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明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玉带初级中学
【摘要】过去数学教师在如何处理数学作业时比较呆板、单一,主要采用题海战术,只求量,不求质,导致学生抄袭作业现象比较严重,学生的负担很重,心理压力过大。这显然与新课程理念不符。在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该如何布置作业才既能使教师减负,又能使学生减负呢?文章着重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数学作业;生活;探究性;弹性作业
作业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过去,数学教师较为重视作业的解题技巧,布置的作业沉重,呆板,单一,存在很多问题。数学教师大搞题海战术,只求量,不求质,一味盲目地强化训练,占据了学生的思维活动空间,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并且,单一的作业形式也使得学生找不到学习的乐趣,做作业的积极性也受到影响,导致学生无法实现全面发展;数学教师很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布置适合学生兴趣的作业;作业的布置缺乏科学性和教育性。
一、数学作业要来源于生活
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数学教师教学时应根据教材特点,引入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人、事、物,从而使学生明白生活中處处有数学。过去教师所布置的作业是封闭型作业,其作用十分有限。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作业不应只是关注学生对知识要点的掌握与否,更要关注学生能否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还要关注学生在问题领域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生成的意向和程度。
如在教学苏科版八年级下第七章《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第四节“统计表、统计图的选用”时,我在一周前就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让每个学生调查这一周家里丢弃的塑料袋的数量,根据这些数据(1)设计一个调查表,记录自己家一周内每天丢弃的塑料袋的数量;(2)统计本小组这一周内所有家庭每天丢弃塑料袋的总数量;(3)根据个人统计的数据,估计全校学生的家庭在一周内丢弃的塑料袋数量,一年呢?(4)如果将全班学生的家庭在一周内丢弃的塑料袋全部铺开,大约占多大面积?可以铺满一间教室吗?然后展开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乱扔塑料袋对环境带来的危害。
这样的作业布置要求学生之间展开对话,甚至延伸到学生与社会的对话,学生对作业的解答和实践的本身就是对自我生活的一次尝试、一种解读、一份体验,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同时与学生生活实际中的问题紧密联系,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就在生活之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作业设计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觉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二、数学作业要具备探究性和进行分组合作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作业要强调合作性。数学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把学生划分成学习小组,也可以允许学生自由结对子。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寻求同伴、家长、教师的帮助,在探究性学习与合作性学习中完成作业,获取知识,巩固知识。
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太阳光与影子”这一节时,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把全班学生按每4人分一组,选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在校园内平坦的空地上立一根木杆,分别在上午、中午、下午观察这根木杆影子的方向,同时测量木杆的影长,并将有关结果填入表:
通过观察和测量,你发现了什么?把你发现的结论及有关思考整理成一篇数学小论文。这样的作业布置,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际操作过程,最后填表交流,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改善了学生的人际关系,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弹性作业
新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作业的设计一方面要保证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另一方面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差异和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作业要体现一定的弹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具体可以采用以下做法。
(一)自选式作业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准备适合于好、中、差三个不同层次学生的A、B、C三种不同类型的作业。因为每个学生对作业都有独特的需要、独特的目的,学生水平各不相同,作业的目的、内容方法也因人而异,让作业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作业,即“以人为本”的作业。让学生做作业前自选,虽然作业的难度有差异,但只要达到“优秀”或“合格”的标准,就能评为相应的等级。其中A类属于优等生的思维训练综合题,B类属于中等生的思维训练基础题,C类属于学困生的基础知识训练题。这些题目由学生自己选择。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还给学生空间,鼓励学生挑战难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以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主选择能力。
(二)互命题作业
教师指定课代表或小组长,以组为单位,互相命题作业。最后教师评比各小组的作业形式、内容以及质量,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当小老师的滋味及轻松学习的乐趣,也促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再思考,在思考中提出问题,在思考中学会巩固知识和提高本领。
(三)自命题作业
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出题,自己做题,教师只提要求,然后利用自习课时间让学生互说互评各自的课外作业形式、内容。当然,学生做自命题作业并不意味着完全脱离课本作业。教师也要布置少量课本作业以巩固学生当天所学知识。自命题作业本身就是课本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完全是学生的一种自愿行为,学生只要有兴趣就不会把它当作负担,而是一种享受。自命题作业充分体现了学生个体的差异,体现了分层次教学原则。
如教材在引入无理数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两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剪一剪,拼一拼,拼成一个正方形。就有学生就自编这样一个问题:是否所有的长方形都能拼成一个正方形?如果能,请说明理由;如果不能,那么满足什么条件就可以呢?这样的作业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同时增进了师生间的相互了解,使师生间的关系更为平等、民主、和谐。这样的作业架起了一座师生交流的桥梁,使教师体验到为人师的价值;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用新课程理念审视教学中作业设计的思想和形式,要推陈出新,不断进行作业的创新,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还学生一个丰富多彩的作业世界。总之,多元化、个性化的开放型作业,使学生都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施展才华的机会,才会让学生在快乐中进步、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