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误导与中学生的厌学

2017-05-09 03:35崔标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厌学情绪心理发展教学方式

崔标

摘 要:中学生厌学问题已引起很多人的注意,教学中教师本身教学方式的陈旧和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思想,社会的升学压力,再加上没有关注学生心理发展和变化是导致厌学情绪普遍存在的主要原因,学校应该从育人的实际出发去寻求解决之道。

关键词:厌学情绪;教学方式;心理发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04B-0017-02

近年来,中学生厌学情绪比较普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思考,在诸多因素中,笔者认为课堂教学的失误是造成中学生厌学情绪的主要原因。

学校教育的主体是教学,45分钟的课堂教学是教育主体中的中心环节,成功与否不仅直接决定着备、辅、批、考的质量,而且还会对学校的教育质量产生巨大影响。所以说,中学生的厌学情绪虽然与社会风气有关,但45分钟内的课堂教学失误,不能不说是一个最根本最直接的原因。轻松、活跃、有趣,是任何一位学生都憧憬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凭借知识特有的魅力,牢牢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理性思维受到深刻的启迪,智力能力获得发展和提高。反之,沉闷、呆板、烦躁的课堂气氛,学生或者萎靡不振,昏昏欲睡,或者烦躁不安,如坐针毡。那么造成这一失误的深层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一、教学指导思想的偏差

教学指导思想的偏差导致知识的传授与获取之间因主从位置的颠倒而平衡失调,从而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脱节,造成教学的低效。教学过程中的实质应当是知识的传授与获取之间的辩证统一,但是多年来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多数教师不仅不以学生的知识获取为教学的依据和出发点,而且超出国家教委制定的一般性要求,从新生入学开始,就以国家选拔优秀毕业生和高难度标准衡定基础年级的教学。超纲训练贯穿各年级的始终,完全忽视了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学业基础和智力差异,强行要求一律向升学的指挥棒看齐。这种揠苗助长的做法导致大部分中差等学生由于跟不上教师的高难度思路而产生厌学情绪。部分教师进行疲劳性课堂教学,45分钟讲不清,占自习课再讲;在校时间讲不清,周末接着讲,尽管这样翻来覆去地讲,但由于教学思想不对头,结果只能导致教学质量的日趋下降。

二、师生之间在心理感情方面的平衡失调

有些教师平时不与学生交往,即使是偶尔邂逅,也是形同路人。在自己和学生之间缺乏进行教学所必需的感情基础。讲课的语言乏味,语调平淡,感情冷漠,教态呆板。这些讲课艺术上的失误,同样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如语文课上,不论文体,不管内容,都死套“作者、背景、分段、归纳、写作”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由于没有丝毫的思想感情作基础,没有融洽的课堂气氛作媒介,有的只是空洞无味的说教和令人窒息的空气,学生认为听这种课是一种精神煎熬,感到心里负重不堪,因此,終于由“疾其师”而转向“恶其道”,最后导致“厌其学”。

三、教具的落后使得教学效果受到极大的局限

教具不但没有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反而把形象的东西转化成抽象的东西,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理解上的阻力,造成学生的厌学。由于条件的限制,有些学校缺乏起码的教学用具,图书馆、阅览室无书可读;实验室里常常形同虚设,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学增加了难度,靠教师“纸上谈兵”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语文课涉及的深度和广度是其他任何课都无法相比的,有些教师又完全杜绝学生阅读课外书籍。这样,学生的知识面狭窄,越发加重了学生的负荷,尤其现代科学在急剧膨胀,而我们的学生头脑里除了课本上所涉及的知识外,几乎一片空白,即使这些也要一删再删,集中于数篇“精讲”课上,其他只能任学生囫囵吞枣,学生厌学就成为必然。

四、教师知识水平的局限

教师知识水平的局限降低了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勤学而无获,产生了对学习的悖逆心理。现在社会知识处于激增时期,每隔一段时间,知识总量就要翻一番。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站在一定高度,提纲挈领,在单位时间里要教会学生,并且切实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学新知识的能力。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有一桶水。在教材中,一些教师找不到突破点也选不出新角度,讲课顾此失彼,甚至以讹传讹,给学生吃“夹生饭”,正课讲不清,只好强占课余的时间重讲,致使学生对学校、对教师、对教育、对知识产生了逆反心理,教育目标也不能如期实现。

五、如何改变学生厌学的状况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厌学的状况,必须从克服教学低效问题入手,必须首先从教师“教”的方面寻找突破点。具体说来可实行以下几条措施:

(一)建立健全一套按劳分配的激励性教学机制

要扭转厌学风潮,必须先扭转教师的厌教思想。在教师中,原本就蕴藏着非常大的教学积极性,每讲成功一节课,本来就是一笔可观的财富。可是多年来,教师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有时还要额外承受来自校方、学生和家长的求全责备。在这种没有公正标准的舆论评价下,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长期遭到压抑,逐渐低落。

(二)将教学目标由升学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中学会考制的建立,已经为完成这种转变提供了一定的客观条件。但是,在教学中仍需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切实贯彻因材施教原则,面向全体,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即使有的学生升学无望,也应启动他的求学动因,使他的学习日有所进,学有所长。二是理性看待学生的旧有基础和智商的客观差异,把升学标准降低到合格标准。这样就能使一大批学生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而且能在不断尝试单科结业的成功喜悦中,逐步摆脱将被升学考试淘汰的被动心理。阻碍学习的心理压力一旦消除,课堂教学成绩的提高就有可能成为现实,而且这种进步飞跃的幅度,往往是执教者难以意料的。

(三)建立一套培养学生素质的课堂教学评估标准

目前,一般学校对课堂教学基本上采取放任的方式。即使偶尔听课评课,也只局限于考查学生对该课的接受状况,对过程和方法很少涉及,这就是长期实施升学教育的结果。现在要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目标,就不能只顾及效果,而尤其应该重视实现这一效果的过程。例如,教师的精神状态,教材突破口的选择,讲授不同内容的方式方法、详略轻重的确定,启发学生思维的程度,突破教材难点的时间以及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训练程序等等。

(四)开展教师继续教育

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厌学情绪源于学习负担过重,但是如果为减轻负担而砍掉一部分教学内容,又势必会影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唯一的办法只能通过提高师资水平来解决问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如果提高了,就能够娴熟地驾驭教材,有效提高课堂效率,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加深了其理解的程度,还提高了他们的学业成绩,学生的厌学情绪便自然随之而消除了。

参考文献:

[1]陈岩.对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12,(6).

[2]赵希斌.优秀教师的四项核心素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郑深溪.初中生厌学原因及解决对策分析[J].新校园,2015,(3).endprint

猜你喜欢
厌学情绪心理发展教学方式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关注学困生让每一位学生走向成功
网络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策略研究
关于提高中职学生学习兴趣的思考
童话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高职学生厌学情绪抑制途径的几点探索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初中数学教学经验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