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在练习课中的有效实施

2017-05-05 08:45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钝角对角直角

朱 萍

一、研学是学生学习内容的再次提炼

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练习课时,就多边形边的条数,角的个数的关系,做了一个练习,学生对多边形边的条数与角之间的关系,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为了让学生对角有更多的认识,在研学中进行了这样一个设计:

1.下面的平行四边形中各有几个锐角和钝角?

学生通过在平行四边形中找锐角和钝角,发现在这3个平行四边形中,都有2个锐角和2个钝角,没有直角。对于如图所示的平行四边形的角,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

2.每个三角形各是什么角?并在图中标出。

学生通过在三角形中标出的角,发现了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

只能有一个直角,或者只能有一个钝角,对三角形的角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3.图中各有几个直角?并标出直角符号。

学生对于图形中的角的认识很不错了,对直角的掌握怎样呢?通过在图形中数出直角的个数,对判断什么样的角是直角,达到一个巩固和升华的作用。

4.数一数图中有( )个角,( )个直角。

单纯数角或直角,学生已经掌握了,如果把它综合起来考虑,既数角,再数直角,学生是否很清楚呢?这里教者考虑得很巧妙,角中包含直角,如何在角中找直角,也是对角的分类的更深入的认识。

通过4道习题的练习,把学生对角的初步认识的知识点,从平行四边形中找锐角和钝角,到三角形中找锐角和钝角,再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组合图形中找直角,最后再由一个稍复杂的图形中找角和直角,把学生认识的图形进行编排,内容进行再次提炼,一步一步的深入,使学习内容达到优化,也让学生对角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为以后认识三角形,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奠定了基石。

二、研学是学生思维层次的再次提升

布鲁姆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识记、理解,掌握所要学习的内容,再通过观察、比较,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归纳能力,使他们的思维再一次提升和发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模式。

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练习课中,出示:

学生独立列式,汇报:

1.8×5=40(平方米),40×4=160(棵)。

2.6×6=36(平方米),36÷2=18(棵)。

这时如果就此结束这两道题的分析,学生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练习,只是停留在表面,学会解答这两道题,并不能明白这两题第一题第二步,为什么用乘法,第二题第二步,为什么用除法,对这两道题的区别和联系并不清楚,对学生的思维也没有任何发展。

所以第一次研学中出示如下问题:

比较1、2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先思考,再同桌交流。

这里让学生先比较,从中发现相同点:这两道题都要先算出面积。不同点:第一题第二步,每平方米种4棵,40平方米,就有40个4,所以用乘法算;第二题第二步,每2平方米种一棵,36平方米,就是求36里面有几个2,用除法算。这两道题的第二步是学生容易错的,第一个是根据乘法的意义,第二个是根据除法的意义,通过这两种方法的比较,学生对乘除法的意义区分就更清楚了,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简单运用就不会出错了。

接下来出示这样一题:

在一块长75厘米、宽50厘米的长方形木板锯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求剩下部分的面积。

提出要求:

1.直接列式计算。

2.如果有困难,动手折一折,再列式解答。

设计体现了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不同的要求,达到同一个学习目标。要求1是为思维起点高的学生设计的;要求2是根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设计的,通过动手折一折,通过具体的图形,过渡到抽象的知识。

学生的汇报也体现了差异,体现了学生的思维层次,

生:75×50=3750(平方厘米),50×50=2500(平方厘米),3750-2500=1250(平方厘米)。

生:75-50=25(厘米),25×50=1250(平方厘米)。

第一种方法是常规思维,也是学生通常用的一种解题思路,体现了一种按部就班的思维模式。

第二种方法是一种跳跃式的思维方式,从整体考虑,删繁就简。先算出剩下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再根据长、宽,求出剩下长方形的面积。

三、研学是学生空间认知的再次建构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对于具体的实物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对图形,认识上有一些难度,需要由直观的物体,建立它的空间认知,再建构它的空间模型。

如:在《认识图形练习课》的初学中,学生已经通过在长方形纸上折一折,明白在长方形纸上通过不同的折法,可得到不同形状的图形。

在研学中,可把刚才具体的长方形纸,演变成抽象的图形。

1.在每个图形里,画一条线,将图形分成两个三角形。

这里设计了两个要求:

(1)画一条线。

学生学习了图形后,知道图形由线段组合而成,要画线段,只要借助直尺,这个学生比较容易做到。

(2)分成两个三角形。

首先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围成的,对于三角形的模型没有建构好的同学,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首先观察图形从哪里开始画,怎样画?第一个图形,长方形沿着对角画,可以画出两种,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沿着对角画得不好。第二个图形,在一个三角形中画一条线段,分成两个三角形,需要从三角形的任意一个顶点出发,向对边画出,这里有三种不同的画法。

2.数一数,图中有几个长方形?

( )个 ()个

由单一的图形变成两个稍复杂的图形,学生通过上面的画线段,思维由具体过渡到抽象的图形,这是学生认知结构的深层建构,不只是要建构长方形的模型,还要有序数出,这样才会不遗漏、不重复。

3.图中有几个三角形?

由两个稍复杂的图形变成三个复杂的图形,这是学生三角形的认知结构的再次建构,它延续了上面有序思考的数学思想,有利于学生有序思维的建立,也是学生重要的思维模式的养成。

在差异教学的模式中,研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在学习内容上,让学生得到一个提炼;在思维训练上,让学生得到一个提升;在空间观念的建构上,让学生得到一个突破。研学在练习课中的有效实施,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钝角对角直角
与对角格空时码相关的一类Z[ζm]上不可约多项式的判别式
多少个直角
巧用“一线三直角”模型解题
数学能力月月赛(6)
化归矩形证直角
在“拼”中解决问题
会变形的忍者飞镖
初识“一线三直角”
哆啦A梦的百宝袋
折大象