智慧课堂的内容,需要对内容进行“研创”升级。这里所说的“研创”升级强调的是既要保证理论知识的完整性,以满足学徒“岗位迁移所需”,又要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与学徒的岗位背景有效结合起来,引导学徒“学以致用”。以《个人理财实务》课程中的“现金规划”为例,具体展示教学内容萃取思路,见图1所示。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智慧化设计
1.以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的情景教学法作为现代学徒制智慧课堂的主要教学方法
该教学方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个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的工作情景,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徒完成特设的工作任务,教师根据学徒任务完成的情况对学徒进行量化评价。该教学方法强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将理论学习与动手实践紧密结合起来[5],可以有效提升学徒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2.以微课作为主要的信息化手段是现代学徒制智慧化课堂的最佳选择
高度的信息化是智慧化课堂的显著特征之一。智慧课堂的信息化手段很多,如微课、翻转课堂、MOOC等。微课是针对某个小知识点或技能点或具体问题解决的微型化、针对性的一种教学,其教学过程简单,一般为5~8分钟,不超过10分钟,且相对完整,是碎片化与完整化的统一[6]。微课在现代学徒制的智慧课堂开发中优势明显:第一,弥补了内容相对宽泛、目标多元的传统课堂的针对性不足的缺憾。第二,打破了传统课堂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可以很好的满足学徒“随时随地调取”的需要,对工作的指导变得及时且高效。第三,解决了学徒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的问题,学徒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自主选择学习主题,并可以反復观看、练习予以巩固。第四,有效的学习时间控制不仅符合学习者学习注意力集中度一般不超过10分钟的生理规律,还克服了“工与学交替中学徒精力不足的矛盾”。
以《个人理财实务》课程中的一节10分钟的微课《货币时间价值》 (现更名为“《正确解读产品收益率》”)为例,具体介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智慧化设计思路”,见图2所示。
(四)教学资源的智慧化设计
1.教学资源在形式上需具备数字化、多媒体化、可移动性、交互性、便于快捷获取的特征
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多媒体化、可移动性、交互性、方便快捷性本质上是智慧教育的高度信息化的体现,它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由于“岗位培养模式”的现代学徒制具备了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重特征,有别于普通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中对教学资源的获取更强调“高效率”。为方便学徒在工作中随时随地调取,需要教学资源“可移动”,而数字化、多媒体化的教学资源最适宜网络远程传输。近年来,伴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WIFI等网络支持环境的普及使得数字化、多媒体化的教学资源可以在PC、IPAD、手机等多途径移动终端上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资源获取的便利性。随着微信、QQ、MSN、博客、E-learning等交互平台的迅速发展,教师与学习者可以通过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传输实现同步与异步交流,有效加强教师与学习者以及学习者之间相互的交流,摆脱传统教学资源只注重资源的输出,资源的利用程度与利用效果教师并不能很好的跟踪和获取,不利于教师改善教学的困境。同时,也摆脱了“只能利用不能反馈的教学资源,不利于学习者对自身的学习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价,对学习中的困惑也无法及时获得解决,制约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学习兴趣和效率的困境”。
2.教学资源在内容上需全面化、高质化、个性化、层次化
要实现“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教学资源的全面。这里的“全面”强调的是教学资源应覆盖学徒学习全过程,即学前、学中、学后,而非“资源的过多堆积”。其次是高质化与个性化,强调教学资源建设要“精准”:要做到“准”关键在于要符合岗位培养学徒的个性,要做到“精”需把握学徒的真实需要。而“提升职业资格等级”、“提升工作绩效”是学徒们最为迫切需求,因此高质化的教学资源建设应围绕“考证所需、工作所需、技能提升所需”三方面来进行。再次是层次化。一方面,强调的是遵循学习规律,按照学习过程来层次化学习内容。如通常学前资源用于明确教学目标、引导学徒自主学习,激发学徒学习兴趣,培养学徒发现问题的能力;学中资源用于传输知识、技能,培养学徒自主学习的能力;学后资源用于巩固拓展知识、评价学习效果,培养学徒创新创造能力。另一方面,强调技能提升过程要层次化,从基本知识训练到技能实训,再到工作任务完成,最后到知识技能综合运用,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具体资源建设思路与建设内容,具体见图3。
(五)教学评价的智慧化设计
评价方式信息化,将过程性评价与结论性评价有机结合。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过程及质量做出客观的衡量和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应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全程。传统课堂教学评价多采取结论式评价。对学生的学采用的是标准化考试;对教师的评价则采取督导或学生按评价指标打分。该评价方式下教师不了解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例如学习速度、领悟能力、与其他学习者的互动与合作等;学习者或督导对教师的评价也偏向主观。最终的评价结果对教学的指导功效有限。要在結论性评价的基础上,突出过程性评价,将二者有机结合,发挥教学评价间接调控、导向和激励教学的功能。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各在线学习平台提供的“云管理服务”能有效跟踪记录教学全过程,使得教学评价更为全面、准确、客观。例如,教师通过追踪学习者观看教学视频的时间长度、在线测试的准确率、交互平台及讨论区的发帖数量与质量,来了解学习者的学习行为特征,更客观的评估学习者[7]。而对教师的评教可以从课程点击量、教学资源的利用程度、在线评教数据等数据客观统计得出。 因此,在智慧课堂教学评价中应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成果,构建教学评价服务平台,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结论性评价有机结合。
评价标准多元化,校企共同管理、综合评价。现代学徒制教学效果好不好关键在于学徒岗位胜任能力是否得以提升,职业发展潜力是否得以挖掘。这就决定了教学评价的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技能的掌握,还在于工作业绩是否得以有效提升、职业发展前景是否开阔,因此评价标准应该多元化,既包括校内教师对学徒学习态度、知识技能掌握的评价,还包括企业导师对学生职业素养、工作业绩的考核,由于现代学徒制的学徒具有双重身份,有学习与工作的双重任务,在岗位工作中,他们是企业员工享受企业员工待遇,需要遵守企业生产管理制度,接受企业的岗位考核;在学校,他们是在校学生,要遵守学校的学习管理制度,按照学校的考评制度接受学校的考评。所以,校企共同管理、综合评价是现代学徒制的客观要求[8]。具体评价标准见表2。
四、结语
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选择。然而,因教学目标与岗位目标的不匹配,学徒学习基础的参差不齐、教学进度与工作进度的脱钩以及工学交替的矛盾等因素,导致教学效果受到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并未得到企业乃至社会的认可。而以高度信息化为支撑,以培养创新创造能力为宗旨的智慧教育因过度强调信息化技术而忽视了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尚未发挥其应有的优势。将智慧教育应用于现代学徒制的课堂,构建现代学徒培养模式下的智慧课堂,可以有效弥补现代学徒制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
参 考 文 献
[1]陈琳,王运武.面向智慧教育的微课设计研究[J].教育研究,2015(3):127-130.
[2][8]赵鹏飞.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践与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150-154.
[3][4]李国艳,盖馥,朱宇,孟庆云.现代学徒制专业“双体一翼”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3):75-79.
[5]赵丽云.职业教育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J].现代教育科学,2014(1):178-179.
[6]赵洁.从第二届高职高专微课教学比赛看微课建设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0):80-83.
[7]张羽,李越. 基于MOOCs大数据的学习分析和教育测量介绍[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4):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